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体会
2015-01-13王卫
王卫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1科,河北武安056300)
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体会
王卫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1科,河北武安056300)
目的:对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关节外侧小切口的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自2009年9月~2013年1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肘关节外侧作为切口,切口总长为4~5cm,并将肱三头肌与肱桡肌分开,使肱骨暴露出来。在肱骨外髁与肱骨小头的交界部位穿入一枚克氏针,并固定。然后采用Flynn临床评定标准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600例患者的骨折恢复均符合复位标准,并且术后1~4年内对其进行随访调查,按照Flynn标准评定,优497例(82.83%),良62例(10.33%),可31例(5.17%),差10例(1.67%)。优良率达到了93.16%。结论:该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小切口;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儿童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是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之间的交点处发生的骨折。如果在早期处理不当,会有缺血性痉挛症状的发生,晚期还会出现肘关节畸形的现象。因此,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越早越好,以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一般情况下,采用保守治疗法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如果骨折情况较为严重,如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会对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产生影响,而且传统的肘关节后侧切口治疗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逐步被取代。现阶段,我院采用肘关节外侧小切口的方式来实现对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较高,达到93.16%,加之其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得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值得广泛推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9月~2013年1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男性患者424例,女性患者176例,年龄在2~18岁,平均年龄为(9.3±2.12)岁。600例患者经诊断均为肱骨髁上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58例,闭合性骨折542例。发生在左侧骨折的患者368例,右侧骨折患者232例。伸直型骨折384例(64%),伸直尺偏型235例,占61.2%,桡偏型149例,占38.8%;屈曲型骨折216例(36%),其中屈曲尺偏型157例,占72.7%,屈曲桡偏性59例,占27.3%。骨折形态:粉碎性骨折48例,斜行骨折414例以及横断骨折138例。主要是由高处坠落、跌伤、车祸等等造成的肱骨髁上骨折。
1.2 方法
考虑到患者的年龄问题以及自身的承受能力,对6岁以下的患者在进行基础麻醉的基础上,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而6岁以上的患者则直接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术过程中将患者平放在手术台上,患肢置于胸前。例如患者属于开放性骨折,则需要伤口清创,将肘关节外侧作为切口,从肱骨髁上3~5cm处,经外侧髁上嵴,至肱骨外髁下缘,切口总长为4~5cm。然后逐层切开,将肱三头肌与肱桡肌分开,从而使肱骨暴露出来。同时为了方便骨折复位,需要维持骨折中每一方位的平衡。在肱骨外髁与肱骨小头的交界部位穿入一枚克氏针,斜行向上向内侧进针,最后由近端内侧骨皮质穿出。一般情况下,用一枚克氏针即可,如果骨折固定不稳定或者有松动的迹象,还可再固定一枚克氏针。固定完成并确定骨折不会发生移位之后,冲洗伤口,止血,置入引流管,并从切口外侧引出,然后对切口逐层进行缝合。对有类似骨折的患者进行同种方式的处理。
1.3 疗效评定
以Flynn临床评定标准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主要有以下4四项标准。即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骨折部位得以痊愈,进行各种活动不受任何影响;良: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功能受到的影响较小,屈伸角度小于;可:骨折愈合,患者肘关节屈伸角度在之间,关节在活动时受到的影响较大;差:骨折愈合,但是出现畸形,关节屈伸角度大于,关节活动功能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2 患者治疗结果的比较
对6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肘关节外侧小切口的治疗方式后,对其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时间1~4年,根据Flynn临床评定标准对患者关节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具体结果见下表1。由表1可知,患者经治疗后恢复的优良率达到了93.16%。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间为(66.2± 9.8)min,手术中的出血量为(104.4±15.8) mL,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松动、伤口以及针道感染现象的发生。
表1 患者肘关节的评定情况例(%)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人群中较为常见,如果在早期处理不当,会有缺血性痉挛症状的发生,晚期还会出现肘关节畸形的现象。因此,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应越早越好,以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对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复位,以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使肘关节部位能够正常活动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骨折再次移位或畸形愈合。但是过去,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常采用肘关节后侧切口的方式,即内外侧克氏针交叉固定的方式来达到髁上骨折治疗的目的。但是该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创伤大、出血量多、手术时间过长从而易使肘关节出现僵硬的现象,不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基于此种情况,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时,开始采用肘关节外侧小切口的方式取代原有方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发生的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牢固等等多种优点。此外,因该方法能够大大缩短手术的时间,从而降低了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利于患者肘关节部位功能的恢复。因此,该种方式成为患者以及医师的首要选择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完成之后,为了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需要用石膏对肘关节进行固定放置在胸前并屈直,该种方式作为骨折术后治疗的一种辅助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患者大多是儿童,年龄偏小,自制力较差,容易出现克氏针松动的现象而使骨折部位移位,而不利于其恢复。因此,需要按照医嘱在拆除石膏时多做锻炼,如果延误拆除时间,会使患者的肘关节部位变得僵硬,从而对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只有当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才能将克氏针移出,否则会因骨折尚未复位,肘关节便进行各项活动,而产生肌肉收缩、骨折继发移位的现象,致使肘关节畸形,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对患者术后进行辅助治疗,是加快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的研究可发现,肱骨髁上骨折在采用肘关节外侧小切口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较高,达到了93.16%,加之其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得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
[1]符松,王苏明.小切口外侧入路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J].西部医学,2012,24(12): 2393-2394.
[2]范积忠.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 [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552.
[3]高宏梁,管国华,黄胜,等.内外侧小切口治疗儿童肱骨髁上 GartlandⅢ型骨折 [J].临床骨科杂志,2012,15(1):93-94.
R687
B
1002-2376(2015)04-0040-02
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