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意象鉴赏浅谈
2015-01-12寸艳清邵维升
寸艳清 邵维升
【摘要】诗歌是文学大花园里一朵灿烂的奇葩,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本文对如何提高学生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古典诗歌;鉴赏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规定: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面对题型要求,如何让考生提高鉴赏能力,圆满完成试卷答案呢?
一、正确解读意象
(一)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生活中物象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诗人审美再创造的,渗透了主观思想感情的形象。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在诗词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它可以营造氛围,可以借景抒情,可以塑造背景或环境,可以塑造意境,还可以衬托人物的节气、品质或性格。
(二)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二、熟悉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
(一)在唐诗宋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如下列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作者通过艺术手段,使得那种空虚冲淡的氛围和人们的心境上的愉悦、明亮、淡雅、寂静、素朴、纯净的心态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种以悠远渺茫为基调的意境。
(二)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而不用动作和情节来揭示逻辑关系或者用几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的并列叠加,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能收到“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的作用。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全词无一动词,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列,但却能造成一这种疏淡和空朗的意境。正如薛雪的《一瓢诗话》所说:“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
(三)诗人常借助于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传达、透射出自己的情思理想、节操等,这在咏物诗里最常见。“竹兰梅菊”的“四友”形象历来为诗家所称道,“咏物诗”就是典型。在咏物诗中,“形象”是作者的情感的寄托和外化。从形象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读出作者的审美情趣。
三、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
(一)明确意象,辨析意象的特征、冷暖色调、季节色彩、虚实动静等存在的状态。在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景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意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二)通过解读修辞方法及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把握诗歌形象。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妙处的品味。
(三)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熟记一些特殊意象的含义。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像对后来咏史、咏怀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群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见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诸如此类的审美心理都与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宋诗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四)串联意象,发挥联想、想象,整体感知,重视对抒情主体自身形象的分析。
四、使用恰当方法来备战高考
(一)注重教材中诗词意象的积累。新课标人教版1—5册高中语文课本中就出现了大量的意象,教师要详细讲解,学生要注意收集。
(二)在解答题目时,一定要多结合意象来回答。学生在回答诗歌鉴赏题目时,往往找不到话写或者心里有很多话笔下却无从表达,这时,是否有意识地从意象思考,具体回答时围绕着意象来写。这样,答案能丰满许多,而不会瘦巴巴地摆着几个字便写不下去。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第8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回答此题一定要准确把握诗中意象,如“荒郊”“春草尽”“古碑”“苍山晚”“残阳(昏)”等包蕴的情感,这样便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是文学大花园里一朵灿烂的奇葩,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诗歌鉴赏题目也一直备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青睐,全国卷语文高考150分中诗歌鉴赏就占了11分,因此,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道题。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