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2015-01-12林忠红
林忠红
农村幼儿接触的大自然、丰富的民俗文化、农家的劳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我园针对幼儿园实际开展了以探索乡土食品的奥秘为课题的研究,对乡土科学教育资源进行了发掘利用,围绕乡土食品,整理出系列具有乡土特色的科学教育内容,补充了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教材,拓展了农村幼儿科学教育的新领域。
一、科学教育活动的方式
1.制订层次分明、具体可行、富于特色的活动目标
本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加工制作的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从而发展幼儿观察、操作和思维的能力。我们对目标的制订力求层次分明、具体可行和富于特色。无论是课题活动总目标还是每个活动的具体目标,从引发兴趣、习得方法、发展能力出发,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养成,依据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体现层次性。如:中班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激发好奇心,使幼儿乐于观察、乐于探索科学现象;感知乡土食品的特征、结构,了解制作方法;了解家乡优秀的饮食文化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形成初始的探索科学的意识。大班活动的目标:运用感官综合感知乡土食品的待征、结构,了解不同的制作方法;学会简单的分析,主动提出问题,积极与同伴合作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乐于了解家乡传统的饮食文化,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敬意;培养对食品奥秘的探索精神,并将探索精神拓展到其他生活学习中去。
2.营造丰富、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1)物资环境。我们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家庭中常备的物品,如以生活用品中的米、黄豆、蕃薯粉、面粉等为主要原料,以生活用具中的锅、过滤网、石磨、石臼、蒸箅、瓮、电饭煲等为主要工具,为保证材料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操作活动,教师还动手自编篓子,缝制筛子等。另外,尽可能地引入一些现代的电器设备,如粉碎机、搅拌机、炸汁机等,让幼儿感到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这样,充足的物质材料准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时空环境。在空间上,我园创设了科学实验室,各班创设了科学活动区,积极提供幼儿实验所需的场所,支持幼儿参与实验活动,保证实验的畅通性。在时间上,保证充裕的时间让幼儿去观察感知,如:豆制品中的霉豆腐乳和霉豆豉,幼儿在科学实验室实验,前后历时半个多月,在这期间亲自目睹了霉变过程,做了详细记录,探讨了许多未知的问题,发现了许多科学现象。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和发现,获得了有关科学经验。
(3)人文环境。亲切、宽松、民主的“软”环境为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精神”上的保证。实验前,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动手收集实验材料,查找资料,为幼儿出谋献策。实验中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顺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不以自己的答案阻止幼儿的探索,共同关注实验进程,寻找问题的原因与答案,一同惊喜实验的变化,一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这种心理走向与幼儿同步,大大地被幼儿所认可和接受,也促使幼儿敢于尝试,乐于思考,不怕出错与失败,活动起来更为积极主动。
3.选择生活化、乡土化的教育内容
我们选择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又能体现乡土特色的米制品、豆制品、淀粉制品、面制品等内容,使幼儿能够发生兴趣,易理解,无需抽象思维和记忆。活动内容安排都遵循系列化、有序化、多样化的原则,如米制品,我们预设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像打糍粑、酿米酒、蒸碗糕、炸盒子糕等,还根据节日变化生成清明粿、黄米粿、粽子等,使幼儿在日积月累的科学氛围的影响下,对相应的认知对象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乃至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坚持多种活动形式并存,灵活地将科学活动室活动、区角活动、集中活动、游戏、随机科学教育活动、外出参观访问、野外作业等活动形式有机“兼容”,发挥各种活动内在形式的作用。如有关豆制品的制作有:自然角——豆子发芽,种豆、收豆;外出参观访问——豆腐作坊;科学区——过水出豆芽、磨豆浆;科学活动室——霉豆腐乳、霉豆豉、霉豆腐渣,角色游戏——豆制品风味小吃店等,活动形式的有机兼容,使幼儿的活动更丰富,认知、情感、态度、经验、兴趣在多元的活动形式中逐渐整合,促进了科学能力的发展及良好科学品质的形成。
5.运用合理、适度、有效的指导方法
(1)合理铺垫。每类制品的实验内容,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做准备和铺垫。在幼儿了解一定的操作程序,获得一定的科学感知,懂得一些科学现象后,教师可将活动步步引向深入,如自制淀粉类食品,我们的活动安排是:收蕃薯→洗蕃薯粉→泡淀粉糊吃→酸酸甜甜的酸枣糕→凉凉的仙草冻→滑溜溜的冬瓜燕。操作过程从直接指导,慢慢放手为间接指导。我们相信在保证幼儿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放手,凡是幼儿能观看到的让他们去观察,能说的让他们去说,能做到的由他们去做,让他们有较多的机会自己探索、思考、发现。
(2)适度探索。活动目的不是灌输科学知识,而是引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在活动指导上,强调让幼儿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养成一些基本的科学素质和态度。如制作桂花茶用干桂花还是新鲜桂花?幼儿有这样的疑问,教师没有充当“百事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小实验的方法和他们一起验证、一起探究、查找原因。
(3)有效借用。农村幼儿园教学经费有限,我们借用数码相机、电视,开展了简易的电化教学,如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茶场的工人制作桂花茶的录像、照片在电视上播放,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桂花茶的制作程序。这种简易、可行、有效的电化教学,解决了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比较薄弱,没有条件购置多媒体的问题,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好方法。
6.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促使活动向园外延伸
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作物基地、农技站、食品加工厂、手工作坊、文化站、图书馆、家庭的作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并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请家长帮助收集提供各种材料;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对其适当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幼儿了解科技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可以从各种传媒及生活实际中获得科技信息。实践证明,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优势互补、协同教育,可取得理想效果,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切切实实地向家庭、社区延伸。
二、思考
第一,“乡土食品”课题的研究,证明了农村科学教育活动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以其为平台,可更多地涉足农村地理、民俗、风俗等文化的研究,如乡间手工艺、乡土建筑史、民谣、民间故事、农村的植物、环境等多维内容的研究,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其中的教育资源。
第二,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增强对新时期科学教育的感悟力。广博的科学知识是开展科学素质教育的有力基础。农村幼儿教师应冲破农村经济相对薄弱、信息相对滞后的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开展科学活动所需的新的技能与方法。幼儿教师应敏锐捕捉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点和闪光点,有的放矢地将正规、非正规和偶发性的科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地将科学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有机整合,相互渗透,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