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主体的需要看思想与行为的不一致性

2015-01-13汪小进凌宏彬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异化物质

汪小进,凌宏彬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601)

一、 现代社会中思想与行为不一致性的表现及危害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民众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甚至出现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不一致,导致家庭、学校、社会中不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有识之士‛。

纵观各行各业,‚学生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行为上的实用主义,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不付诸于行动‛[1],缺乏社会责任感;商人标榜着‚顾客是上帝‛却暗地经济至上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诚信缺失,假冒伪劣产品频频被曝光;官员自称‚人民的公仆‛,大喊‚为人民服务‛实际却背离道德约束,贪污腐败成风,直接影响到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医生有着妙手回春的本领,本该不遗余力地救世济人,却在有无红包和红包多少的纠结中将‚医者父母心‛忘得干干净净……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今天,此类知行不一、精神失范、道德滑坡的案例不胜枚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企业为了追逐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让我们依靠的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雾霾屡屡光顾各大城市,重大疾病频频爆发,人类的行为表现为不断‚征服‛自然又不断遭至自然‚报复‛的循环运动中。‚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人的自我价值、自由意志和个性丧失殆尽,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赤裸裸的物质关系所代替,人在精神上无所依靠,失去家园,孤独成了当下现代生活的本质。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遭到严重破坏,不免让努力引导社会群众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感到痛心的同时,更引人深思。

二、思想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国家在各领域各行业以及大街小巷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表现,旨在使每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达到规范人们行为的目的。此番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但是仍然有很多上述知行不一的不和谐情况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皆因需要对人的思想与行为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主体活动反复经历着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等过程,这些活动在本质上、在内在上表现为生命体的需要, 外在表现则是满足需要的行为,因此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主体的需要无论正确与否都决定了人的行为。但是当今需要的满足已经无法做到思想与行动的二元统一了:主体基于道德评价和情感认知,尽管在思想中对需要存在着合情合理合规律的认识,但在面对物质和利益时,行为还是被异化的需要所决定,导致出现主体行为与其思想不一致的困境,正如马克思所言‚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到物质的纠缠。‛[2]

诚然, 需要是人们基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状况而产生的对人的存在和发展条件的缺失或期待状况的观念性把握。‛[3]人有物质需要,这无可厚非,但是, 当人的物质需要脱离了人的其他需要,甚至取代了人的其他需要而成为唯一需要时, 人的物质需要就成了异化的需要,一切需要的满足都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上的。这样必然导致即使有正确的思想认知或道德判断,也会出现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择手段。‚需要的合理性、价值性甚至包括合法性都统统让位于利润,‛[4]思想与行为的不一致性便再正常不过了。

不难看出,需要的异化主要体现在需要的物化上,即人的物质需要成为需要的全部,而忽视需要的合情合理性以及需要对人、社会和自然的影响。由此,需要从以往稳定的、真实的生存或安全的需要而成为现在多变的、人为的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欲望的需要,即需要的目的性与需要的合理性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主体的需要被单纯的物的需要所取代,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都成了空口之谈。在美国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就提出了类似异化需要的定义即‚虚假的需要‛。他说:‚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是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或许会使个人感到十分高兴,但如果这样的幸福会妨碍(他自己和旁人)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并把握医治弊病的时机这一才能的发展的话,他就不是必须维护和保障的。这样的需要具有社会的内容和功能,它们取决于个人所无法控制的外力,这些需要的发展和满足是受外界支配的。‛[5]‚虚假的需要‛使人的欲望需求出现极端丰富性,使主体的行为不受思想支配,陷入不断满足异化需要,与自身、他人、以及自然斗争的深渊中无法自拔。人们的行为表现出对物质生活内容的需要、对商品、金钱的过度追逐以及在精神生活上的欲望穷奢,对知识、情感以及人伦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则忽视甚至漠视。诸如学生明知共产主义理想的崇高和伟大,但逃不开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学习和就业便不再着眼于人的发展,而是实现利己需要的满足;商人为了企业的增值,不惜铤而走险将商人唯利是图的本性暴露无遗,更有甚者为了实现企业的盈利明知排污等行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却‚知错仍行‛;官员更是贪恋权力带来的捷径,说的与做的出现了偏差,大肆贪污受贿,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为自己牟取暴利……这些‚有识之士‛所竭力获取的‚需要已经丧失了维持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功能,而成为敌视人、否定人的力量。把物质需要从生存和发展变成了炫耀和奢侈,将物质需要变成他们的唯一需要,‛[5]而不管不顾道义上的谴责和精神上的愧疚。

三、 解决思想与行为不一致的措施

克服思想与行为的不一致性,在正确道德判断下做出与思想一致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思想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从主体的需要出发,密切关注人的需要,寻求满足人的需要的现实途径,构建科学的需要理论体系,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最终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构建正确的合理的需要体系

如前论述,人的行为受需要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和把握人们的需要心理,从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首先,要了解人们的需要,把握需要发展的规律,尊重和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既要反对只顾集体需要而忽视个人正当需要的片面做法,又要反对只顾个人私利而不顾他人、社会需要的利己主义倾向,引导人们的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而在正确的思想动机之下做出一致的行为;其次,针对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受教群体,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需要观,细致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动机和思想认识,‚引导人们从客观实际出发,自觉把握个人需要的尺度,不要超越实际可能去追求个人需要的满足‛[6];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让丰富的需要取代粗陋的物化需要,将人的需要提升到精神和自我实现的层面。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重视道德教育

没有道德的支撑,便没有知行的合一。在主体对需要存在合情合理合规律的认识后还会出现异化的需要而导致思想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的道德认识肤浅,德育思想没有深入内心,使得理论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刘余莉教授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仪的教化、伦理道德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让人能根本就不去贪污腐败,不去做坏事,而法律它只是在消极结果已经产生了,给予事后的惩罚和补救。孔夫子也说了‘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们用道德来引导人们,用礼仪来教化人们,培养人们的羞耻心,是非荣辱的意识,人们有了羞耻心,他从心底不愿意去做坏事,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引导。‛[7]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礼仪的教化、伦理道德的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在社会要求的范围内活动,‚心‛应‚知道‛才会‚择道‛和‚守道‛,只有人们的思想不超出社会要求的范围界限之外,对个体需要即利益的追求才会在道德的基础上,不做出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己行为。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言传身教,形成需要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言传而且要身教,不但要口头灌输使教育对象接受某种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更要身体力行,自觉地表现出与自己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相应的行为,以求对教育对象、对身边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从教育对象日常生活中最直观、最感知的部分来把握教育对象潜在的思想或需要,根据这些思想再结合教育对象的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并在激励的过程中使教育对象产生并形成只要我努力向教育者引导的正确方向践行,我当前尚未满足的需要就能很快得到满足的思想暗示,这样的需要动机和思想暗示,对教育对象在践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仍会努力克服并始终不渝地保持起到重要的作用。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有可能成为教育对象的一种习惯自然而然的持续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好的行为如果持续不断发生、强化,最终能给教育对象一生都带来好处,进而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正如人们所说的“播种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

[1]鲁宽民,杨尚勤.当前大学生知行不一的理性审视[J].社会科学家,2010, (1),13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3]郭文龙.需要·实践·人的解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3):22.

[4]朱志勇.“人的需要”与需要异化——马克思《巴黎手稿》需要理论探析[J].河北学刊,2008,(6):30,31.

[5]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3.

[6]崔浩.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J].1998,1,(113)

[7]刘余莉.群书治要与中国优秀廉政文化[J].交流研讨,2013.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异化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类型及特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