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2015-01-12李亮
李亮
【摘要】围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设计这一问题,作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增强阅读教学实效;第二,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内涵,锤炼阅读品味能力;第三,正确发挥朗读、诵读作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关键词】高中阅读教学;教学方法;探究;揣摩;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完成这个特定的工程必须依赖一定的方法,而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运用条件和特有的效果,但也有其局限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要追求科学、合理,富有成效。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增强阅读教学实效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枯燥的纯技术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改浪潮冲击下,教师要转变思想,改进教法,满足学生情感与心理需求,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捕捉与运用动态生成资源,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譬如,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笔者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朗读训练”。在示范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由自在地练读,尽量读得抑扬顿挫,通过读来感受这首豪放词的节奏与气势,体会词作中蕴含的激情。第二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尝试解读”。首先,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句大意,然后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走进课文:①这首词作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着怎样的特点?描写景物的用意是什么?②周瑜这个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诗人着意刻画他的目的是什么?③你对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怎样理解的?④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苏轼词作豪放的风格?围绕这四个问题,学生“自主先学”,然后组内交流。第三环节是“品读感悟”,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边读边想,进入意境;边读边悟,读出感觉。第四环节是“词句鉴赏”,要求学生从词作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从句子的写作等角度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彰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第一环节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获取了对词作的初步感知;第二环节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帮助学生展开系统的思维。四个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第三
环节学生对诗歌进行独立的解读、感悟,然后进行思想碰撞。第四环节“评诗”以词作为依托,要求学生对词作进行鉴赏,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内涵,锤炼阅读品味能力
综观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喜欢使用繁多复杂的教学方法,如听课文录音、分角色朗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再现情境,等等,表面上看气氛活跃,学生“动”了起来,而实际上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却严重缺失。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优美的精彩的语段进行必要的分析,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语文教学将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徒有外在的形式而没有真正内涵。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方法应由单一走向综合,追求丰富性、多变性、整合性,遵循“最佳组合”的原则,使之形成合力,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与灵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妙词佳句进行揣摩品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譬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执着而深切的热爱之情,不愧是一曲优美的“心灵世界的歌”。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核心问题的抛出,“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思考、揣摩的空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语言品味与生生对话,促进学生认知的提升与理解能力的发展。最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诗句的续写或仿写训练,此题为学生创设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如,学生写出了“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等诗句。对于文本内涵的深入理解,对于作品情感的透彻把握,对于表达形式的有效鉴赏,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穿行于文本的字里行间,用心揣摩、仔细品味;并组织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实现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事实证明,阅读教学中整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使语文课堂富有灵性、异彩纷呈,使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阅有所感,读有所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学习这首诗,如果学生对其中的一些画面理解不到位,对其中的一些情感都体悟不准确,那么即使朗读水平再高,也难以传达出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三、正确发挥朗读、诵读作用,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朗读和诵读都属于出声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能够把无声的、缄默的文字变成有声的、响亮的语言,进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言感受力,发展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教育家都特别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并强调通过朗读训练来达成这一语文学习目标。琅琅书声,应是校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美丽风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如古典诗词、现当代诗歌、经典散文等,都适合用来进行朗读或诵读训练。尤其是诗词歌赋的教学更需要朗读,因为这类体裁的课文富有铿锵的节奏、鲜明的韵律和动人的乐感,读起来能够引人入境、撼人心魅、令人陶醉、启人深思。譬如,教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笔者先后采用了个人展示朗读、小组比赛朗读、男女生分节朗读、男女生领读、集体朗诵等多种朗读形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且每一次朗读都有明确的目标和递进的层次。毋庸置疑,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传达文本情感,欣赏文本形式之美;同时还可为学生提供展示水平、张扬个性的机会,朗读效果可谓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杨生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J].中学语文:下旬,2012(2).
[2]吴春业.语感到实践和语感分析训练例谈[J].语言学
习,2010(9).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