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道2014年高考题为例谈解析几何复习

2015-01-12黄力江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联立方程切点动点

黄力江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每年高考都重点考查该知识点,但每年解析几何的得分率都不高.原因是考生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有畏惧心理,认为解析几何很难,考试时不敢做,放弃解析几何大题.新课改这几年,解析几何的命题趋势相对稳定.下面,笔者以2014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第20题为例,谈一谈解析几何复习.

【例】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

的一个焦点为(5,0),离心率为53.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动点P(x0,y0)为椭圆C外的一点,且点P到椭圆C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P的轨迹方程.

本题的解答过程省略,下面笔者证明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已知曲线C:x2a2+y2b2=1(a>b>0),若动点P(x0,y0)为曲线C外的一点,且点P到曲线C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

解析:(1)当其中一条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则另一条切线的斜率为零,此时点P的坐标为(a,b)、(a,b)、(-a,b)或(-a,-b).

(2)当切线的斜率存在时,则斜率亦不为零,此种情况为本结论证明的关键,下面笔者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一:设切线方程为y-y0=k(x-x0),联立方程组

方法二:设其中一条切线的方程为y-y0=k(x-x0),则另一条切线的方程为y-y0=-1k(x-x0)

,联立方程组

方法三:设两条切线分别为l1,l2切线l1与椭圆C的切点为A(x1,y1),切线l2与椭圆C的切点为B(x2,y2),则l1的方程为x1xa2+y1yb2=1

.又P(x0,y0)在l1上,所以x1x0a2+y1y0b2=1

,同理

x2x0a2+y2y0b2=1

,从而(x1,y1),(x2,y2)是方程

x0xa2+y0yb2=1

的解,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x0xa2+y0yb2=1

.联立方程组

x2a2+y2b2=1

x0xa2+y0yb2=1

,消去y,可得:

(b2x20+a2y20)x2-2a2b2x0x+a4b2-a4y20=0

故x1+x2=

2a2b2x0b2x20+a2y20,

x1x2=a4(b2-y20)b2x20+a2y20.

同理可得:y1+y2=

2a2b2y0b2x20+a2y20,

y1y2=b4(a2-x20)b2x20+a2y20

由l1⊥l2可得:

y0-y1x0-x1·y0-y2x0-x2=-1

即x20+y20-(x1+x2)x0-(y1+y2)y0+x1x2+y1y2=0. ⑤

将③④代入⑤化简后,可得:(b2x20+a2y20-a2b2)(x20+y20-a2-b2)=0,又点P在椭圆外,所以b2x20+a2y20-a2b2≠0,从而x2+y2=a2+b2.

又点P的坐标为(a,b)、(a,b)、(-a,b)或(-a,-b)亦满足x2+y2=a2+b2.

综上所述,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

解析几何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位优秀的教师应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总结,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在总结解题方法时不应只停留在题目的表面,更应针对题目的内涵进行剖析,这样才能使高三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钟伟芳)endprint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每年高考都重点考查该知识点,但每年解析几何的得分率都不高.原因是考生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有畏惧心理,认为解析几何很难,考试时不敢做,放弃解析几何大题.新课改这几年,解析几何的命题趋势相对稳定.下面,笔者以2014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第20题为例,谈一谈解析几何复习.

【例】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

的一个焦点为(5,0),离心率为53.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动点P(x0,y0)为椭圆C外的一点,且点P到椭圆C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P的轨迹方程.

本题的解答过程省略,下面笔者证明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已知曲线C:x2a2+y2b2=1(a>b>0),若动点P(x0,y0)为曲线C外的一点,且点P到曲线C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

解析:(1)当其中一条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则另一条切线的斜率为零,此时点P的坐标为(a,b)、(a,b)、(-a,b)或(-a,-b).

(2)当切线的斜率存在时,则斜率亦不为零,此种情况为本结论证明的关键,下面笔者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一:设切线方程为y-y0=k(x-x0),联立方程组

方法二:设其中一条切线的方程为y-y0=k(x-x0),则另一条切线的方程为y-y0=-1k(x-x0)

,联立方程组

方法三:设两条切线分别为l1,l2切线l1与椭圆C的切点为A(x1,y1),切线l2与椭圆C的切点为B(x2,y2),则l1的方程为x1xa2+y1yb2=1

.又P(x0,y0)在l1上,所以x1x0a2+y1y0b2=1

,同理

x2x0a2+y2y0b2=1

,从而(x1,y1),(x2,y2)是方程

x0xa2+y0yb2=1

的解,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x0xa2+y0yb2=1

.联立方程组

x2a2+y2b2=1

x0xa2+y0yb2=1

,消去y,可得:

(b2x20+a2y20)x2-2a2b2x0x+a4b2-a4y20=0

故x1+x2=

2a2b2x0b2x20+a2y20,

x1x2=a4(b2-y20)b2x20+a2y20.

