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货币协调机制的历史沿革

2015-01-12吴文兵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4期
关键词:协调亚洲货币

[摘 要]亚洲地区的货币关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以美元为唯一锚货币的钉住体系到东南亚经济金融投机性所导致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的疲软与混乱,再到亚洲国家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努力,体现了亚洲货币关系的从依赖于美元体系走向相互协调与合作,但仍然受限于本地区货币与金融关系难以高度一体化的经济与体制因素。

[关键词]亚洲;货币;协调;机制

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脱胎于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会议的安排与协定。这是基于双挂钩的制度安排,也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一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其他主要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浮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的锚货币和储备货币的战略地位。亚洲国家在二战结束之后大部分还没有获得政治独立,所以更谈不上货币的国际协调。包括日本在内,其货币都被美国占领当局强制制定汇率和兑换制度。此后随着国际经济与金融环境的改变,亚洲货币的关系才开始呈现与变化。

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亚洲货币关系

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国际货币体系一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运作,作为刚刚独立不久的东亚各个国家由于政治环境出现了不同的国际货币政策选择。以日本为典型的美国主导下的国家或主动或被动的纳入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内,日元被确定为与美元的固定兑换汇率,即360日元兑换1美元,兑换数额由美国占领当局确认。20世纪60年代,欧洲一体化加速,美国美元危机开始加剧,日本政府对于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开始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整。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款国,也就是承诺不得对贸易非贸易等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支付和资金转移加以限制,不得采用歧视性的差别回来或多重汇率制。汇兑自由化开始加速。同一时期的韩国、东盟等国家还处于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和缺少全球化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亚洲货币协调机制并未出现,而都是以美元为主要的锚货币与储备货币的基本状态。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亚洲货币协调

1971年,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在纽约的黄金兑换窗口,事实上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制度,同时美国要求美元与其他货币不再保持固定汇率,而是根据史密森协定和牙买加会议确定了浮动汇率机制。全球货币体系出现了新的运行模式。

亚洲国家中,日本作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元被纳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篮子货币当中去。沙特和伊朗由于是主要产油国,其货币第纳尔也同样被纳入到一篮子货币中,但后来发达国家主导的IMF剔除了这两种货币,只保留了美元、德国马克、英镑、法郎和日元的五个基本货币。欧洲开始了应对货币体系巨变的政策调整,欧洲货币体制(EMS)建立,欧洲内部汇率安排就是所谓的“蛇洞”机制,即欧洲货币之间的汇率浮动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德国马克成为事实上的欧洲锚货币。美元抛弃黄金,使得美国逃避了大量的汇兑压力和货币的严重失衡,缓解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压力。日本的货币则不得不独自面对全新的国际货币环境。亚洲地区也开始探索区域货币合作问题,比如亚洲清算同盟方案。其目的就是效仿欧洲的支付联盟和中美洲支付机构模式,扩大区域贸易,推行区域多边支付,促进区域内货币使用、加强本区域内银行关系、增加金融合作的机构。当时还设想了亚洲储备银行。然而,亚洲清算同盟方案由于没有明确的领导者,日本没有这个国际影响,美国不允许出现一个新的货币联盟,各亚洲国家在经济、金融、贸易和政治体制方面差异太大,最终难以在整个亚洲地区实现。

此后,日本开始了日元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和金融领域的自由化改革。主要以“美日货币委员会”形式进行谈判和沟通。由于美日政治地位的不同,日元国际化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态势。但日元国际化还是带来了日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和外汇储备中规模和份额的一定提升。

三、20世纪90年金融危机后的亚洲货币协调

爆发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亚洲货币体系受到了极大冲击,长期以来以盯住美元和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东亚货币和贸易政策遭到极大打击。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纷纷放弃固定汇率,货币大幅度贬值、出口锐减、经济停滞、社会动荡。东盟和韩国难以独自面对这巨大的危机。亚洲各个国家开始探寻解决危机的方案与措施。

中国政府在危机中向泰国提供了10亿美元的货币援助,以帮助实现泰国汇率稳定和政府的储备危机,后来中国政府又提供10亿美元帮助东南亚国家实现外汇市场的调节和稳定。IMF、美国和日本也采取相应措施,亚洲货币协调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日本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在这场危机中力图以所谓的领头雁姿态发挥作用,但日本受限于政治地位和美国钳制,想要以日元为基础构建“亚元”的目的难以达到。

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即《清迈协议》。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扩大了东盟互换协议的数量与金额;其次,建立了中日韩与东盟国家的双边互换协议。这个东亚国家之间货币协调机制开始运作,主要目的是规避汇率风险,扩大本币结算的规模,降低美元作为锚货币和储备货币所带来的额外影响。截止2003年12月底,中日韩与东盟10国共签署了16个双边互换协议。

四、中国经济崛起后的亚洲货币协调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贸易、金融的发展迅速和炫目。国民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急剧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

人民币的币值和跨境结算比例不断提高,以人民币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汇兑制度和国际协调开始出现。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已经开始流通,在香港、新加坡、伦敦都建立了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人民币与五种货币可以进行直接兑换,银联结算已经普及东亚乃至欧洲和北美。中国央行与包括韩国、欧洲中央银行、泰国、英国、巴西、新加坡等在内的亚洲内外国家签署了本币兑换协议,在控制汇兑风险和增强货币协调方面不断改善与增强。

作为本区域最大规模的经济体和金融资本来源国,中国的经济崛起对亚洲货币协调起到了推动者和稳定性的作用。由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还不能自由兑换,但随着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开放,人民币在亚洲乃至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将越来越大,对亚洲未来的货币协调作用将会越来越有决定性。

五、结论

亚洲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但差异非常明显,受到外部影响很大的区域,亚洲货币关系及其协调也是如此。从完全被动的接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到被动的进入浮动汇率和资本开放时代,再到金融危机中的协调与合作,亚洲货币协调机制经历了数个轮回。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协调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然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付丽颖,《日元国际化与东亚货币合作》,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2、[英]克恩.亚历山大拉忽而.都莫约翰.伊特威尔,《金融体系的全球治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币区域化:条件与路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简介:吴文兵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1976年生人,从事国际关系研究与教学。

猜你喜欢

协调亚洲货币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亚洲足球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