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

2015-01-12罗国锋林笑宜

学术交流 2015年8期
关键词:主体用户系统

罗国锋林笑宜

(东北大学a.工商管理学院,沈阳 110819;b.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经济学研究

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

罗国锋a,b林笑宜b

(东北大学a.工商管理学院,沈阳 110819;b.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创新生态是创业者成功创业和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类比自然生态,建立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内各主体功能和系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创新生态系统存在四种演化机制:遗传、变异、衍生和选择。创新生态系统四种演化机制的动力来源分别是政府、企业、用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正视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营造创新文化,积极推动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动力机制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想实现这一点,需要塑造优越的创新环境。与生态系统相似,创新也是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优越的创新生态系统对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性,揭示生态系统要素体系及作用机理,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动力。

一、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性

熊彼特经典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新生产函数的建立,将以前从未提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并投入到生产体系之中。[1]类比自然生态系统,企业创新也存在一个生态系统[2]。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创新主体输入或输出与创新相关的物质和信息,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活动。各种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技术、信息、资金、人才流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协同演化、创新开放的复杂系统。创新环境为创新主体提供外部支持,如创新资源、创新基础设施、创新政策等。与人们日常所说的“创新体系”不同,创新生态系统强调地理位置上的依赖性,其发展是一个自然的演化过程。在这个系统中,各要素面临共生的基础条件(如阳光、土壤、水资源),相对稳定和独立的同时又相互依赖。在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新主体数量由少到多,主体种类由单一到多样,主体间关系由简单到复杂,其辐射范围会逐步向外扩展。创新生态系统不是封闭的,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和外部发生物质、信息及能量的交流。从整体来看,系统内各主体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内外的物质交流,使得系统内各要素始终处于动态之中。

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共同属性,即整体性、层次性、耗散性、动态性、复杂性以及交互性[3]。其内涵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生态系统的特性与内涵

除了一般性特征之外,创新生态环境还有一些独有的特征。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地理上的相近,还表现在技术、文化、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高度相似,信息传输速度极快。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合作关系,形成了在文化、行为模式、发展理念等方面对彼此的高度认同感,这种密切关系低于企业组织,但又高于市场关系。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网络效应明显,存在大量的正外部性,整体产生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单个组织效益之和,整体抗风险能力很强。

二、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力主体及其相互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支撑系统,由各种生物与非生物要素构成。与之类似,创新生态系统也有着相似的构成要素。笔者认为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创新主体(包括核心主体和辅助主体)和创新环境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生态系统组成

创新生态系统的动力主体是具有创新能力并且实际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或社会组织,有4个特征: (1)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对创新活动自主决策;(2)具备必要的创新能力,将创新活动付诸实践;(3)承担创新活动的责任与风险;(4)对创新活动创造出的收益拥有索取权。

(一)核心主体

1.企业——价值创新主体。企业是创新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创新者之一,以实现利润为目标,通过对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向市场提供创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依据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企业可分为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企业的主要职能包括:向市场销售创新产品或服务;生产创新产品或服务;筹集资金、引进人才;研发创新技术。

企业生产和销售创新产品或服务,使创新价值得以实现,促进了技术创新在系统内的转移扩散。企业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挖掘创新所需信息和人才,从而实现信息、人才的流动;通过与金融、中介等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实现资源的流动。

2.大学和科研机构——原始创新主体和人才培养主体。大学与科研机构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创新来源、新技术和高级人才。大学及科研机构是创新生态系统的灵魂,两者的区别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比较

大学与科研机构在定位与作用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大学更为强调知识的传播及人才培养,科研机构更强调具体的科学研究活动。大学与科技机构双方应当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扮演好原始创新主体和人才培养主体的角色。

3.用户——创新应用主体。用户是指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用户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职能包括:购买和使用创新产品、服务;为创新提供反馈和新的需求。

用户对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是系统内创新主体创新的原动力。(2)用户通过市场对创新产品提供信息反馈,对系统内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改进及进一步创新提供依据。(3)政府机构通过市场得到用户的信息反馈,对整个系统创新方向进行调整和引导。

(二)辅助主体

1.政府——制度创新主体。政府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制度创新者,为各创新主体发挥作用提供保障和支撑。

政府可以操控的创新变量包括:

