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汗学院对我国网络公开课发展的启示

2015-01-13杨凯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网络学习公开课翻转课堂

杨凯

摘 要:通过介绍盛行于美国的非营利性网络公开课网站可汗学院的创办过程,侧重分析其时间精短、表达直接、及时反馈、内容单一等教学特色,以及精神追求、发展模式等方面内容,分析其与传统教学方式和其他公开课在视频长度、进度安排、运营费用、公开课概念拓展等方面的不同,探讨网络公开课的有效模式,以及对我国近年网络公开课发展历程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启示。

关键词:可汗学院 网络学习 公开课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158-02

1 可汗学院创办过程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一家旨在利用网络视频免费授课,加快各年龄学生学习速度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

2004年8月,可汗接受他侄女的要求,辅导侄女的数学。由于他们不在一个城市,可汗就通过Yahoo的信息交流平台对他的侄女进行数学辅导。后来,另外两个侄子也想要得到辅导,可汗干脆就做了一个辅导的视频,放在视频网站Youtube,结果,其他一些学生开始看可汗的辅导视频。由此开始,可汗一边在对冲基金做事,一边业余时间就做教学视频,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于可汗做的辅导视频。由于受到广泛好评,相关视频观看次数急速成长,网友们留言热捧,“他们的留言充满了感谢与鼓励,让我欲罢不能”。受到鼓励的萨尔曼于2009年辞去工作,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后来成立独立网站,即可汗学院。创办人萨尔曼·可汗在《时代周刊》评出的“2012年影响世界的百人榜”位列第四,也曾获得2009年“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和2010年谷歌“十的一百次方计划”教育项目的两百万美元资助。

今天的可汗学院得到许多公司和慈善机构的财务支持,更有比尔·盖茨这样的粉丝。在美国中小学教数学的老师,很少有人不知道可汗学院。

2 可汗学院教学特点分析

(1)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便捷与视频重复利用低成本的特性,可汗有意识地把每段视频的长度控制在10 min之内,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由易到难,进阶式展开,以简短形式便于网友有耐心理解、“消化”,十分适应互联网时代快捷学习的片段化或者碎片化特征。

(2)可汗在授课过程中不出现,用的是一种电子黑板系统。他利用多媒体触摸屏,边计算边录音,软件将他所讲授内容记录下来,最后将视频上传。这种类似目前微课的制作手段和模式避免了教者相对枯燥或过分吸引学习者注意力。

(3)除了视频授课,可汗学院还开发了一种练习系统,记录学习者对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完整练习过程,教师通过参考该记录,直观地了解学习者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更容易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辅导。可汗学院提供的这一系列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等工具,有效实现了学习各环节的个性化,可以通过完善的反馈机制帮助学习者进步更快。

(4)借助可汗学院,美国加州的两所学校在五年级和七年级成功实验了“翻转课堂”。学生们在家里观看教学视频自学,课堂上老师答疑解惑,或由已经懂得的同学去辅导学生们完成功课。这一教学模式颠覆了知识在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1]

(5)教学视频内容纯粹单一,“只想带领观众一点点思考高峰”。一块写字板,配合文字、数字、公式等,加上可汗清晰的旁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可汗强调说是故意选择“不出镜”的,希望这种形式能更好地带领观众一点一点地思考。这种纯粹和单一是基于内容的小和少,只针对学科知识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任务,提供的方法也更直接更有效。

3 与国内外传统网络公开课比较

(1)学员的水平与进度:传统学校课程为了配合全班的进度,教师一般要求大多数学生跨过一定的门槛(如及格)再继续往下教;可汗学院的系统,则试图让每个学生搞懂未来要用到的基础概念后就往下教学,进度类似的学生可以重编在一班,更个性化更灵活。

浏览“可汗学院”网站的,有功课遇到困难的学生,有想从这里得到启发的老师,还有特意就某个问题前来求教的人。可汗的定位非常明确:“我希望我所成立的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学校,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2]。

