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农20小麦抗病性鉴定及其高产生产种筹

2015-01-12王延训李洪杰李恒钊纪复勤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山农抗病抗病性

王延训, 李洪杰, 李恒钊, 纪复勤, 岳 鹏

(1.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412;2.山东省秋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3.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400)



山农20小麦抗病性鉴定及其高产生产种筹

王延训1, 李洪杰1, 李恒钊2, 纪复勤3, 岳 鹏1

(1.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412;2.山东省秋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滨州 256600;3.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400)

[目的]鉴定山农20小麦的抗病性并探究其高产生产种筹技术方案。[方法]对该品种进行了国家区试接种抗病性鉴定、田间种植自然抗病性鉴定及抗病性分子鉴定,并提出了高产创建的主要管理技术措施。[结果]该品种高产、广适、多抗,在国家区试抗病性鉴定和生产中都表现出良好的抗黄淮麦区主要病害的特性。根据该品种的特点,从施肥深耕、播种要点、冬前管理、春季管理、中后期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了高产创建的主要管理技术措施。[结论]为该品种的高产创建和推广示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山农20小麦;抗病鉴定;高产创建;管理技术

山农20是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10、2011年通过国家黄淮南、北片麦区审定。该品种生产应用之后短短几年涌现出很多高产典型,2011年安徽省阜南县农业委员会组织的柳沟镇农户王站胜高产田实收平均产量为10 884.0 kg/hm2。2012年黄淮麦区病害大流行,山农20灾年创高产,在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小麦高产创建实打或测产验收中大多数产量在10 800 kg/hm2以上,其中菏泽曹县邵庄镇陈楼村唐玉亮种植的山农20小麦实打产量为11 517.0 kg/hm2,是当年全省最高产量记录[1-2]。2013年该品种又经受了春季低温和后期暴雨的考验,河北禾下土种子公司邀请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其种植的53.33 hm2山农20示范田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10 656.3 kg/hm2。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赵广才等组成的专家组对沧州市南皮县寨子镇东陈村种植的66.13 hm2山农20测产,平均产量为10 650 kg/hm2。2014年河南济源、河北河间、江苏灌南、徐州、山东沂南也都有实打或测产超过10 500 kg/hm2的高产纪录。该品种是山东、安徽等省主导品种、粮补招标品种和国家主推品种,近几年在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7省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3年秋播面积超过66万hm2。为了配合该品种的推广和高产示范创建,笔者根据该品种特性提出了高产创建管理技术措施,旨在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1 山农20小麦的抗病性鉴定

1.1 国家区试接种抗病性鉴定2008~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技种函【2008】301号》文件要求,分别对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供试的条锈菌、叶锈菌、白粉菌系均为混合优势小种,条绣混合圃鉴定菌系主要包括CY32、CY31、SU-14、CY30、CY29等生理小种,叶锈病接种均系以PHT、THT、PHK生理小种为主,同时混有THP和FHT;白粉病菌系为V1、V3a、V3b、V3c、V3d、V3e、V3f、V4a、V4b、V5、V6、V7、V8、V17、V19、V25、V35等生理小种;赤霉菌、纹枯病菌以强致病力菌株接种,赤霉菌菌株为F15、F34、F0301和F0609;纹枯病菌菌株为R0301。各年度对国家区试品种(系)的接种抗病鉴定均按《全国小麦品种试验抗病虫鉴定标准(试行)》及《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标准进行,分别在4月上中旬进行2次田间和室内接种,充分发病后按国家标准方法调查其抗病性。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布的各年度抗病鉴定报告【2008】-【2010】,山农20在国家区试中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见表1。

表1 山农20主要病害抗病接种鉴定结果

注:摘自国家区试抗病鉴定报告。

1.2 田间种植自然抗病性鉴定国家区试种植自然调查和审定后生产推广中,山农20表现从种到收青秆绿叶、抗病性突出的特点[1],国家区试和生产种植4个年度的自然抗病性鉴定见表2。山农20在少喷或不喷防治白粉病和锈病药剂方面,不仅表现省工省钱,而且减少了粉锈宁、多菌灵等药剂和病原菌孢子向空气散播的污染。2012年麦收前黄淮麦区赤霉病大发生,淮北、苏北和河南某些地区小麦病穗率达40%以上,山东中部、南部也达20%左右,而山农20仅靠1年接种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的优势(病穗率7.8%),保证了当年省级农业部门实打验收出全国当年最高产量(11 517.0 kg/hm2)的记录,获山东省粮王大赛总冠军。