同理可得:y1+y2=

2a2b2y0b2x20+a2y20,

y1y2=b4(a2-x20)b2x20+a2y20

由l1⊥l2可得:

y0-y1x0-x1·y0-y2x0-x2=-1

即x20+y20-(x1+x2)x0-(y1+y2)y0+x1x2+y1y2=0. ⑤

将③④代入⑤化简后,可得:(b2x20+a2y20-a2b2)(x20+y20-a2-b2)=0,又点P在椭圆外,所以b2x20+a2y20-a2b2≠0,从而x2+y2=a2+b2.

又点P的坐标为(a,b)、(a,b)、(-a,b)或(-a,-b)亦满足x2+y2=a2+b2.

综上所述,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

解析几何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位优秀的教师应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总结,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在总结解题方法时不应只停留在题目的表面,更应针对题目的内涵进行剖析,这样才能使高三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钟伟芳)endprint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每年高考都重点考查该知识点,但每年解析几何的得分率都不高.原因是考生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有畏惧心理,认为解析几何很难,考试时不敢做,放弃解析几何大题.新课改这几年,解析几何的命题趋势相对稳定.下面,笔者以2014年高考广东卷理科第20题为例,谈一谈解析几何复习.

【例】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

的一个焦点为(5,0),离心率为53.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若动点P(x0,y0)为椭圆C外的一点,且点P到椭圆C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求点P的轨迹方程.

本题的解答过程省略,下面笔者证明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已知曲线C:x2a2+y2b2=1(a>b>0),若动点P(x0,y0)为曲线C外的一点,且点P到曲线C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

解析:(1)当其中一条切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则另一条切线的斜率为零,此时点P的坐标为(a,b)、(a,b)、(-a,b)或(-a,-b).

(2)当切线的斜率存在时,则斜率亦不为零,此种情况为本结论证明的关键,下面笔者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一:设切线方程为y-y0=k(x-x0),联立方程组

方法二:设其中一条切线的方程为y-y0=k(x-x0),则另一条切线的方程为y-y0=-1k(x-x0)

,联立方程组

方法三:设两条切线分别为l1,l2切线l1与椭圆C的切点为A(x1,y1),切线l2与椭圆C的切点为B(x2,y2),则l1的方程为x1xa2+y1yb2=1

.又P(x0,y0)在l1上,所以x1x0a2+y1y0b2=1

,同理

x2x0a2+y2y0b2=1

,从而(x1,y1),(x2,y2)是方程

x0xa2+y0yb2=1

的解,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

x0xa2+y0yb2=1

.联立方程组

x2a2+y2b2=1

x0xa2+y0yb2=1

,消去y,可得:

(b2x20+a2y20)x2-2a2b2x0x+a4b2-a4y20=0

故x1+x2=

2a2b2x0b2x20+a2y20,

x1x2=a4(b2-y20)b2x20+a2y20.

同理可得:y1+y2=

2a2b2y0b2x20+a2y20,

y1y2=b4(a2-x20)b2x20+a2y20

由l1⊥l2可得:

y0-y1x0-x1·y0-y2x0-x2=-1

即x20+y20-(x1+x2)x0-(y1+y2)y0+x1x2+y1y2=0. ⑤

将③④代入⑤化简后,可得:(b2x20+a2y20-a2b2)(x20+y20-a2-b2)=0,又点P在椭圆外,所以b2x20+a2y20-a2b2≠0,从而x2+y2=a2+b2.

又点P的坐标为(a,b)、(a,b)、(-a,b)或(-a,-b)亦满足x2+y2=a2+b2.

综上所述,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a2+b2.

解析几何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位优秀的教师应注重对解题方法的总结,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在总结解题方法时不应只停留在题目的表面,更应针对题目的内涵进行剖析,这样才能使高三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钟伟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联立方程切点动点
抛物线的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及性质应用
一种伪内切圆切点的刻画办法
分类讨论化解动点型题
动点轨迹方程的解法探讨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系统关联与协同优化——基于辽宁省联立方程的实证分析
区域FDI的碳排放影响路径分析:基于京津冀地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
“以不变应万变”,求动点的路径长度
圆锥曲线的切点弦定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