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笑?讥笑?还是受人敬佩?

2015-01-13洪嘉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

洪嘉兴

【摘 要】《两小儿辩日》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个中国式的智慧故事。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出现了“孔子可笑”吗?这样的问题,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两小儿辩日》 教学;偶得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个中国式的智慧故事。读着《两小儿辩日》,天真可爱的两小儿的形象便浮现于眼前,我仿佛看见两小儿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决断,多有趣呀!全文117个字,文风简洁,细细读来,对话风趣幽默,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而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实令人敬佩,同时也告诉我们学无止境的道理 。

我在教学课文《两小儿辩日》时,我问学生:“两个小孩子的天真想法连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都一时不能作出决断,这让你们想到了什么?”有个学生说:“孔子太实在了,换做是我,我就对那两个孩字说:‘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一定的,只是由于地球自转才产生了文中所说远近的变化”。另一个学生说:“孔子毕竟是师长,孩子笑他是不是太过于没礼貌了?《弟子规》里不是说‘对尊长,勿见能吗?况且‘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听到在这里,我就打断了学生的回答,将问题又抛还给了孩子,让大家讨论:“这两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两小儿口中的孔子可笑吗?为什么?”最终小结出孔子不是该同学所认为的那样老实,而是坚持做人要实事求是的思想,秉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可贵品质。

虽然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它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取向却值得我们每个执教者注意。孔子可笑吗?这是一个好问题,我的理解是:

一是,大诗人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也曾用“楚狂接虞歌而笑孔”这一典故,写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似乎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将儒家代表孔子作为嘲笑的对象的大有人在。而《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一道家著作,就有些假托于孔子东游的故事贬低孔子,抬高自己的意味了。孔子确乎不在意其他派别的嘲笑,兼容并包,提出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就是说学习就象赶路一样,唯恐追不上。而且还担心学到的会丢掉。孔子好学的情怀可见一斑,这样的孔子可笑不?

二是,两小儿笑孔子“孰为汝多知乎”是童真使然,学生理解为孔子可笑那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教师因此去怀疑、去讥笑孔子的“不能决”,早我看来那是无知的表现。圣人之所以为圣,其见多识广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在他人有疑惑且自己无法解决时能给人正确的应到,或者按佛语云,叫“开示”。按常理判断,对待“太阳距离地球远近”这样小儿科的问题,就孔子来说可谓小菜,但在孩子们有理有据的辩斗中,孔子不但没一语道破却犹豫了,这是无知么?这是作为一个伟大教育家的胸怀,不将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探索中有所发现。《论语》中有这样的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孔子不能决也”便是一中很好的启发式教育。退一步说,孔子还曾向老子问道,说明孔子是一个“多知”者的同时,在某一方面也是“不知”者,“不能决也”却能在 “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不也证明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 文 ? 也。”这一点观点吗?试问何讥之有?

三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句话是孔子学生子夏說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但同时也要有追求的中心;要多象别人请教,但是不要脱离实际地空想,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孔子自己也是这样说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也是这样做的,其“东游”便是不闭门造车,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这样的至圣先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贬低孔子呢?应该顶礼膜拜,敬佩不已啊!

言而总之,孔子作为教师圣贤的一座丰碑,虽不是十全十美,但我们也不应以“一眚掩大德”,更要教育学生好好体会学习孔子不耻下问、实事求是,虚心接受的高尚品格。以此文和同学们共勉!

猜你喜欢

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