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情感引导启迪孩子心灵

2015-01-13王金凤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情感

王金凤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孩子们感受、体验、感悟课文的意境与内涵,是培养他们美好心灵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引导;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16-01语文课文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引领孩子们感受、体验、感悟课文的丰富内涵,与作者交流,是培养他们美好心灵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要注重质朴实效

1.1须心中有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是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开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使得教学内容丰韵起来。我在教学《找秋天》时,课前让孩子走出教室,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引领孩子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欣赏田野的秋天,启发孩子感悟秋是美丽的,是甜蜜的,是芳香的,是丰收的……这样把握教材,上起课来才能挥洒自如。在教学设计中,我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思考孩子想学到什么,会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助解决。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向未知方向探索的旅程。

1.2须创设情境、生发情感。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要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

1.3须熟读精思、涵泳体悟。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须引领孩子经历与课文"对话"的过程: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要认真指导孩子读通课文,"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孩子课文不读好,教师决不开讲;其次,熟读精思,领悟话题。"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引领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

2.感受课本中人物的社会美和健全的人格美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主要通过社会性的人表现出来。课本人物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作品人物形象和作者形象。前者有深明大义的花木兰、嫉恶如仇的鲁智深、爱国情深的韩麦尔……这些形象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必将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乃至世界观、人生观。更具影响的还有众多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这是语文课本中的作者形象,孔子的育人、李白的才气、杜甫的忧国忧民、范仲淹的胸怀天下、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甚至旷达的苏东坡、遁入桃源的五柳先生等,这些作者形象从不同侧面昭示的人生理想、人性的光辉,必将在学生的审美情感中起到撼人身心的精神作用。当然,人的感情有社会性,也有个性。在感情教育中需要注意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世界,其中有些与时代、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有些则与人的心理、境遇、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关联,不能一概而论。人的感情世界并不是神秘世界,是能够理解和加以引导的,因此在学习书本上的经典范文时,就应多角度、多方面的在情感教育中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美感,领会积极向上的感情,而克制自己的不健康情感。

3.以情育人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的心情处于舒畅之时,其思维才能够敏捷活跃,各种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和加强。反之,如果情绪处于低沉、沮丧、忧郁状况,那就会出现思维厌倦迟纯,记忆散乱衰减,评议零乱呆板,各种能力均会下降的现象。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注重情感教育,始终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放在教学的首位,灵活巧妙地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情感上来了,始终处于舒畅的态度,就会形成一种强烈而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师生关系就会处于民主合作的情境,师生感情就会得到频繁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频频碰撞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教育手段就能够得以实施,教育目标就得以实现。注重情感教育,教师进行的是情教,设的是情疑,启的是情示,行的是情引,教中溢情,情中盈爱,师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紧密合作,这样,学生就会思维活跃敏捷,自觉快乐地全力投入到教学之中来。

4.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源泉。兴趣,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只考虑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虽然也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与技巧,但是不能引起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至少是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强烈兴趣。因此,就不可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发挥创新教学方法的长处,能使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活跃起来。能将课堂变成情感交流的精神乐园。

5.把握教材是创新的基础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载体。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是离不开课文的。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无法引导儿童去感受、领略、体验祖国语言的美感、诗意和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把握教材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善于在不同的课文中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教材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从阅读教学的创新需要出发,深入钻研教材中的语言,准确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面对教材,我们教师不应因它的浅显而急于考虑教学方法,而应先抛开教参,独立涵泳才会有可喜的发现。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当教师把握了课文的个性化语言所反映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后,我们就会善于同中辨异、异中求同,就会较容易地准确揣摩出编者的意图,以及语文知识链的构成与发展轨迹,准确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积极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每一堂课都教得富有新意,就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萌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地领悟教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与作者息息相通,遥相呼应;教师要努力用那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联珠的讲解、别开生面的提问,使得语文课魅力无穷,有效地启迪孩子们形成美好的心灵。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情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