(1)设立创新基地和提供配套基础设施,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优化创新软环境,为企业主体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系统内各个主体的相互联系作用,增强系统的稳定性。(2)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制订有利于创新的产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科技政策等;通过减免税、补贴等财政措施激发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系统[4]。(3)通过财税激励等政策来刺激对系统产品的消费需求,直接或间接带动关联产业的产出增长,进而促进创新系统内产业的聚集。

2.中介机构——服务创新主体。中介机构是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公正性、代理性、信息技术服务性等“居中”服务的机构,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润滑剂。包括公共服务机构:技术交易机构、人才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咨询机构等构成。集群代理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和技术交流协会等创新服务组织。

中介机构对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包括:

(1)实现创新系统中主体间的沟通并让主体更好地融入环境。(2)推进创新系统中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转化,加快系统的创新效率。(3)加强创新资源的集聚。

3.金融机构——创新投入主体。金融机构通过资金支持为创新主体提供动力,其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

(1)通过股权或者债权的方式为创新主体提供所需的研发、创业资金。(2)分散创新主体的风险。(3)通过专业化的工作,为市场提供创新决策所需的辅助信息。

4.孵化器、科技园——创新孵化主体。孵化器与科技园是促进创新的重要硬件,有助于促进新创企业的成长与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帮助新创企业渡过最脆弱的初创期进而成为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的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优化局部环境,扶持高新技术产业。(3)将分散在不同领域的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企业网络集群,初步形成科研创新体系。帮助企业与外部经济活动之间建立和发展网络关系,增强创新系统内的稳定性,促进系统进化发展。

(三)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创新生态系统中拥有多种主体,他们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对创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创新主体之间的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生态系统主体与系统的相互作用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大学与科研机构通过生态系统的技术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作用于企业,为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技术,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企业为大学及科研机构提供将技术转为产品的平台,完成技术的实体化,并为它们提供一定的经费上的补助。

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处于不断的自我更新状态,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用户。用户将自己的使用信息反馈给企业,企业根据信息所反映出的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与产品的更新换代。用户对大学及科研机构的创新起到鼓励和激发的作用。

孵化器及科技园优化了企业创新的环境,金融机构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而中介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完善企业的创新功能。

三、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

演化又称进化,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共生、竞争等生存关系,同时整个生态系统会经历形成、发展、成熟、衰退等多个阶段,这个过程便称之为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5]。不同世代生物之间的差异化现象,主要包括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物种间的竞争及环境对生物的选择。自然选择会使物种的特征被保留或淘汰,可能导致原有物种灭绝或诞生新物种。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类似,创新生态系统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例如,在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中,如果某种创新主体在发展中规模和作用不断扩大,会成为系统中的主要创新主体。但随着其他创新主体的不断发展,主导创新主体也将逐渐被其他创新主体替代,甚至被淘汰[6]。

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中,系统不断从外部输入新物质、能量、信息,将其有机结合,形成新的创新机会,从而孕育新的“物种”并逐渐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促使其不断升级,实现在原有创新生态系统基础上的吐故纳新,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全新的创新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着遗传、变异、衍生、选择等四个演化机制。

(一)遗传

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相似性,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创新生态系统的遗传过程呈现出一种“创新惯性”。当创新生态系统处于静止或稳定发展的状态时,创新主体会倾向于保持现状。而一旦受到某种强大的作用力,创新生态系统的惯性将被打破,打破惯性所需要的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创新生态系统原有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创新生态系统规模越大,惯性也越大,其保持现状的能力也越强。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已有的创新成果和人才可称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遗传因子”。除了遗传因子,影响创新生态系统遗传的因素还包括遗传过程中创新主体所处的创新环境,如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等,以及创新环境与遗传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变异

变异表现为物种的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在差异,它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畸变等三种类型。创新的变异表现为原始性和突破性创新的产生,即创新生态系统产生多样化和突发性的变化。它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而是创新主体之间、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创新演化机制。

在原始性、突破性创新发生后,生态系统内的创新活动以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为主,循环往复,最终提升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在短期内,突破性创新的产生与发展往往在其创新性能及绩效上低于原有创新,但随着创新系统中配套设施体系的不断完善,突破性创新会超越并替代原有创新。

创新的变异打破了原有的“创新惯性”。创新变异的推动力来自系统外部环境或系统内部主体。在同一个系统中,创新惯性是一定的,因此,创新推动力越大,“创新加速度”越大。

(三)衍生

衍生是从母体物质得到的新物质。创新的衍生是指在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等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继承和发展中,创新主体对新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和改造,以及进行集成创新,实现核心创新能力和关键辅助能力的生长。

