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权:“点粪成金”的秘密
2015-01-12李蕊娟
李蕊娟
一个拥有4000头牛的养殖场,每天拉出60吨粪便,一天就是一火车皮!牛粪越积越多,臭气冲天没地儿放,周边住户意见大。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黄炳权先让牛粪来发电,再用它养蚯蚓喂土鸡,又投资千万修堤坝。几步妙棋走下来,“祸害”竟变成了亿万财富!
黄炳权是广西合浦县大名鼎鼎的“牛人”,即使是在整个自治区,他也是有名的养殖大户。
黄炳权养牛总是别出心裁。奶牛喜欢水,他就在养殖区特意装上淋浴设备,堪称“奶牛宾馆”。洗澡之后,奶水牛还能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以及按摩等待遇。这样养出来的奶牛,个个毛色油光发亮,不仅产奶多,而且牛肉质量也上了档次。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能人,却曾经因为一件事情好长时间愁得吃不好睡不安。
每天60吨牛粪愁煞人
原来,黄炳权发愁的是牛粪。
奶水牛都是草包肚子,很能吃,一头牛一天就得吃几十斤。而在合浦当地,有的是草料。黄炳权介绍说,南方的料比较广泛,主要是工业园区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还有一大部分就是青草和秸秆等。他把这些下脚料发酵处理,就成了奶水牛可口的美食。
可是,吃得多,就拉得多。“牛场4000头牛,每天拉出60吨粪便,一天就是一火车皮!”
这么多牛粪,放哪儿都是个大麻烦。黄炳权起初想的很简单,牛粪可以去肥田啊,可是,周围的农民都嫌远,不愿意费时费力来拉。
牛粪越积越多,臭气冲天,黄炳权这一下发愁了。
“牛粪处理不好会影响环境,会影响牛场的形象,时间长了还势必影响自己的整个生意,那该怎么办呢?”2004年的一天,黄炳权去外地参观的时候,看到人家的牛场建了沼气池,处理粪便效果不错。于是他回来也开始建沼气池,一口气建了60多个。
黄炳权一下子建了几千立方米的沼气池,而且连成了片,这规模在当地极少见。奶水牛的粪便进了沼气池,经过发酵变成了沼渣、沼液。这些沼渣、沼液没有了臭味,施到田里比牛粪肥田的效果还好。
不仅如此,沼气在黄炳权这里还有了大用途。“员工煮饭用气,我们发电用气,烧锅炉用气。”
这样一来,黄炳权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一年就能节省100多万元。自从牛粪进了沼气池,牛场的环境得到改善,臭味没了,还给他节省了一大笔支出。
按说牛粪问题算是解决了,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一段时间以后,牛粪的麻烦又来了。因为沼气池的空间毕竟有限,沼液发酵也需要周转时间。可这牛一天都不闲着,天天要拉,牛粪还是用不完。看着一天天多起来的“祸害”,黄炳权又犯了难。
养蚯蚓喂鸡喂鱼尝甜头
突然有一天,情况有了转变。
黄炳权在林子里散步,发现散养的土鸡在树下觅食,他马上来了灵感。“我看鸡非常喜欢找虫吃,就想到了牛粪。”原来他发现鸡吃的虫子里边,有一样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那就是蚯蚓。
蚯蚓可是高蛋白,如果能让鸡天天吃上,不仅节约饲料,鸡的品质还好,关键是多余的牛粪有了新出路。黄炳权决定用牛粪养蚯蚓,用蚯蚓来喂鸡。让牛粪再来一次“变身”。
“蚯蚓地里就有,而且个头很大,想必不会太难养。”然而,黄炳权却发现,这种蚯蚓养殖并不理想,它们虽然个头大,但繁殖很慢。
黄炳权很快打听到,有专门用来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比如“太平一号”。“别看这种蚯蚓比本地蚯蚓的个头小,但是它特别适合人工养殖,而且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差不多一个月就可以出一茬,一吨蚯蚓能够消耗几十吨的牛粪。”黄炳权说。
于是,黄炳权为解决牛粪问题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连路旁果树下面的空地儿都用上了,因为树底下有遮阴,太阳晒不到。
“自然条件下,蚯蚓生长在疏松的土壤里边,喜欢相对黑暗的环境,对光比较敏感。”黄炳权把蚯蚓放在果树下面,又在上面盖上了遮阳网,一来遮光,二来还可以调节温度。这样,就给蚯蚓创造了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
蚯蚓养殖并不复杂,只要温度不是太高,牛粪保持适当的水分就可以。夏天热的时候,每天淋一次水。相对湿润的环境更适合蚯蚓的生长。
牛粪成了蚯蚓的美食,蚯蚓又成了土鸡的美食。黄炳权说,土鸡吃蚯蚓,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鸡肉的品质也提高了,很受客户青睐,市场上每公斤卖到80元,仍供不应求。
在此期间,黄炳权的牛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牛粪比以前更多了,靠沼气池和养鸡仍然消耗不了,他不得不继续为牛粪寻找出路。
2010年,黄炳权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投资上千万元在海边修补百米长的溃坝。他还声称,这一次为牛粪找到了根本性的出路!大家一时间议论纷纷,谁也搞不懂他到底下的是哪步棋?
