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要“精、准、巧、实”

2015-01-12陈炳全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艺术

陈炳全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二者的有机统一。学是以教为主导的学,教是以学为主体的教。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我认为要做到“精、准、巧、实”。

【关键词】阅读教学;艺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导”要突出一个“精”字

一句成语说得好: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潜心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文章的重难点、纽结点、点睛点、动情点等,并以这些点作为思维的展开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写作特点。以《春蚕》一课为例,作者的动情点是从母亲养蚕的辛苦中所体会出来的深厚母爱,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所以教学时要抓住“我一觉醒来,常常看到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布满皱纹的慈祥的脸。”“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这些句子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意图,切不可面面俱到,无的放矢。

二、“导”要把握一个“准”字

孔子在《论语》中把教师的启发喻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导的时机。导得过早,学生的思维尚未活跃起来,其功效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导得过晚,思维的活跃高潮已过,大脑开始抑制,开启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已失去。所以,只有把握好导的时机在学生思维处于活跃时,“投石”才能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在学生思想阻滞时给以疏通,在学生方法欠妥时给以指导,在学生表达不畅时给以帮助,在学生学有成效时给予鼓励。灵活自如地用自己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的魅力。

三、“导”要讲究一个“巧”字

对“引导”的“导”字叶圣陶先生的解释是:“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可见,“导”不是一切由教师报班代替的“抱”,更不是只作一厢情愿的“强行注入”;也不是变着法子,硬逼着学生就范的“牵”;“导”的运行机理在于“引”,“引而不发,跃如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灵活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具体事例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

“学习情感”是促使学生主动求知的原动力。赞可夫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不断创设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去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促尽学生能动性的发展。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便通过播放哀乐、配乐朗诵、观看录像等手段,在课堂中创设出凝重、悲痛的感人气氛,激发起学生对总理的怀念,为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投石击水法

“学而不思则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投石击水”的方式,多角度启发,因势求同,形成课堂纵横交织的教学内容信息网络体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优化训练。如特级教师徐善俊指导学生深读《将相和》一文时它提出一个问题: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为什么?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看书,思考,但多数学生认为打成了平局。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势呢?徐老师又巧妙地一拨: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再想一想,还有什么意见?一拨之下,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赵国胜了,一种认为,秦国胜了。争持之下,徐老师再拨:请同学们认真读书,再思考:1.秦国比赵国力量强大,秦王是大国的王;2.秦王是一国之君,蔺相如是臣。这一拨拨在火候上,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一个教学高潮形成了。

(三)循循善诱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因此,学法指导应遵循“感知——理解——运用”的层层递进,步步落实,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悟。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段落教学为例,为了引导学生领悟读段方法、运用读段方法,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1.重点讲读第三小节课文,总结读段方法;2.运用读段方法,尝试阅读第四小节;3.动用读段方法,独立阅读第五小节;4.再用读段方法,自学第二小节课文。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经历了“扶其肩”“携其腕”“放其行”的过程,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四、“导”要注重一个“实”字

语文教学应该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应该让学生“以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也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为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导”必须落实在学生的“练”上,设计出能发挥学生思维的语言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训练:

(一)动口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精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学时要以朗读训练为重点,通过范读、诵读、边读边演,闭眼听读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字里行间所流出的美丽,达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的境界。

(二)动脑想

①比结构,课文中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个段落结构非常相似,教学时可选择第二段范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对比,学生运用“读句子、明意思,悟感情”的方法自学其余段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②比语言。本文用词准确,文辞流畅,是指导写作的良好范例,教学时可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缩句对比,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三)动手写

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在学完课文之后,应设计一个描写景物片断的训练,让学生在写中巩固,练中提高。

总之,导不在多,贵在精当,要语不烦达意则灵。这是导的准则,也是导的精髓。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如果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面都是好的。”

(编辑:陈 岑)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艺术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纸的艺术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