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阅读教学法的作用
2015-01-13王国维
王国维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运用比效阅读教学法能实现多元效应。
关键词:比较阅读;多元效应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112-01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阅读教学是促成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方式,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实施好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实践,我认为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
比较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是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鲜明特征的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鲁迅先生认为,"教师愈会比较,就愈有益处。"
所谓比较阅读教学法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点的文章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诸方面的理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是多作比较、多归纳。"因此我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灵活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实现了多元效应:
1.运用比较阅读,实现了创造性使用了教材
"新课程标"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在阅读教学中,先要求学生在寒假对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进行预习,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然后在具体教学中,将一单元、多单元中内容或形式相同、相近或相反的内容每一周安排一课时进行集中比较阅读教学。现行的初中语文版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单位,而每一个单元内容和形式都相近,且许多知识点又散见在各个单元中,这就改变了原有的一课一课单一处理教材的方式。从教师角度看,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能从整体上把握全、面了解一册乃至整个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有利于促成了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
2.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有利于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想面面俱到,却适得其反。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在于重点和难点问题的处理。处理得好,学生学得清楚,学有所得;处理不好,则会含混不清,一无所获。我认为这与教师在处理重点难点问题是点到为止、没有引导学生作深入的探究和认识有关。反而经常埋怨学生说:"这个内容也讲多遍,你们为什么不懂。"如何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比较阅读教学法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将重点和难点的问题,通过多篇文章或多个语段内容和形式相反或相近进行比较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学生对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理解不透,我就让学生在本课中找出议论的语句,又在这一册书中或课外发现的议论的语句找出来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对几种表达方式不能区别,也采用同样的办法让他们在比较中去区别。通过这样的比较,知识就会形成系统,学生才能记得清,记得牢。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就得以有效地实现。
3.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有利于扩大学生阅读面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学生的总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影视、游戏等媒体的冲击,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基本语文素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要靠阅读量增加才能形成的。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大多数是喜欢阅读的学生,语文成绩都好,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要想解决阅读面和量的问题,我认为比较阅读教学法是有效引导方法之一。这不仅将课内、、外的进行比较,普通作品与名著比较,生活中的运用与教材进行比较。例如:我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口技》教学中讲到侧面描写,就将七年级上册学的《陌上桑》、本册学的侧面描写段落进行比较阅读;还引导学生课外学收集(上网查、平时阅读摘)侧面描写的语段;也引导学生体会在影视中、生活中运有侧面描写方法例子。经学运用这种比较阅读的方法,学生有兴趣,学生的阅读量就增加了。
4.运用比较阅读法,有利于推进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的学习方法。在单元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比较阅读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解决问题,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或暴露问题。如:我在进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时,四篇文章在描写在各有特色。我运用5课时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和写作特点后,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描写不生动不形象,于是布置学生课前将描写物的句子找出来,初步分析(自主学习)进行比较阅读;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进行交流,再由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没展示的学生对其进行点评。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将多篇文章中相同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完全参与到活动中,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快乐,在快乐中提高。教师只在旁作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即可,真正实现了教师在课堂角色中的转变。
总之,运用阅读教学法,会在教与学上获得许多收获,学生与老师都能得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了多元效应。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张良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项家庆 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