当时,黄炳权看上了一个因溃坝而废弃的盐场,溃坝深度有十几米,长上百米,大水在这里冲了一个湖,很深。他说,之所以不惜血本修坝,是因为可以在这里养海水鱼,而这个项目同样和牛粪有关。
其实,早在几年前,黄炳权就试着用牛粪养鱼,但因为对环境不太好,就放弃了。用牛粪养了大量蚯蚓之后,他便开始在几个大水塘里做实验,用蚯蚓养淡水鱼,没想到一年半时间,很多鱼都长到了9斤多重,而且吃起来味道非常鲜美。
有了用蚯蚓养淡水鱼的成功经验后,黄炳权就想,既然牛粪源源不断,总是个麻烦,不如接着扩大养鱼规模,来消耗更多的牛粪。所以,就有了修坝养鱼的大胆想法。
打造养殖新模式无止境
通过试验,黄炳权发现,牛粪养出的蚯蚓,有些海水鱼也特别喜欢吃。蚯蚓不仅可以喂海水鱼,其粪便同样也可以起到培肥海水的作用。这样,海水中既有植物性饵料,也有动物性饵料,不同的养殖品种都有了吃的,而且饲料成本极低。
可是在这广阔的水面上,到底怎么养更合适呢?
黄炳权没有像别人那样单纯地去养鱼,而是搞混养,虾、螺、蟹、鱼每样都有,且密度不大。他要寻求一种自然的效果,利用广阔的水面养出高档海产品。为此,他请来了当地的水产专家,混养了几个品种,搞生态立体养殖。
“不同养殖品种,在水体里生活的空间不同。鱼、虾一般生活在水的中上层。青蟹、贝类在水体的底层。不同品种的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另外,这宽阔的水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黄炳权介绍说。
水体面积大,空气新鲜,溶解氧就比较充足。在这里,根本用不着人工增氧,水体生态环境照样很好,鱼、虾、蟹、贝很少得病。而且不同品种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定的食物链。“平时,除了补充养殖的蚯蚓和蚯蚓粪,一般不用再喂其它饲料,基本是一种仿自然的状态。”
更有趣的是,在这里,海滩和池塘是相通的,平时有不少天然饵料和鱼种也会随着潮水进来。海水把外面的天然苗种,如鱼苗、虾苗等也带了进来,补充了苗种,使养殖品种和饵料也更加多样化。当然,仅有野生品种是远远不够的,有时还需要人工投放黄鳍鲷鱼、鯔鱼之类的苗种。
与一般人的养殖方法不同,黄炳权投放鱼苗不仅品种多,就是同一个品种也是分批投放。这看似很麻烦,其实他是想尽量让养殖更接近一种自然的状态。“一年当中总有高品质的海产品上市,也就避开了一次捕捞集中上市的风险。”他说。
通过几年的经营,黄炳权生产的海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价格不断提升,在市场上颇受欢迎。比如单个的螃蟹,他养的大多在一斤二两以上,这在市场上就比较罕见,一般养一年能长到七八两就很不错了。仅2012年一年,就有超过50万公斤的海产品上市,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3年,牛粪给黄炳权带来的纯利润高达1000多万元。用他的话说,“牛屁股里拉出来的本是臭烘烘的粪,但是在我这里,却变成了金灿灿的财富!”
黄炳权和牛粪的故事远没有结束。如今,他还在和牛粪较着劲,想利用当地特有的优势,再多建几个牛场,让更多的牛粪成为可利用的绿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