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浅探

2015-01-12王孝燕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分组现象生物

王孝燕

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教学的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提升,相应的教学资源也不断得到了扩充。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讲,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会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下面就此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学者表明,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中起着引导、调节以及强化的关键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学生对学习活动充满乐趣,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兴趣是生物教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兴趣的本质在于对隐蔽事物以及现象的思考与探索。相关的研究学者经调查研究发现,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忽略一些司空见惯的生物现象,但是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生物本质特征会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兴趣起了激发、引导的作用。生物课堂上,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时将生物的本质特征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很好地结合起来,无形中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兴趣。

例如,对于初中生物“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一节中,教师讲课的重点应集中在事实与生物现象的相互连接中,指出阳光下的每一片绿叶都在随时随地进行着生命活动,而且这一生命活动在盛夏季节最为频繁,倘若生物运动中缺乏这一变化过程,很多树木将很难存活下来。这一生物现象不仅与学生平时的注意、观察有联系,还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应用教材,提高生物教学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扮演着关键性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中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广大的生物教师而言,应用好教材知识已成为当前教学的关键性内容。

生物教材涉及这样一个案例:淡水三刺鱼每逢到了交配季节时,它的腹部会显示出红色,伴随于此的还有雄性鱼类之间出现攻击性的行为。这一案例会引发学生这样的思考:为什么雄性三刺鱼在交配季节到来时,腹部会呈现红色?针对教材中的这一案例,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懂得三刺鱼的这一现象是由激素所引发的,而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内分泌系统是生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三、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间的相互配合,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学生是整个学习、教育过程的主体,学校教育应该以服务于学生为主要目的,每个学生应该积极地投身于教学活动中,这样才会使得课堂中的问题渐渐地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研究表明,初中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解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比他们通过其他途径所学到的内容更为彻底。

当前,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分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所有学生进行班级分组,分组的标准往往是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征等,所分的每个小组中大致会有4~7个人,每个学习小组中需要选择一个小组长。生物课堂中小组长的选择往往是依据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以及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对生物现象的洞察能力。小组长带动整个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起来,教学效果很好。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地提升,教育领域也进行着相应的变革,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等不断地被引入教育界。生物教学过程中困扰教师的一些问题,如宏观现象与微观现象的转化、静态与动态现象之间的结合,通过声音、图画以及动画的播放,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在这种学习模式的引导下,学生往往会将学习到的课堂知识进一步落实到实践中。

初中生物课本中的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等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基因工程、克隆等一系列的生物技术都能够借助于多媒体形象直接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传授的知识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明了。在教学初中生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时,教师若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一系列动画进行直观化讲解,那么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将会容易得多。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既庞大又复杂的动态过程,期间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责任编辑 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组现象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