(2)可汗学院运营费用问题:一方面,由于教学视频点击量极高,可汗每月可从YouTube网站获得广告分成。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会自发给他捐款,从几十到一两万美元不等。2010年“可汗学院”先后接到了来自盖茨夫妇慈善基金和谷歌公司的赞助。利用这些钱,可汗将现有视频翻译成了汉语等10余种语言,并聘请了一些助手。大量捐助也意味着可汗获得了肯定,比尔·盖茨甚至称其“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3)公开课概念的拓展:许多大学的网上课程,不过是把教授上课的过程摄制下来,强调的是“教”;而可汗则突出“学习”的过程。可汗说:“我的目标就是做出大家愿意跟着学习的视频课程。看到人们在‘可汗学院的帮助下进入大学,或取得好成绩,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汗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制作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部课程,以及部分大学课程,如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等,这将帮助更多人以自己的水平自主选择学习进度,从而打破传统学校教学模式。

公开课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我们业已习惯的传统认知,也不仅仅指向高校在网络上提供的免费课程视频和资料,它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倡导教育民主化的全球性运动。看看这些关键词:免费、不发文凭、世界一流讲师,只需要一台能接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品尝到人类智慧的果实,无疑改写了“远程教育”的传统定义。[3]

4 网络公开课发展趋势

4.1 国际推动力量在逐渐壮大

“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pen Course Ware Consortium,简称OCWC),即“开放课件运动”,开始于10年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OCWC的人们更爱用“运动”(Movement)而非“项目”(Project)来称呼他们所做的事情——无论从怎样的角度观察,它也的确更像是一场运动。10年之后,OCWC早已不再靠MIT一己之力在搞“教育运动”,而是滚雪球般扩展到拥有250多个高校和机构组成的联盟组织,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公开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讲义、作业、课件和课堂视频。这其中不仅有哈佛、耶鲁、斯坦福、剑桥等名校,还有阿富汗、伊朗的高校。endprint

公开课展现的是自由的教育理念,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影像的录制和互联网的传播,使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口能够接触到更优秀的教育。中国公开课的起步是从2003年起,中国高校便开始打造自己的“精品课程”,公开课运动也于此时进入中国。7年过去了,对众多中国网民来说,它们仍是“陌生人”。

4.2 中国网络公开课的春天乍暖还寒

在中国做着推广开放公开课工作的是一个名为“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的机构,位于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楼内一间小办公室内,其英文简称是CORE。CORE的成立缘于MIT的公开课程计划。2002年前后,MIT认为需要公开课程的最大人群应该在中国,想到中国推广,在初期尝试不力后,得知工程技术专家王逢旦教授从1978年起就开始在中国做教育交流工作,于是委托他全权代理MIT在中国开放课程的推广。2003年秋,通过王逢旦的努力,在教育部和一些高校的支持下,CORE在北京成立。作为一个大学联合体机构,CORE由26所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及44所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会员单位构成,其宗旨是吸引以MIT为代表的世界优秀大学的公开课资源,用以提高中国教育质量,同时把中国的“精品课程”推广到国外去。因为课程的推广是义务行为,CORE的运营费用主要依靠美国惠勒特基金会每年20万美元的资助。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对于这个组织和它的推广工作,所知者仍然甚少。

2010年之前,“网上淘课”在国内还只算是“小趋势”,一年后,终于在白领、大学生之间完成了强势普及。2010年年底网易的加入,是又一个重要节点。尽管在此之前,大陆有人人影视等字幕组以及台湾朱学恒的团队在做公开课资源的译介,但在大陆,这毕竟是对于“网络公开课”第一次带有官方性质的介入。2010年11月,网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并于今年年初正式加入OCWC,计划每年出资100万元,将OCWC的部分课程翻译上线。

网易作为可汗学院在中国唯一官方授权合作的门户网站,将推出更多面向14~18岁年龄层用户的基础课程。这是网易公开课继国外名校公开课、TED演讲、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之后,与可汗学院在内容方面的又一次重要合作。

通过民间字幕组和门户网站公开课频道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触到了国外名校的公开课,也喜欢上了这种免费的知识传播形式。教育主管机构和一些商业网站也都意识到了公开课所蕴含的价值。“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开展“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并将这项工作列入教育部和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随着可汗学院、慕课(MOOC)、微课、开放课件运动、E-Learning、QQ、网上精品课等多种学习形式的大面积推广,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适应了学习者多元化的要求,也提供了更便利的学习条件,这为从学历社会转型进入学习型社会、知识社会创造了机遇与可能。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 顾雪林.可汗学院: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EB/OL].(2013-02-26)[2014-10-15].http://www.edu.cn/li_lun_yj_1652/20130226/t20130226_907666_3.shtml,.

[3] 叶冬连,焦建利.国外开放教育资源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71-75.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学习公开课翻转课堂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网络学习行为背景下的慕课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