通过衍生,创新的外溢效应得到充分体现,创新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有时候,衍生还带来创新原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对创新的应用越广泛,创新的衍生品就可能越多。

(四)选择

“选择”描述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从多样化的创新中筛选出最适者,使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发生演化。

外部环境的选择包括自然选择过程和能动地适应过程,创新生态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成功地被环境所选择,取决于创新的适应能力。市场的“选择”可以解决复杂的资源配置问题,传播“好的”变异,抑制“差的”变异。

四、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

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源自内部创新主体和外部创新环境两个方面。政府、市场、在位企业、新进入的企业与用户之间不断博弈,成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关键。

就“遗传”而言,其动力来自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惯性”。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既得利益者,他们是行业中的在位企业。对在位企业来说,创新将付出额外的成本,是否能够获得商业成功也是极不确定的。在位企业会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扩大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运用其成熟的技术,获得最大的利益。而同时,创新生态系统中也存在一些新创企业,由于在企业初步阶段缺乏开拓性创新所需的大量资金及技术,短期内它们更倾向于延用创新生态系统原有的“遗传因子”,等到企业步入成长期或成熟期时,再进行突破性创新,以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变异的力量主要来自用户和新创企业。作为创新动力源之一,由用户激发和拉动的市场需求,迫使生态系统打破原有平衡,开发全新的市场空间,进而引发突破性创新。同时,用户对原有创新成果的应用反馈,通过生态系统的经济与市场环境作用于企业,影响大学、科研机构等原始创新主体。企业受利益驱动进行自发创新,推动创新“变异”。新产品与原产品的差异越大,原产品对新产品的可替代性就越低,此时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化形成市场壁垒,甚至实现垄断,获取高额收益[7]。突破性创新产品及服务有利于开发市场的潜在需求,帮助企业开辟全新的市场空间;打破原有市场规则和竞争态势,致使整个行业重新洗牌,引导创新生态系统朝着更有效的方向发展,而新创企业也因此获得竞争优势和行业话语权。

衍生的动力来自于在位企业、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创新的“衍生”,在位企业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最大化已有创新能够带来的利益。而政府在创新的衍生过程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通过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物质支撑、政策支持,优化创新软环境、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升级并刺激市场需求,为生态系统的创新提供有利的前提和保障,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则依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性地推动生态系统中的某些创新。

用户对创新成果的青睐和抵制,表现为创新生态系统选择的主要动力。在选择过程中,用户依据自身从创新中获得的收益进行决策,并最终决定了一项创新能否成功商业化。根据用户的偏好选择,系统中的在位企业迅速作出反应并调整发展战略,进而影响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

五、启示

当今时代,无处不创新。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韧性与潜力,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等新动力孕育成长,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动力转势明显。而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产业结构转型改革的关键,各创新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应正视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并自主地开展创新活动。

首先,政府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政策创新主体,应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当根据国情,出台更多旨在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收益的政策措施,必要时进行相关的立法建设,将创新政策规范化、法制化。具体来讲包括:完善市场体系,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通过减免税、专项补贴等方式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加强财政资金引导,优化创新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宣传教育,倡导全社会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

其次,企业面对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市场经济环境,应勇于打破现状,致力于实现突破性创新以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这需要市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最终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竞争态势,推动创新成果涌现及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健前进。

最后,各创新主体应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创新人才缺失已成为妨碍企业创新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意味着拥有科技创新优势和市场主导权。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作为人才培养机构,高校应加强创新教育,完善创新教育制度;政府应推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等系列政策引导;企业需健全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防止人才流失等。

[1][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3-25.

[2][美]詹姆斯·穆尔.竞争的衰亡:商业生态系统时代的领导与战略[M].梁俊,等,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6-9.

[3]颜永才.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治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47-52.

[4]陈强,王艳艳.KIBS创新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1-4.

[5]朱学彦,吴颖颖.创新生态系统:动因、内涵与演化机制[C]//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6]张爱平,孔华威.创新生态——让企业相互“吃”起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5-60.

[7]林婷婷.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74-75.

〔责任编辑:刘 阳〕

F062.2

A

1000-8284(2015)08-0119-06

2015-04-17

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154576128D);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风险投资增值效应与创业企业家感知”(XNR201503)

罗国锋(1976-),男,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中国火炬创业导师,东北大学创新创业与风险投资研究所所长,从事创新创业、风险投资研究。

猜你喜欢

主体用户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