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达1 号玉米品种密度试验报告
2015-01-13康福有
康福有
武山县农业环境监测站
兴达1 号是武山县近年引进推广的适宜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玉米新品种, 为了掌握该品种在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适宜密度,为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2014 年我们在桦林乡鲍湾村进行了兴达1 号密度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报如下。
一、试验设计
播前选桦林乡鲍湾村2013 年秋覆膜的地势平坦,垄距和肥力均匀,垄沟正直的地块为试验地,依据地形情况,采取顺序排列,重复3 次,小区长6.3 米(6垄),宽2.5 米,小区面积15.75 平方米(0.023 亩),小区间距50 厘米,不留重复间距,播种时用细绳分隔出试验小区。 按一般大田施肥水平管理。 生长期间观察记载生育期和生物性状,收获期分小区单收、单脱后称产。
二、试验处理
设6 个处理,1.每亩2000 株(48 株/小区);2.每亩2500 株(ck)(60 株/小区);3.每亩3000 株(72 株/小区);4 每亩3500 株(84 株/小区);5.每亩4000 株(96株/小区),6.每亩4500 株(108/小区)。 指示品种为兴达1 号。 以处理2 为对照。
三、试验管理和气候概况
试验地位于武山县西北部桦林乡鲍湾村刘湾组,海拔1760 米,年降雨量350 毫米,是全县最干旱的地方,试验地为二类地,淀土,肥力较好。前茬玉米,试验田亩底施土粪3000 千克,玉米专用肥40 千克, 2013年10 月25 日覆 膜,2014 年4 月10 破 膜 点 播,4 月21 日出苗,5 月8 日定苗,6 月15 日乘雨后墒情亩追施尿素20 千克, 9 月2 日收获。 今年早春降雨较多,试验播种期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正常。 4 月25 日有大雪,雪后持续低温,对幼苗生长有一定影响。4 月25~6月13 日持续干旱48 天, 对玉米拔节期生长不利。 4月13 日有中雨,旱情缓解。6 月14 日-8 月11 日持续干旱58 天,对玉米抽雄吐丝和灌浆影响严重,对产量影响很大。 8 月11 日以后降雨较多。
四、试验结果
1.产量
全试验平均亩产390 千克,亩产量最高的是处理2 (对照)(2500 株/亩)512.43 千克/亩; 第二是处理3(3000 株/亩)406.55 千克/亩,为对照的79.34%;第三是 处 理4 (3500 株/亩)389.61 千 克/亩, 为 对 照 的76.03%;第四是处理1(2000 株/亩)382.55 千克/亩,为对照的74.65%;第五是处理5(4000 株/亩)338.79千克/亩,为对照的66.12%;第六是处理6(4500 株/亩)310.56 千克/亩,为对照的60.61%。
密度试验产量分析表(千克)
2.成熟期
各处理成熟期相同,全生育期均为134 天。
3.植株性状
(1)株高和穗位高。 株高处理2 最高为258.3 厘米, 其次是处理1 为250.4 厘米, 第三是处理3 为246.7 厘米,第四是处理4 为236 厘米,第五是处理6为227.2 厘米,第六是处理5 为217 厘米;穗位高最高是处理2 为123.3 厘米, 第二是处理1 为113.7 厘米, 第三是处理3 为111.7 厘米, 第四是处理4 为107.3 厘米,第五是处理6 为103.7 厘米,第六是处理5 为103.3 厘米。
(2)茎粗和双穗率。 茎粗处理1、2、3 相同均为3厘米,处理4 为2.8 厘米,处理5 为2.7 厘米。 双穗率各处理均为0。
(3)穗长和穗粗。 穗长处理1、2、3 相同均为22.7厘米,处理5 为21.3 厘米,处理4 为21 厘米,处理6为19.7 厘米。 穗粗处理2、5 为6 厘米, 处理1、3 为5.8 厘米,处理4、6 为5.7 厘米。
4.产量性状
(1)穗粒数。 处理2 最高为645.3 粒,第二是处理1 为600.3 粒,第三是处理3 为556.1 粒,第四是处理5 为491 粒,第五是处理4 为445.9 粒,第六是处理6为352 粒。
(2)千粒重。 从高到低依次是:处理1 为39.1 克,处理2 为38.9 克, 处理3 为39.2 克, 处理4 为37.8克,处理5 为38.1 克,处理6 为37.1 克。
五、试验结论
从试验结果分析,处理2(对照每亩2500 株)产量最高,预期的高产密度3000~3500 产量较低,这是由于今年4~8 月玉米生长期间持续干旱,试验地所在的桦林乡是全县最易受旱的地区。从长远抗旱的角度出发, 当地种植全膜玉米的密度应在2500~3000 株。同时应加强抗旱品种的引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