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成为学生一段诗意的旅程
2015-01-12陈猛
陈猛
如果每一次习作,都和学生进行着诗意的旅程,你会惊奇地发现,习作教学原来是那样可爱,那样精彩!教师应该创设充满活力的习作课堂,唤醒儿童诗意的眼睛,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让生命在习作这片沃土上诗意成长。
一、 回归自然,擦亮儿童尘封的“天使之眼”
儿童习作是生命本真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更要回归自然,方能达到“诗意地栖居”的要求。请看一位低年级同学写的一篇习作《摩生擦电》:
一天晚上,睡觉前,妈妈帮我脱衣服。脱到毛衣时,毛衣擦到我脸上觉得毛毛的、糙糙的,还带点麻麻的感觉,同时也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这就是摩擦生电的现象。我说:“妈妈,‘摩生擦电了。”妈妈笑了,说:“应该是‘摩擦生电。”其实,我知道这是摩擦生电现象,因为心太急,说话不经过脑子,才不小心说错的。看来,说话前一定要想一想,说话不经过脑子,会很容易闹笑话的。
这位低年级的同学,虽然还没有开始学习写作,只是“写话”,但写得多么有意思!把“摩擦生电”不留神说成了“摩生擦电”,也就“擦”出了小作者的“思想火花”——没想好就说会闹笑话。这种近似原生态的记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小作者那种自然的精神世界,没有经过任何雕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可真是一种“诗意地栖居”。对于小学生而言,习作素材的来源之一,主要靠观察。只有通过对身边人、事、物、景的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生气的文章来。
二、 关注自由,激活儿童悱发的“纯真之情”
要让儿童精神在习作中“诗意地栖居”,就不能不关注他们表达和交流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表达是儿童习作的本真。不妨读读下面这篇获得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的习作《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其实,这个学生的习作很朴实,只有107个字,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强烈的真实情感,这就是儿童的心里话,这就是他们的表达特色!作为教师,当你面对学生的习作,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不要用条条框框去约束。欣赏、鼓励学生的悱发之情,才能避免那种老气横秋、千篇一律的“美文”,学生才能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自由写作境界,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维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习作来。
三、 激励评价,祛除儿童隐约的“心灵之痛”
作为教师,虽然我们的年龄不可能再回到孩提时代,但我们的心可以回去,我们可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深思,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事物。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的评价:
有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打灯笼上茅房——找死(屎)”。于老师激动地跟这位同学握手,并评价这个歇后语虽然不文明,但能说明问题,有意思。还有一个同学说:“最后一题居然要求只做第一、二小题。”于老师紧接着说:“‘居然一词用得好,这个词表达了你现在的心情。用词准确,加5分。”哪怕学生的习作很平常,但只要读得很有感情,于老师也会给予相应的分数奖励。当然,于老师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还不忘诙谐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有一个学生在习作中称于老师是“老狐狸”,于老师说:“我相信这个‘老狐狸是带引号的,如果带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带引号,我可就难受了。”这样的评价,既渗透了引号的使用方法,又让学生收获了愉悦的心情。
习作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更要展现学生本真的生命底色。自然、率真是儿童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天性,他们的智慧就会诗意盎然地成长起来。
(作者单位:盐城市射阳县同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