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2015-01-13徐晓玲
徐晓玲
摘要: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这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要本任务。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教学作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加强;语言文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89-01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段话,对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说得够明白不过了。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所需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散发挥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上、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这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困扰。现在,我们已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以下就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1.教学观念要真正转变、更新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还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特有任务"和"共有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主张,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力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2.在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前提下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美育等的关系
语文课是语言课,是语言工具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语文课要在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基础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道德教育,结合审美教育。也就是说,要因文悟道。寓文为鉴赏、审美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对某些范文作分析评鉴,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但必须强调,这些都在语言教学过程之中进行,应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孤立的,更非牵强的;或随意延伸的。
3.优化主动内化语言的过程
3.1调动多种感官,促感知。感知是主动内化的前提,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口、动手、动脑,将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具体可感的物象,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充分感知。
3.2点拨语言的内在联系,促理解。理解是内化最重要的过程。小语教材中的课文学生大多数能自己读懂,教的功夫要花在点拨上,引导学生在疑惑处精思、在动情处体会、在精妙处揣摩,促使学生学会抓住词语间、句子间、上下文之间等内在的联系点理解、感悟。
3.3讲究诵读方法,促积累。读懂的语言记不住便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语言积累要讲究诵读方法,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让学生记得主动,背得积极。(1)示范背诵。教师的示范具有无穷的力量,在学生畏难时亲自背一背,学生自然从心底叹服,此时再现身说法,点点背诵的"秘诀",提一提背诵的"关卡",学生自然心领神会,跃跃欲试。(2)巧背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遗忘规律,给学生基本的背诵方法,如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法。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背诵方法,相互交流。(3)开展背诵竞赛。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从小练好背诵的"童子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会使学生一生受用。
3.4迁移语言规律,促运用。理解、积累是运用的基础,运用是内化的延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蕴含的语言规律,精心设计迁移训练,让学生练习说、练习写,逐步熟练、掌握,最终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语言能力。(1)运用课文中精彩的词语、句子进行说写训练;(2)运用课文中精妙的句法、章法进行说写训练;(3)运用课文中精巧的立意构思进行说写训练。如学了《少年闰土》后,让学生与闰土比一比生活,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可写。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对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四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使之优化,而且要使之联成一个整体,提高训练的内化效果。
4.通过熟练背诵,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叶老曾誉之为"美读"。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祖国的可爱之处,然后让学生举例畅谈祖国的大好河山,特别是班级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要让他们说说家乡各种风俗、美景、特产等,让本地的学生说说家乡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最后以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等词来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5.要研究和梳理语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在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加强语言教学,加强语言因素分析,到底应提取哪些因素,如何梳理归类,语文教学中关于语言能力水平的序列和层次如何理解和分类,这些都有待探讨。虽然大纲提出了大方向,但如何理解,如何落实到每一课时中去,如何使大纲的要点再细化更易操作,便有待同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