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对当前社会福利建设的启示
2015-01-13杨桂兰
杨桂兰
摘 要:思想是人类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人、事、物的理性判断,是对现存世界发生发展的一些琐碎的看法和意见,那么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则是在近代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些维护社会秩序、缓和社会冲突、调节社会关系的一套系统的看法和建议。其思想精髓对于完善和构建当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对我国社会福利建设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福利思想 福利建设 社会福利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52-01
思想是人类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人、事、物的理性判断,是对现存世界发生发展的一些琐碎的看法和意见,那么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则是在近代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些维护社会秩序、缓和社会冲突、调节社会关系的一套系统的看法和建议。其思想精髓对于完善和构建当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 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内容丰富,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在实践意义上都是民间和社会各界出资兴建的,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其中有一些值得我过福利建设借鉴的方面。
1.1 社会福利机构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种类繁多,涵盖面广,几乎囊括了救助、就业、养老、职业教育等的从出生到生命终结的全部。如:郑观应考察了西方福利建设后的感言:“泰西(西方)各国以兼爱为教,故皆有恤穷院、工作场、养病院、训盲哑院、育婴堂”等等。他希望国内有识之士能够效仿,建立慈善机构,为各种弱势群体开辟生存之路。康有为通过国家建立人本院、育婴院、养老院等一系列社会福利设施代替家庭的功能。洪仁玕提出兴建“鳏寡孤独院”,涵盖了社会上几乎所有的弱势群体,而且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技能培训,实行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的相结合的福利模式。
1.2 社会福利运营中的监督和立法思想
为了确保社会福利资金效益的最大化,一些有远见的思想家们提出一些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福利方案。如洪仁玕提出的“士民工会”——专门负责监督社会福利的执行机构,避免“一味望恩,不自食其力”的游手好闲之徒领取社会福利善款,保证社会福利效益最大化;郑观应提出要为社会福利立法,他考察完西方社会福利运营后总结得出:西方社会福利运行良好、善款用的恰到好处,其秘诀在于:“好善者多,而立法綦密,所以养之者无不尽,所以恤之者无不周耳”,所以“泰西各国乞丐、盗贼之所以少”。他在当时就看到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希望官府学习西方社会“立法綦密”的慈善制度。康有为的“奖勤罚惰”,的社会福利激励机制,这些思想有助于善款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1.3 实行社助、自助、互助的福利集资方式
社会福利需要一定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来源和集资方式不仅对于社会福利的良性运行起主导作用,而且也是衡量福利组织是否具有潜力和弹性运行的指标之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福利事业的生命力。
近代福利思想家们纷纷纳谏、宣传社会福利思想,集纳资金。郑观应提出:富家出资给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和谐,使盗贼、乞丐等有所养,解决社会问题,他指出“无所归者小则偷窃拐骗,大则结党横行,攫世上之金钱,劫途中之行旅,揆其所自,实迫饥寒,亟宜设法扩充,官绅合力,令世家贵族,富户殷商酌量捐资,广为收恤,城市乡落遍设善堂,所有款项遴委本地公正廉勤之绅士,实心经历、酌量章程……所有无造穷民各教以一工一艺等。”与郑观应相比,洪仁玕的思想更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他提出:“兴医院以济疾苦,系富贵好善”“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兴波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他还倡导有钱捐钱,没钱出力,动员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福利事业,基于此,他提出:节约看戏和庙会的钱用来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可见他思想的伸缩性和延展性,当时有一些富家宁愿把钱花在个人奢侈糜烂的生活上也不愿捐资与福利事业。
中国近代社会仍属于乡土社会,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因而宗族式的保障模式是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之一。康有为看到此缺陷,他提出“去国界,去种、去家”的无国界无家界无族界的社会福利思想,全方位集纳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福利资金捐助。在救助涵盖面上,他践行以完全自由自主的个人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将生老病死统统归于社会福利事业,实现无差别的社会福利模式。
2 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对当前社会福利建设的启示
中国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对于解决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存在问题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 严格界定社会福利的概念
近代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物质救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社会福利观,对于我国社会福利建设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我国对于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比较侧重于物质层面。如姜丽萍对社会福利定义:是一种物质补偿,是指在国民收入经过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国家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生活补偿、物质文化待遇及其他派出的收入。李延霞等人指出: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立法或政策规定保障全体公民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概念大多停留与“救济型”和“治疗型”之间,社会福利等同于社会救助,从而忽视了社会福利为民谋福祉、提高生活质量的初衷。因此,社会福利首先在概念上要界定清楚。
2.2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加强社会立法工作
社会福利制度尚未形成,相应的立法和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福利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福利资金滥用、缺乏监督、机构重复等,这些原因使得社会福利在实际运作中秉承着普遍性和全民性的福利观,使真正需要救助的群体享受不到福利待遇。其实,近代福利思想家们也察觉到了是实现社会福利的不利因素,如洪仁玕提出的“士民工会”监督机制。为了保证社会福利效益和收益的最优化,那么,应该加快建立健全社会福利的监督和立法工作,将社会福利纳入到。
2.3 树立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的社会福利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不断地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无论是覆盖范围、福利水平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要真正意义上推进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同频共振”,还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大力倡导社助、自助、互助的福利集资方式,激发社会福利活力;二是明确被福利者的权利和义务,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和坐享福利资金。应该使被福利人的物质和精神福利共进步。在享受福利的同时也应该让其树立起自觉谋福利的意识;三是认真考察并做好弱势群体和相关特殊人群的服务,提高和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困境。
参考文献
[1] 郑观应.盛世危言[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
[2] 高梦滔.关注妇女健康-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