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适合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课程文化

2015-01-12陈爱峰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本探究课程

陈爱峰

美国作家特伦斯·迪尔曾说:“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可言传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就叫做‘文化。”优秀的、创新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实际上,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在学校中重塑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这些理念和追求将最终体现在学校提供的教育内容和师生行为的变化上,而这些都最终指向了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课程。基于此,早在2011年初,齐河一中在省课程中心专家指导下,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通过全体师生的广泛讨论,在集思广益和梳理提炼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核心文化,并以此为办学的灵魂,指导着教育实践。

一、课程设置的基础:更新理念,创设多样化发展的环境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要想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生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因材施教,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学校确定了以“爱·和”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1.“以爱为本,以和为美”——办学理念

我们认为,教育要唤醒学生内心自我成长的需要,这个唤醒要靠爱来实现。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全过程以及教育的落脚点都是爱。师生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爱生活、爱他人、爱社会、爱自然,才会有担当,才会努力奋斗,成为社会的有益之材。万物自由生长、相辅相成、共荣共生、互助共赢的状态是一种和谐,是一种美。齐河一中就是以尊重差异、尊重个性为美,以因材施教、多样化发展为美,以促进自主发展、共同发展为美。

2.“名师荟萃,英才辈出”——办学目标

为把“爱·和”文化落到实处,齐河一中全员参与,打造出“爱和课程”体系:以“爱和文化”的内涵和教育意蕴为基础,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出发,将“爱·和”特性融入校本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与评价的各个方面。这一目标既是齐河一中创建名校的基础,也是多样化发展的美好表象。名师不仅是文化科教师可以当选,艺术教师、体育教师、社团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都可以成为名师;优秀学生的标准也不再仅仅只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综合考查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运动健康、创新等多方面情况。

二、课程实施过程:践行“爱·和”精神,拓展多元化发展渠道

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践行学校文化的过程,具体表现在课程实施的整体思路、制度保障、课程挖掘与整合等各个要素和环节中。

1.践行“爱·和”精神,加快课堂改革步伐

齐河一中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制订了《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建立起以问题为核心的学生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出“学案导学达标十步教学模式”,即“自主完成预习学案—批阅学案—课堂预习成果展示点评—展示课堂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探究成果—学生点评及评价—教师点拨精讲—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及作业”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特别注意课堂上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按照ABC三个层次合理搭配,形成捆绑式评价单元。在课堂教学中,以学案为引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成果展示、探究辩难,再加上教师点拨精讲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乐学、善学。

在统一的课堂模式基础上,学校鼓励教师探索各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制订了《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加强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把教研的目光下移,着眼于自己的学生,着眼于课程标准,着眼于课堂教学问题,多做草根课题研究。同时,组织骨干教师成立了教学领航研究中心,定期编写《教学导航》。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形成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如语文学科正在探索实践的“五重发现”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规律,能更大限度、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践行“爱·和”精神,创新管理机制改革

我校一个年级有教师约120人,学生约2000人,行政班30多个。在以往的管理机制中,一个年级主要有一个包级校长协管,一个级部主任和三个副主任主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级部主任管理30多个教学班的状况。由于教师编制所限,级部主任还担负着教学甚至是班主任工作,就如一匹马拉着一节火车厢,马身上还驮着一袋子面。在这种年级规模较大的背景下,要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多样化发展,我校必须缩小管理单元和模块,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实现扁平式管理。经过研究,我校决定实行一级三部制,把全年级的师生平均分为三部分,建立平等的三个级部。包级校长起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三个级部主任(各设一个副主任)各负责大约10个班的教育教学管理。原来级部主任很难经常与本年级教师交流,对本级部内的学生也认识不了几个。如今,走在校园的路上,级部主任对本部内的学生经常能够直呼其名,天天与教师交流。这样增强了管理力度和强度,也提高了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部之间自然形成竞争态势,一部十几个班也自然形成了竞争格局,出现了级部与级部、班与班之间各具特色的局面。这种竞争格局的形成,激发出教师“我要干”“我不能落后”的激情。

3.践行“爱·和”精神,深化用人机制改革

首先,实行中层干部竞聘制度。让威信高、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勇挑重担。级部主任是经过全年级公开演讲竞聘产生的候选人,再由校委会和包级校长研究最终确定的人选,在教师队伍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威信。级部副主任由包级校长和级部主任聘任。级部主任和副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聘任课教师。干部竞聘上岗和教学组自由选聘激发了干部和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执行力。我校女教师占教师队伍1/2,非齐河籍教师占1/3,女干部和非齐河籍干部在中层以上干部中的比例却几乎是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新的干部选聘原则中要求,每个年级的六名级部主任、副主任中必须有一名女性和一名非齐河籍教师。这也是实现教职工能够各显其能的机制保证。不管是文化课、艺体课,还是社团指导课都有了活力和激情,也就为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加强课程校本化,融入“爱·和”思想,为多样化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实现学生全面、个性的发展,一方面,要严格开展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应开足课时,统一制订各年级的课程计划,积极做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另一方面,强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学校课程中心专门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的统筹安排,确定现阶段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实现“健全学生人格,张扬个性特长,突出地方特色,形成创新风尚”的总体目标,探索出了“发挥教师专长,培养学生特长”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和以社团、课外兴趣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1.融入“爱·和”思想,确定校本课程

齐河一中地处倪伦河畔,拥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该校根据教师1+1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和充分发掘地方资源开发计划,对所有任课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地方资源展开调查分析,确定校本课程编写队伍和方向。学校以问卷的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校本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开设了七类校本课程:一是德育和学校文化课程,包括“爱·和”文化、全员育人导师制等;二是拓展学科基础,增加学科兴趣的课程,包括大语文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物理探究及历史的天空;三是提升学科要求,增加学科深度的大学选修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大学基础课程,为学有余力、有理科特长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选修课程。四是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养的课程,包括陶艺、音乐、体育、美术专项课程等;五是提升外语学习要求,接轨国际的课程,包括英语、韩语、日语新视角等课程。六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创新类课程,包括科技创新、机器人、航空模型课程等。七是提高学生技能和职业意识的职业教育课程。

2.融入“爱·和”思想,实施校本课程

我校组织有关教师和专家进行校本课程知识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以及掌握文本编写的方法,明确分工,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和课程纲要,形成校本课程操作文本。学校课程中心制订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评价方案,对课程实施进行引领,并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授课,制订出校本课程表,包括授课时间和地点,纳入常规课程表。我校的校本课程主要依据社团和兴趣小组形式实施,各个社团的学生都按照课程表的安排进入相应的教室和活动室学习校本课程。除依托图书室、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多媒体教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专用教室以及篮球训练场地外,该校还联系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德州工商中专、中国黑陶研究所做为学生校本课程实践基地。近几年,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了职业教育的渗透尝试,到高三部分学生正式接受职业教育。对于这些学生,除帮助他们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参加春季高考外,对于不愿和不能继续升学的学生推荐就业。

校本课程在齐河一中的实施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的渗透,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多样化等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真正实现了自主化选择、多样化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改革对学校多样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拓宽了自主探索多样化办学的新路子。在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消失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选择,更浓厚的学生兴趣,脸上洋溢起自信的笑容。整个学校呈现出充满活力、令人鼓舞的新局面。实施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多样化的教育是我校的追求和理想。我校坚信:只要我们谨记“爱·和”理念,鼓起追寻教育理想的勇气,激发出全体师生争创一流的内动力,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够办出理想的学校,做出理想的教育。

猜你喜欢

校本探究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设问引导探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