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学得开心,活得精彩

2015-01-13王斌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会同学老师

王斌

摘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的生力军,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行为习惯,从小学会做人,懂得感恩,学会奉献,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热爱祖国,有责任心,积极向上,有所作为敢于担当的21世纪的好公民。

关键词: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奉献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0-0027-011.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1.1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课用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诵读《三字经》、《立德树人》等经典礼仪诗篇,洗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渐而默化受到熏陶,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净化学生的思想,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使学生形成一个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思想进步的好学生。

1.2尊重师长,关爱他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懂得疼爱父母,尊重父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讲,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师长和社会。对待同学,学会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要善于和他人沟通,与人交往要礼貌、诚信,学会尊重别人。

1.3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应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学校的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常言道,不依规矩,难成方圆。我们生活在大社会中,只有按照社会的规则才能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其行为不仅要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德,更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言行举止合乎规范,文明礼貌,这是文明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2.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2.1学会感谢恩父母。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遇到家人或邻居,要主动向长辈问好。家中的大小事情主动参与,家人身体不适要主动问暖,学会关爱他人,主动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利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召开专题主题班会,分享同学们的做法和感受,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投身到孝敬父母的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给爸妈的一封信》活动,让学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流露在父母亲的面前,让学生深情地呼唤爸爸、妈妈我爱你。

2.2学会感恩同学。鼓励同学间互相帮助,主动帮助值日学生擦黑板、打扫卫生、收缴作业,对同学的主动帮助多说"谢谢",对待同学的道谢多说客套话,争进同学间的友谊,对于同学或好友生病主动问寒问暖。要求同学间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对于同学间有时因小事造成的争执、矛盾,学会包容,将矛盾激化化解于萌芽状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对于同学的主动帮助不单嘴里说,而且以感谢信的方式张贴在课室内设置的日行善德栏中。

2.3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老师。为了报答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教育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九年级学生处于升学和就业的三叉路口,是人生的第一次正确选择人生的关键时期,没有知识和技能,在社会只能打廉价的劳工糊口,掌握知识技能则创造无穷的财富,要求学生珍惜读书机会,上好每一节课,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尊重老师,夯实基础,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学习成绩就是感谢老师的最好表现。

3.教育学生学会学习

3.1用会宁精神感化学生。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已经成为会宁教育的法宝和财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陪读,借贷,苦乐相伴。在会宁,千万个不同家庭演绎着千辛万苦供子女上学的相同故事,求学是他们共同的精神支撑,孩子维系着他们全部的希望,为此无论付出多大的物质和精神牺牲,都在所不惜。会宁的学生就这样的背景里一个接一个、一茬接一茬,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2教育学生学会整合知识。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整理知识,整合成知识树。每个学科由哪几章组成,每一章包括哪几节,每节课文要求掌握哪些知识。教会学生将厚厚的一本书微缩成几页纸,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夯实学生的基础,便于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运用回忆法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1利用每天午休前后或晚睡前或第二天睡醒时,将当天各科老师的授课内容在大脑重现一次,将各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及时再现,对未能回忆的相关知识,则及时重新复习巩固,持之心恒,熟在心中。

3.3.2利用星期六、日休息的时间,闭目静思,将上周或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一一再现,做到时时记得起,胸有成竹。或回想各科各单元老师考试中考查过的相关知识,第1、第2题考什么……,哪些题自己做错过,原来是怎样做的?让知自己在知识的海洋傲游。对于未能记起的相关知识,及时查漏补上,坚持不懈,奠定好坚实的基础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3利用校本课程(班会课),让更多的学生运用回忆法将各科的知识展示,让所有的学生都投身到学习的洪流中,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的胆色和学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

4.教育学生学会奉献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要学会关爱与奉献,先学会服务,哪怕只是为老师倒杯水,或是帮助同学做值日。当你发现地面上有纸屑的时候,弯腰把它捡起来;吃完午饭后,把桌面清理干净;水龙头滴水,将它拧紧。也许你并不知道,做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时,就是为学校服务,为同学们服务。

"奉献"是"关爱"的更高境界。"奉献"像冰山雪莲,洁白无瑕;像满山杜鹃,情暖人间。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闪烁着奉献的光辉,屈原、孙中山、邓小平、雷锋,这些古代的圣贤、近代的英雄和当今的模范,他们之所以耀眼,正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奉献"的最好诠释。

为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养成良好的奉献习惯,不定时利用校本课程(班会课)让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记录以"今天我发现某同学做了……,明天我想为同学做……"等知识引导学生做好叙事记录,记录身边发生的动人故事,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播种爱的种子,积极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为以后的幸福生活,为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兴盛,谱写动人的乐章。

猜你喜欢

学会同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会分享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