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线缆专业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探讨

2015-01-13苏丹丹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3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高职

苏丹丹

摘 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在这种形式下,以培养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己任的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已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高职线缆专业的课改思路探讨:如何为企业打造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企业,并具有可持续发展力。

关键词:高职 线缆课程改革 价值取向 发展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23-02

电线电缆行业是电力和通信两大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配套行业,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我国电力工业和通信产业发展速度加快,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电线电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电线电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中职与本科院校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求,企业只能招收机电等专业毕业生进行再培养。这充分说明线缆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必将对电线电缆高职高专层次人才有很大需求。目前培养规模离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同时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要求也存在距离。那么如何缩小差距,缩短距离,这就是电线电缆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1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为企业量身打造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人员互动、人才共培”。专业课教师广泛走访生产企业,深度调研,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定期举办“企业、毕业生、学校”三方座谈会,形成“企业、毕业生、学校”三方联动动态反馈机制,力求精准把握行业对电线电缆高职层次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企业输送“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多方位深入校企合作,大量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资源库,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实训环节等多方面进行共建,具体行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

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研讨会议,根据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1.2 教育教学校企双方共同承担

师资互派:企业定期派专家到学院开技术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接触新技术。同时,专业教师到企业为职工开展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资源共享:每届学生“认识实习”“岗位综合实训”“毕业实践”都安排在校外实践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学校安排一名老师跟踪指导,主要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企业相关部门人员完成。学生实践活动,既是教学计划的内容,同时也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学生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

学生成绩共同评价:学生校外实践环节成绩主要由企业来评定,每次实习结束一周内,企业将从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中期技能考核、实习总结汇报等方面对学生实习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反馈给学校。

1.3 学生就业工作共同完成

在“准员工”阶段,企业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企业聘请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作为“准员工”的企业指导老师,与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缩短“准员工”期。

1.4 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

校企合作共建:省级实训基地的立项申报、建设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与安装调试、实训项目开发等方面均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

校企合作共管:基地实训教学和人员管理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双方加强管理,保证基地安全、高效运行。

校企合作共享:对基地设施、师资、技术、专业建设成果等校企共享,并对其他学校、企业开放共享。

2 教学改革符合当前先进高职教育理念

2.1 实施“三年三阶段、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三年三阶段、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年,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实施“公共课+专业支撑课+2周企业认识实习”;第二年,职业专项技能培养阶段,实施“专业核心课+3周校内电线电缆产品检验实训+4周企业顶岗实习”;第三年,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实施“专业核心课+拓展课+3周校内课程设计+4个月毕业实践”,使学生具备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从而形成必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设置课程体系

通过对电线电缆行业企业的调研和对已就业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电线电缆行业企业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能力,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改革课程相对独立的传统教学形式,打破原有单科课程的界限,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构架。

2.3 加快实施“仿真职业环境教学”新型教学模式

把3年不间断专业培养过程转化为电缆行业的“职业生涯模拟训练”过程。

通过企业参与,把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从传统的学校和专业的认知教育转换为对行业、职业的认知启蒙,并引导学生正式进入职业生涯模拟状态。通过把学习过程转化为企业工作模拟过程,实现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方式的彻底转换,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尽早实现自我职业定位,从而使学生从较为盲目的学习过程能够转变为目的性明确的自我教育设计过程,真正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与企业进行全面合作,与技术同步的教学内容、企业化的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质量控制等企业资源融入专业教学过程,支持职业模拟环境构建。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保证充足的师资数量,有效提升团队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立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对校内专任教师在引进充足数量的基础上,重点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根据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不同人员情况,通过下厂锻练、培训进修、参与项目等不同途径,树立先进职教理念,提高实践技能、教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等;对校外兼职教师主要是打通聘任渠道,通过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要通过提高待遇等调动其积极性。endprint

4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完善考核体系

4.1 课程考核内容的改革

对于重要专业课程的理论试卷考核内容,不能照抄课本内容,而要以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分析题、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为主,考核内容要能对照课程教学目标,能真正体现学生课程学习掌握的程度。

4.2 考试方法改革

对专业课程的考试要以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结合;对项目式课程,学生平时成绩以实践一线职业工作项目的实践操作考核为主,期末理论考试可采用教考分离的方法。对专项的实践教学环节,成绩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可结合理论考试,实践考核要建立试题库,实践考核内容以“操作方法、操作结果检测和操作质量、存在问题分析”为主,实践考核采用实践考卷进行。对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实训的教学和考核,要针对证书实际考核情况建立理论和实践考核模拟题库。

5 结语

教与学的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训环节中,要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变;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向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实用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的团结合作精神正是职场上所需的必要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超,张力,陆小荣,等.理实一体化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设计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6):27-29.

[2] 张宏春.基于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3(30):1-4,14.

[3] 戴锋.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6):40-43.

[4] 于浩.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5] 董奇,黄芳,国卉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兼论高职课程观的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7-31.

[6] 张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研究,2014(2):26-27,31.

[7] 壮国桢.高职课程改革与课型创新[J]. 职教论坛,2014(9):71-73.

[8] 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0(2):45-46.

[9] 柴培.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生学业评价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10] 梁清华.关于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9):186.

[11] 温静静.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理实一体化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研究[J].轻工科技,2014(9):123-125.

[12] 黄玉琳.对一堂“理实一体化教学”研讨课的剖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