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5-01-13吕鹏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三角形情境数学

吕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58-01《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其学习受情绪影响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另一方面,因为年龄尚小,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石

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以往那种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在下,以致让学生有一种害怕心理而不敢回答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就应该摈弃,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打成一片,交心、谈心,与学生之间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在这方面我就有亲身的体验:我第一次给一个纪律特别差的班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当上课铃响了后,我夹着课本向教室走去,但当我来到教室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因我的到来而迅速安静下来:他们有的在下跳棋,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在叠纸飞机……当时那气氛,让我想起了电影《逃学威龙》的片段。我并没有大声呵斥地叫他们安静下,而是用较平缓的语气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学习。经过这样几次,久而久之学生和我之间成为好朋友关系,这样,他们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大大增加,期末考试全班成绩上了一个新台阶。

2.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节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3.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任意画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4.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走入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学生跟着多媒体动画课件,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学、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素质。同时,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分散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5.作业批改,引入评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单纯的 "√"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这影响了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老师看你的字真是一种享受,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老师相信你能把字写工整,加油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业有进步时,我就会在作业的评语中这样写到:"你进步了,孩子。""继续努力吧,孩子。"并在旁边画上一个笑脸。或写到:"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如果他再进步了,我就会写到:"好样的,孩子,我为你感到高兴!"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全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多种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去多探讨和研究,这样才能让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三角形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