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2015-01-13李晓方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课堂教学

李晓方

摘要: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教材的魅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教材发挥积极的效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产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不断完善美好的品德。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渗透;感悟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20-01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中去,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2.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比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让学生听一曲《十面埋伏》;鉴赏姜夔的《扬州慢》,可放一段编钟古乐的录音,让学生和着旋律浅唱低吟;品读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可配以小提琴曲《思乡曲》这些都是能辅助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导他们沉浸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之中。还要以诵读悟情,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满,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

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读则如出我口,讲则如出我心;才能拨动学生心弦,触动学生情思,开发学生智力。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我在备课时,抓住杜甫的情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包含了杜甫当时的生活写照以及灵魂最深处的感悟。其中包含了"九悲",共有九层含义。其实,前两联也是景中含情。于是我设计问题:①本诗前两联写景,包含了哪些情感?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包含了哪九层含义?③本诗尾联又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这样一来,就提取出诗歌的情感因素,为课堂教学作好了准备。在讲授时,让学生围绕问题朗读、分析、感受,把学生带进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升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总之,语文教学会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也会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它完全应该是开放的、互动的、诗意的。一朵具体的花,远比关于她的一千种描述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情融融,意切切,方能在语文世界里为学生撑起一片朗朗的天。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同时,也可以对有条件的学生推行网络电子阅读。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

参考文献

[1]李应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0(05).

[2] 《当代教育教学论文集锦》.

[3]马鑫.《提高小学阅读课》,学林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

[4]于爽.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J]。成功(教育),2009(04).

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