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方法

2015-01-13罗蕾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悬念济南文本

罗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42-01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同时,也是特定意义上的特殊人际交往,既在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因此,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精心选择"始发点",激发学生喜爱之心

1.1多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又精彩的新课切入,可以立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要是能调节学生情绪,引领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去,只要是能起到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好的、切实可行的导入。新课导入可以是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话语,创设的新课导入要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让学生迫不及待进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1.2贴近文本,激发学生共鸣。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应贴近文本,适时进行导入。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笔者就用多媒体先放一段济南冬天的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所描写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共鸣之情。然后,笔者讲道:"一年四季,风骚轮回,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秀丽,秋有秋的韵味,而冬呢?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让我们共同步入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1.3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热情。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一下课文的具体情节,但要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2.运用悬念调动激情

中学生对未知的、新颖的、奇特的事物都有探索的激情,都有刨根问底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前或课中,特别是讲到关键的情节或内容时,可通过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促使学生以探究的情感去阅读课文。

如在《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运用悬念的:"我们都知道,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唯我独尊。但是有一位皇帝却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去'会见'他的臣民,他高兴而来,却受尽了羞辱。一个位高权重的皇帝,为何会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受此羞辱?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地将学生引入了课文的学习。

又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笔者在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当发生狗咬人的事件之后,狗往往会受到处置或捕杀。但是,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的过程中,前后却经历了五次变化。他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狗的命运又将会如何?"从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到狗的命运,这样巧设悬念,让学生猜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预测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变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

3.提出疑问,启迪思维

有疑则思,有思则益。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4.巧借故事,情境激趣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教师的教学也会引起学生的互动回应,变得如心顺意。

5.用爱激励学生进步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导入、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故意留白等形式适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且能够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思维,师生共同打造出智慧而愉悦的课堂。

猜你喜欢

悬念济南文本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