表2 山农20主要病害抗病自然鉴定表现

1.3 抗病性分子鉴定分子鉴定证明,山农20聚合了6个抗白粉病基因(pm12、pm24、pm30、pm31、pm32和pm36)、6个抗条锈病基因(Yr5 、Yr9、Yr15、Yr25、Yr26和YrTp1)、2个抗叶锈病基因(Lr21和Lr21)和1个抗纹枯病基因(SeS1)[1](图1~3),从分子水平上解读了山农20对黄淮麦区主要小麦病害良好抗性的遗传基础。

2 高产生产种筹技术方案

2.1 施肥深耕

2.1.1施足底肥。有条件的地块可以施腐熟有机肥15 000~22 500 kg/hm2,秸秆还田地块容易造成碳氮比失调,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3],一般要求施尿素300~375 kg/hm2、15-15-15复合肥750~1 125 kg/hm2,才可达到较好的小麦生产效果[4]。

2.1.2适墒深耕。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根据墒情施肥后深耕,耕深以30 cm左右为宜,然后耙透耙实,适时待播。

2.2 播种要点播种阶段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要确保一播全苗,群体合理,有利于壮苗的形成和合理群体的创建。

2.2.1种子处理。采用包衣剂或用甲基异硫磷、辛硫磷、粉锈宁等药剂拌种,防止地下害虫的损害及病害的侵蚀,有利于一播全苗,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2.2.2适时播种。应根据土壤墒情和适播时间择时播种。播期以越冬时能形成6叶1心的壮苗为宜。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做畦,一般播种行距以0.22~0.25 m为宜,基本苗180万~225万株/hm2。利用宽幅精播机播种,基本苗300万株/hm2。2种播种方式都能实现穗数750万~900万穗/hm2的高产群体。

2.2.3播种质量。播种要均匀、深浅(3~4 cm)一致,覆土疏松,底土踏实,无缺苗断垄和疙瘩苗出现。播种后要镇压或灌水蛰实,确保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否则,因秸秆还田等原因形成的土壤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造成小麦根系悬空,致使大面积因冻害死苗,严重影响小麦产量[5-6]。

2.3 冬前管理

2.3.1补种保苗。播种后要对地头地边、漏播和堵塞地方及时补种,确保苗全苗匀。在幼苗期遭遇大雨或播种灌水蛰实时,要及时划锄,破除地表板结,保墒增温,促进根系下扎。

2.3.2群体控制。若遭遇暖冬,麦苗旺长,群体过大,应及时采取镇压、化控或深耘断根措施,控制群体。

2.3.3春草冬防。小麦苗期是田间除草的有利时期,应该在小麦3叶期、小麦出苗45 d左右、田间杂草95%以上出土时,适时化学除草,做到“春草冬防”,以减轻草害。

2.3.4提倡冬灌。11月下旬至12月初期,根据田间墒情酌情浇灌越冬水,提倡冬灌,以“冬水春用”,促进春苗早发,还能有效预防“倒春寒”。

2.4 春季管理春季管理是奠定和决定穗数、穗粒数的重要阶段。加强春季管理,能够确保群体沿着合理动态发展,促进穗多粒多和减轻病、冻危害。小麦返青后,栽培管理以控为主,控制春季分蘖发生,促冬前分蘖健壮,控制春季分蘖高峰期的群体总量,防止群体过大,是实现壮秆、防倒、大穗的重要栽培管理环节之一[2]。调控群体达到越冬前群体1 275 万株/hm2左右、拔节前群体1 350万株/hm2左右、成穗数675万~825万穗/hm2、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42~44 g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目标,即能实现11 250 kg/hm2以上超高产目标。

2.4.1返青肥水。秋播较早致使冻害较重或年前群体偏小没浇冬水的地块,春季第1次肥水要在返青期进行,一般结合浇水追施尿素300 kg/hm2和高钾复合肥150 kg/hm2。浇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增加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已浇冬水的地块,该次浇水可推迟至拔节前期。

