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学生心理接轨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1-13肖佳勇
肖佳勇
摘要:高一年级新生是初中与高中衔接的过渡阶段,学生心理呈现思想波动,自控力较差,心理承受力小,考虑问题不够成熟,盲目的自信与自卑,思维常常充满矛盾等特征。为了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初高中学生的心理接轨,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注重班级建设,培养集体意识,正确协调人际关系,正面激励,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顺利度过高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高中学生;心理接轨;策略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30-01高一年级是初中与高中衔接的过渡阶段,学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要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缩短适应高中学习与生活的过程,高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了解高一年级新生容易产生的不适应心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1.高一新生思想状况的剖析
1.1不能很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开设的课程增多,教学内容加深,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小,学习目的性模糊,自学能力差,初中老师通常采用讲练的教学方法,硬性灌输,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生很难适应高中阶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会故意丢下一些难题,或者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对于这种方法,学生不能很快适应,甚至感到不能理解。
1.2不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一切都得靠自己,开始的几天还觉得新鲜,时间一长,就不适应了,少数学生特别念家,甚至于连课都不想上,情绪较低落。
1.3心理承受力差,考虑问题不够成熟,表现为经常为一些细小的事而烦恼,影响学习,同学之间有些本来很小的事,却闹得不可开交。同时,又时常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后悔,但又顾及所谓的自尊而没有及时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最终成为死结。这些,都会让学生的思想复杂化,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2.高一新生心理过渡期的引导
2.1重视班团组织建设,培养集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与集体的利害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要靠全班同学的努力,缺一不可。班风正、学风浓,具有战斗力的良好集体才会使每个学生受益,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之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在这个集体之中,班团干部起着核心作用。刚刚开学,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多,这就特别要求班主任要学会观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周记等形式,善于发现人才。学期初可以试行班干部流动制,让多数同学都试一试,通过师生的共同考察,最后建立较为稳定的班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主任可以指导班干部开展诸如主题班会、研究性学习及各项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又可以教育学生在新的环境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搞好学习。
2.2协调人际关系。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人际关系的原则与技巧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与支持等。高一年级的新生最怕老师对他置之不理,产生失落感,以为老师不管他了,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信任、理解与尊重。教师平时可以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甚至当众批评他们的不对。学生需要老师的情感抚慰,作为教师应明白,实现师生交流的主动权在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密切师生关系;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多与学生接触,尽快让学生认可老师,完成新旧环境的转换;还应该注意把师爱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笑容、甚至一个手势都可以传递师爱,都可以缩短师生的距离,构建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在定期的班会、谈心中,教师应敢于敞开心扉,真诚坦荡,促进师生间的心理相容。要熟悉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帮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要让学生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使集体责任感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解决学生间的冲突,应用集体责任感来约束,教百效果会更好。个人与个人的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难点,其中,女生之间、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原则更为重要。女生性格缺陷为小心眼、好猜疑、嫉妒心强,表现为经常爱在大庭广众之中咬耳朵,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影响正常学习,影响整个班级的团结,甚至造成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所以,要强调对女生的处世教育,并制定一些规矩,如不许传闲话、搞小帮派、互相攻击,不许在众人面前咬耳朵等等,鼓励她们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要正确处理好一些早恋现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千万不要简单粗暴,挫伤学生的感情。要冷静地对待和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和睦相处,互相信任,彼此尊重对方,让每个学生都体味到来自集体家庭般的温暖,使每个班级成员对这个集体产生一种向心力。
2.3实施正面激励,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高一新生,总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认可、肯定。每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如果老师总是毫无顾忌的批评学生,那么学生就会破罐子破甩。学生的感情比较脆弱,因此,应以正面激励为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表扬典型的人与事,把教育目标具体化,更切合学生实际,使自卑者鼓起勇气,盲目者找到目标。
2.4为了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教师不能片面地只看学生入学成绩。班主任老师可以制作一个学生的综合档案,把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登记在上面,随时都可以查看。和新同学作一次个别交谈。新同学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厚爱",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及时主动地找学生作一次个别谈心,告诉他们在班级中的排名情况,肯定他们的长处,并帮助他们分析过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勉励他们在新的学校里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那些后进的同学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抛开一切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学生进校后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帮助。
总之,要做好以上各项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做到"爱"、"严"、"细",既要给学生慈母般的爱,又要使学生感到像父亲般的严厉,这样,在集体的大家庭中一起相互学习、相互生活、相互玩耍。一个团结的、学风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