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

2015-01-13邢慧洁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4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小学语文

邢慧洁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人心,教师们在对待课堂的时候也开始懂得推陈出新。小学语文教师是构建小学生认知世界的导师,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讲究策略。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始在语文课堂中逐渐展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被诸多学校推广使用。本篇文章首先阐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然后从目前的应用现状与有效开展合作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希望能够为同行业朋友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策略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157-02

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伴随着信息和科技多元化发展,社会也面临着全球化趋势,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有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已经成为一个必备生活要素。将合作学习带入课堂中就是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沟通和探讨,以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教学目标以及达到课堂效益。同时,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合作学习也是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最主要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在小组内展开一系列活动、讨论以及学习,从而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增进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合作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目前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教学现状

2.1 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智都还处在成长阶段,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时期,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疲于对待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性,常常会对学生敷衍了事,回答问题也不耐心。也有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没有加入到学生中间去参与他们的小组学习讨论,对于现在独生子女中特有的霸道自私行为没有进行及时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建立起互相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在对待组内其他成员的时候也不能做到友好对待。这些行为虽然不是教师造成,但是教师在实施授课的过程中缺乏引导,使得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和课堂教学方法流于表象。

2.2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度较低

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不能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因为小学生每个人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是个体就会存在差异,而且每个个体对于教师教授的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在对待学生的这种差异时,难以做到去接受每个小学生的差异。导致教师在课堂中常常只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参与课堂合作学习,对于成绩差的学生都是让他们变成了课堂中的听众,完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正是因为教师的差别对待,导致很多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小学生在课堂上面不愿意发言,大大降低了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难以达到要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2.3 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效果不佳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做到深入学生中而且不差别对待每一个小学生,这时候取得的合作学习教学效果仍旧不佳,教师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是否出现在自己身上。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理解合作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理解透彻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也造成了课堂时间被浪费,合作学习也开始逐渐变成一种形式。也有教师在准备教学材料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智力和知识面问题,在教学中就直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忽略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将相关问题向小学生解释。这时候以小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自然是什么都不懂,而教师在课后评价课堂效果的时候也会觉得不甚满意。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盲目教学,对于合作学习要在深入理解透彻后再贯彻到教学中,让小学生在学会交流沟通的同时热爱学习。

3 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3.1 为小学生树立合作观念

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课堂都已经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小学生认知的引导者,更应该实行教学改革,对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小学教师想要在课堂中将合作教学高效地展开,首先要让小学生树立起合作的意识,由于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独生子女的各种特点在现在的小学生身上都表现得特别明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向学生渗透合作的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尚人格,树立起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然后让他们慢慢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在互相沟通和学习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相互竞争意识,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

3.2 为小学生建立有序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虽然能让传统教学中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有趣,前面也有说过,小学生正是处在好动的时期,所以教师在建立语文合作学习方式的时候,也要让学生知道即使是课堂讨论也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在具体授课中要懂得灵活运用。

3.2.1 教师在分组后要求学生对组内进行分工

即使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也不是只有讨论就可以了,教师要要求学生进行分工,选出小组长、汇报员、讨论记录员等等,要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责任意识,明确认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小组长人选可以以多种形式更换,更换小组长的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组织能力,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选择的汇报员要善于将同学们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在讨论结束后向教师和班上同学汇报。这些分工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到更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同时也能在小组内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3.2.2 培养小学生相互讨论的良好习惯

合作学习通常都是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如果学生没有首先进行独立的思考,那么在讨论中就会将不成熟的意见表达出来,也就不会还有有创意性的意见和见解。所以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现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思考之后再讨论效果就会更加明显,而且学生的思维在这时候就会更加开阔。因为他思考后理解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意见,可能还会有一些他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思考、讨论、教师讲解之后,学习理解问题才会更加透彻。endprint

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去倾听他人的意见以及文明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可以要求组内成员轮流回答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样能够让组内成员都形成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组织学生进行发言的时候,可以要求这些学生先发言,就不会造成学习中的弱势群体被动听课的状态,让他们懂得在合作学习中收获并提高。对于组内有争议的见解,记录员可以将分歧的意见都记录下来,在小组汇报时提出来让全班讨论。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听,要让学生学会去尊重他人,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讲话。通过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就不会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觉得课堂内容枯燥无趣或者因为课堂乏味就武断下结论。

3.3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适时进行一定引导

在语文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时,难免会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疑惑或者是不懂的地方,这样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就会为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语文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也要进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不能只是站在一边听学生说,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对教学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要适时适当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白讨论问题的重点是在哪些地方。对于学生讨论中所出现的错误观点,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不能让学生在误区中走进死胡同,也不能立刻就批评学生的观点,造成学生不明白错在什么地方。在讨论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多角度性和深度性,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讨论中对学生的引导,会让合作学习的效率达到更高的程度,也能够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3.4 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教师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表现不能只用好或者不好来形容,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4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想要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好,还需要教师在多方面实施和思考后不断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燕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2] 郑涛.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飞(素质教育版),2013(10):318-319.

[3] 柴东杰.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2(z1).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效果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