2.4.2拔节肥水。拔节期要及时浇水,结合浇水一般追施尿素150 kg/hm2及高钾复合肥150 kg/hm2。群体适中时,该次肥水宜在拔节初期通过补肥浇水提高茎秆大量元素含量,以便增穗、增粒;群体过大时,该次肥水宜在拔节中期进行。该次肥水还可有效防止“倒春寒”和生育中后期倒伏的危害[2]。2.4.3防病治虫。返青至起身期,用20%三唑酮乳油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于小麦茎基部,预防纹枯病、全蚀病。用20%异丙威1 50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蚜虫。有根腐病历史的地块,可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

2.4.4化控防倒。年前群体过大时,要在小麦返青后及时喷施麦巨金、多唑·甲哌鎓等化控剂,或用叶霸2 250 g/hm2随农药配合喷洒,健壮植株,防治倒伏。

2.5 中后期管理中后期管理是奠定和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病防虫,提高群体光合,使绿色面积和光合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小麦开花后,较长时间保持绿叶面积指数在4左右,在大多数的一般地力麦田防早衰,在某些高肥力麦田防倒伏,是山农20 增加粒数、粒重的一个重要环节。

2.5.1扩库增容。 抽穗扬花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5 kg/hm2,保花增粒扩库容。

2.5.2防病治病。在小麦扬花前用80%多菌灵超微粉750 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1 500 g/hm2,或40%多菌灵胶悬剂对水喷雾,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赤霉病和颖枯病。

扬花以后,在发病始期用20%粉锈宁乳剂750 g/hm2,或15%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25%丙环唑乳油等,对水900~1 050 kg/hm2,或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480~960 g/hm2,对水900~1 050 kg/hm2喷雾,可以有效防治白粉病和三锈病。

2.5.3防干热风。灌浆期每隔7~10 d喷一次0.5%尿素加0.02%磷酸二氢钾或酌情喷施抗旱1号(黄腐酸),防干热风危害,延长绿叶面积,以保持绿叶面积,增加粒重。

2.5.4适时收获。蜡熟末期是小麦收获产量最高时期,应在籽粒蜡熟末期适时、及时收获。

[1] 李继发,邓志英,关西贞,等.小麦新品种“山农20”抗病基因的分子检测[J].作物学报,2014,40(4):611-621.

[2] 王延训,晁林海,田纪春.国审小麦新品种山农20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14(6):186-188.

[3] 杨厚勇,宋清改,徐青,等.秸秆还田小麦增产机理分析[J].中国种业,2012(6):42-44.

[4] 闫翠萍,裴雪霞,王姣爱,等.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2):271-275.

[5] 潘锦球,张振阳,周伟宏,等.浅析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J].江苏农机化,2012(2):25-26.

[6] 郑宪清,杨卫国,吕卫光,等.稻茬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大、小麦机械配套栽培技术规程[J].上海农业科技,2009(4):32-33.

Resistant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Variety ‘Shannong 20’ and Its High-yield Prod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WANG Yan-xun1, LI Hong-jie1, LI Heng-zhao2et al

(1. Shandong Shofine Seed Company, Jining, Shandong 272412; 2. Shandong Qiutian Seed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Binzhou, Shandong 256600)

[Objective] The resistant identification of wheat variety ‘Shannong 20’ was identified and its high-yield prod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were explored. [Method] The national regional test inoculated resistant identification, yield planting natural resistant identification and resistant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for wheat variety ‘Shannong 20’ were carried out, and some high-yield prod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Result] The variety had high-yield, wide adaptability and multi-resistance, and showed good resistance to main diseases in Huang-huai area in the national regional test inoculated resistant identification and production test.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variety ‘Shannong 20’, some high-yield prod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were proposed from fertilization and deep tillage, sowing points, winter-before management, spring management and mid-later period management.[Conclusion] The resul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high-yield creating and popularizing demonstration of wheat variety ‘Shannong 20’.

Wheat variety ‘Shannong 20’; Resistant identification; High-yield creat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王延训(1974- ),男,山东泰安人,高级农艺师,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2015-02-09

S 512

A

0517-6611(2015)09-126-03

猜你喜欢

山农抗病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鲁东南地区晚茬麦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冬小麦山农3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十个八倍体小偃麦的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
番茄果实感染灰霉病过程中H2O2的抗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