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与中国环境问题研究

2015-01-13韩哲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自然环境研究

韩哲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是对当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内在根源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思想,没有借鉴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痛苦的教训,过分追求发展速度,因此,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于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走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 中国环境问题 研究 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22-02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这个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还得仔细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思想,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走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1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是对当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深刻反思。不论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还是中晚期的作品,以及恩格斯的一些作品,都对环境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产生的时代根源

工业革命之后,工业社会代替了传统的农业社会,电气时代的到来更是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迁,资本主义把人类文明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情况下,一些理论学家便沾沾自喜,大肆撰文,鼓吹人定胜天的思想。其中,以培根、笛卡儿、牛顿为代表的“机械论世界观”,认为人是自然的征服者、统治者和主人,自然注定被人类所征服。这些理论使得一些资本家冲昏了头脑,为了追求经济利润而不计一切后果。这种涸泽而渔的发展方式随后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马克思借鉴了其他理论学者的一些表述,阐述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史观。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

针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马克思在他的经典著作中,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生态文明发展史观。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都对资本主义的生态现象展开了分析和批判,他的中期作品《资本论》和晚年著作《历史学笔记》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异化行为及其后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恩格斯也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二位伟人的经典理论就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文明发展史观。

1.3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关于生态文明的内容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理论,其中心内容是论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以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问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生态主义哲学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分析了生态问题,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考察了生态文明,认为了只有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相冲突的问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2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环境目前出现的若干问题,不是一时半刻、偶然的产物,其原因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思想,没有借鉴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痛苦的教训,过分追求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和自然如何相处的内在规律。

2.1 人口增加使得社会消费总量不断增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不支持人类统治自然征服自然,主张人与自然进行和谐相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思想原则。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中心思想是论述人和自然关系,人类所进行的生产、交换、消费、繁衍等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其实,对于人类应如何与自然相处,我国道家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确做了表述。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出了“人与天一、物无贵贱、顺物自然”的“物我同一”的天人和谐思想。可以看出,中西思想上有着某种共同之处,都主张天人合一,人类的繁衍数量不应超过自然的承受能力。现实中,全球不断膨胀的人口给自然界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具体在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带来了社会消费总量的持续增长,为了解决十多亿人口的生计,我国政府不得不加快发展速度,通过透支社会资源来获取必需的生活资料和社会财富,这就加重了环境压力。

2.2 高能耗生产模式的采用

我国由于现实情况的压力,不得不依赖于工业化来进行现代化社会,使我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经过数十年的工业化,中国制造已经出现在全球各地,表面的辉煌掩盖不了工业化问题的现实危机。技术层面上,我国绝大多数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仍处于发达国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一些早就该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技术还在持续使用,清洁能源项目的上马也没得到普遍推广,绝大多数企业还在利用高投入和高能耗来换取廉价的工业产品,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率为50%~60%,而我国只有30%左右。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使用量大约相当于美国的1/3,据有关研究预算,到205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可能是美国20世纪末的1.5倍,甚至2倍,相当于中国1999年的5倍,届时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利用国。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不可避免的带来环境污染,虽然我国早就确立了集约化生产方式,鼓励企业节能减排、降低能耗,但转型的道路十分艰辛,短时期内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endprint

2.3 国内对环境问题的忽视

造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大多数民众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过分强调GDP的增长速度,盲目引进一些带来环境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的项目,忽视环境问题;另外一些政府在制定发展政策时缺乏前瞻性和长远性,只注重短期效益,对境内的不可再生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基本上透支了我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民众阶层对环保问题也没有出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据统计,有近1/3的人处于对环境保护问题处于不完全参与状态,随手扔垃圾的习惯处处皆是,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的恶习与丑陋行为难以改正,一次性筷子、一次性购物袋的滥用,人们也难意识到,自己不经意的行为,都会带来环境压力,没有政府和普遍民众的参与,环保问题根本无从谈起。

3 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土壤、水质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森林植被的不断减少带来了土壤沙漠化、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造成了大气污染,汽车尾气、不清洁的能源的使用使得空气空气质量令人担忧,据统计,2013年我国超过2/3的国土面积被雾霾所笼盖,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目前我国之所有出现这种环境状况,根本原因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生态文明发展史观,或者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只要我国政府机构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相关内容,适当调整发展思路,遵循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一定能找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3.1 按照马克思生态哲学的要求构建文明生态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认为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界的动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反对一切资本化,经济活动不应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的,要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可见,马克思早就把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纳入到共产主义理想之中。故此,现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应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相关内容,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部门和各个企业相互合作,鼓励实施节能环保,加速节能减排的实施进程,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实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厉行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2 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环保法律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要求政府机关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国际上的环境发展史、生态保护史的发展历程上看,欧美诸国、日韩等新兴工业国家在环保问题上都走过弯路,但这些国家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政府机关立即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强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和惩处力度,把环保问题当做一项基本国策来实施。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更应发挥主导型作用,上层机关应完善体制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要让他们天天看到蓝天白云,环保问题应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之中,把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逐步形成一整套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体系。

3.3 构建环境文化,提升公民的环保参与程度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承认劳动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同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类说来的生成过程。劳动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人类的劳动实践是每个公民必须从事的活动,但劳动实践不能违背自然的发展规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同时,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职责,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每个公民都应提高环境意识,爱护环境,自我做起,培养公众的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爱护环境是每个公民都应承担的责任,每个公民都应投身到环境保护之中,构造人人参与环保问题的环境文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里蕴含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相处的客观真理,真理永不过时,虽然时代在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只要我国政府按照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要求来制定发展思路,只要我们人人都参与环保问题之中,我国的环境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徐晓宗.试论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J].党史文苑,2006(2):68-71.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环境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自然游戏环境在幼儿园中的价值和创设
幼儿园在自然环境下开展游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