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酸钠治疗II~III阶段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疗效分析
2015-01-13赵文叶蕾李慧琴
赵文 叶蕾 李慧琴
摘 要:目的 研究玻璃酸钠、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治疗27例II~III阶段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把27例患者任意分为22例实验组和5例对照组,前者采用玻璃酸钠1 mL(10 mg)、2%利多卡因0.5 mL行患侧关节上腔注射,后者用2%利多卡因1 mL、维生素B12500单位行关节上腔注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90%,对照组有效率40.00%,两组实验有明显差异。结果 玻璃酸钠在治疗II~III阶段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玻璃酸钠 2%利多卡因注射液 关节上腔注射 颞下颌紊乱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R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42-0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就诊率最高。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多倾向于心理社会因素、牙合因素等。此类疾病反复发作,患病周期长,在疾病发展的I阶段得不到正规治疗,后期的治疗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本人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之间27例用玻璃酸钠、利多卡因、布洛芬、谷维素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
27例患者大部分来自我院口腔科门诊,经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临床检查,均符合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II~III阶段病变。其中男性7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17岁,以40~50岁年龄组最多,主诉疼痛位于耳屏前、外耳道内侧者为19例,咀嚼疼痛伴重度张口受限者2例,不同程度弹响、杂音者6例;病史最长者10余年,最短者1周,将27例患者随意分为22例治疗组、5例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详细、真实,具有较强的研究性。
1.2 治疗方案:
治疗组:玻璃酸钠1 mL(10mg)、2%利多卡因0.5 mL行患侧颞下颌关节上腔注射治疗,每隔5 d注射液1次,4次为1疗程。
对照组:2%利多卡因1 mL、维生素B12500单位行患侧关节上腔注射。每隔5天注射液1次,4次为1疗程。
两组患者均配合布洛芬、谷维素口服,连续追踪观察2年余,并要求定期复查。
1.3 效果评价
痊愈:症状完全消退,2年内无复发者。
好转: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退半年以上者。
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病情反复发作或渐进性加重。
2 结果
22例治疗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其中14例患者于治疗后2年内在复查过程中无复发倾向,6例患者于治疗后半年内病情无发作。总有效率90.90%。
5例对照组中2例患者病情于治疗后短期内缓解,1周后病情反复,并渐进性加重;3例患者无治疗效果。总有效率40.00%。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国内外的病因学多倾向于心理社会因素、牙合因素、免疫因素、关节符合过重、解剖因素级其他因素(寒风刺激、不良姿势等),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系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目前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无特效药可言,大多数颌面外科医师采取以保守治疗为主,对症治疗或减弱致病因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关节局部症状的同时改进全身状况和患者的精神状况;对患者进行医疗只是教育,必要时反复进行;遵循合理、符合逻辑的治疗程序;手术会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作者建议广大颌面外科医师对进入II~III阶段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患者尽早使用玻璃酸钠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临床可行性的。(玻璃酸钠药理作用: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在人皮肤、关节滑膜液、脐带、房水、眼玻璃体中均有分布。本品具有高度的粘弹性、可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预防粘连和修复软组织方面有明显作用。另外,玻璃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软骨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关节腔内起润滑作用,可覆盖和保护关节软骨,改善关节挛缩,抑制软骨变性变化表面,改善病理性关节液,增加滴滑功能。)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少量的利多卡因可解除注射时局部组织的疼痛,在缓解TMD过程中有协同功效。最后,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目前无相关不良反应报道,且能够重复治疗,值得大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 张永清,马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引发疼痛的治疗方法新进展[J].蒙古中医药,2010(17):100-101.
[3] 路伦江.玻璃酸钠液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J].国当代医药,2011(7):57.
[4] 李寒,张玉玮,杨靖.唾液中SIgA与TMD患者心理因素的相关关系[J].庆医学,2013(15):1761-17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