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关照

2015-01-12邱娅梅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限定词译者文化

邱娅梅

(四川音乐学院 基础部,四川 成都 610041)

一部好的电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好的电影片名更是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片名就如同电影的门楣,它能够吸引观众,诱导观众观看影片。一部优秀的电影要想吸引其它国家的观众必定离不开好的片名翻译,其中语言和文化的要素的影响对电影片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片名翻译中针对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电影公司和翻译领域学者的关注。

1. 引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文化,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发展的土壤,任何文化必须应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达。因此,语言的翻译不仅是对语言层次上的翻译,更是对文化的翻译。如果翻译中能对一种文化或两种文化适当的关照,电影译名就能通过顺应观众的文化语言背景,给观众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带来美感和享受。因此,肩负传播文化使命的片名译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源语言国家以及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应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句,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并力求跨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障碍。

2. 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内涵

电影通常讲述一些虚构、人民生活和社会背景的故事,它所反映的本质是社会的文化现象,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传递各民族的文化符号。英汉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傅雷认为:“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在电影片名中,也处处体现着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的导向强调准确而具体,着眼于局部或要素。片名常常采用人名地名或者某个决定情节发展的细节。国人习惯于从整体把握事物,片名注重概括性和“导视功能”,片名常常是对影片内容的体现。所以,当译者在进行电影片名的英文翻译时,他所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那么这些文化的因素如何通过译者之笔集中再现于译制片名中,是译者值得去关注和考量的。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地考虑源电影片名中包含的文化内涵,顺应源电影片名的文化语境,而且也应该遵从目标语观众的文化传统,关照其文化语言背景。可以说,一个好的英文电影译名通常是顺应了汉语文化内涵,才能得到中国观众更好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带来长久的影响力。

3. 翻译实例中的文化关照

四字结构

“和谐”的思想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哲学精神的核心部分。这种主张和谐、稳定、秩序、统一和平衡的哲学思想必然影响文艺创作、鉴赏以及审美价值。因此,国人在文化心态及审美情趣方面特别强调均衡美,具体到在语言文字使用上就是讲究文字对称与均衡。四字结构,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四字成语、四字叠音词、四字熟语和所有临时组合而具有类似四字成语修辞功能的四字短语。它具有结构匀称、音美感耳、形美感目、易记易传的修辞效果。用作片名,可凝练地概括影片主题,含蓄地提供语境, 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中国观众所喜闻乐见。多数优秀的电影译名,均采用四字结构来画龙点睛。如Rock(石破天惊),What Dreams May Come《美梦成真》,Before the Rain《山雨欲来》等。

成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成语一般具有形象鲜明、音律和谐、言简意赅和民族色彩浓重的特点。所以,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采用成语不仅能体现特定的文化内涵,强化片名的艺术感染力,还能简洁明了地给观众传达丰富且深刻的语义信息。例如电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故事取材于萧伯纳的作品《皮格马利翁》。皮格马利翁典自希腊神话:王子皮格马利翁十分喜爱雕塑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女的雕像。每日对此像爱不释手,倾注所有爱恋于她,最终打动神灵赋予了雕像生命。影片中塑造了另一个“皮格马利翁”——语言学教授希金斯。希金斯将一个乡下卖花女伊利沙在短期内训练成为一个操着贵族口音、出没于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而后爱上她不能自拔。电影译作《窈窕淑女》,译者不仅将影片故事还原背景,成功地解读了源文化也同时利用了汉语古诗词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影片的主题呈现出来。两种文化皆有关照,实现了文化的等值转换,实属译名中的上乘之作。另如美国大片《壮志凌云》(Top Gun),直译的话很容易将它误译为“最厉害的枪”,而“Top Gun”其实是美国海军F- 14舰队战机训练学校的代码,而影片表现的是该校培养飞行员意志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译为《壮志凌云》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能让观众朗朗上口,耳熟能详。

在对千余部英文电影的最常见译名的统计中,四字片名占45.33%,出现频率最大,其次是五字和三字片名,分别占20.58%和13.58%。1可见,多数译者对四字结构青睐有加,广大观众亦对四字结构的片名欣然接受。在这些四字结构的片名中,多数是针对电影故事情节和内容的凝练概括,如奥斯卡获奖电影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译为《返老还童》,Erin Brockovich《永不妥协》和The Other Boleyn Girl《雀占鸠巢》等,译者在翻译时舍弃了原片名中的人名,而用四字结构去还原了影片的内容,令观众更容易了解影片主题,不失为上选。

典故

纵观古今中外文坛,文人多引经据典,而典到之处,妙语连珠。《圣经》中收入辞典的典故就达700多条,我国《全唐诗》中用典多达6700余条。2即便随意翻开报刊杂志也能发现各类文章中引经据典处处可见。典故的运用之美在于“含蓄”,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对文笔含蓄之美有着精辟的论述:“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夫隐之为体,意主文外,秘响旁通,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这正是源自于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含蓄的理念。在片名的翻译中使用典故,从文字的角度看含蓄内敛,引人遐想。经典之作《魂断蓝桥》是广为传颂的佳片佳译,其英文片名是Waterloo Bridge《滑铁卢桥》,讲述军官与芭蕾舞女演员在滑铁卢桥上发生的爱情故事。如果采用直译《滑铁卢桥》,则观众会误以为是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战争片或者有关该桥的纪录片,而《魂断蓝桥》的译名则爱情主题一目了然。“蓝桥”的典故源于中国古老的传说:“蓝桥”据《西安府志》记载,位于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相传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与姑娘相约于此桥会面。但突发大水,尾生为了守信抱柱而亡。所以,在蓝田县有着蓝桥相会的习俗,电影Waterloo Bridge中的一些浪漫情节更是与蓝桥相会有着相似之处。译者在翻译中用中国古老传说中的“蓝桥”来替换滑铁卢桥,不仅巧妙地避免了中国观众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历史背景不熟悉而产生的误读,实现了文化的等值转换,还让译名具备了东方美,其中的寓意令人回味深长。

李安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Brokeback Mountain直译应该是断背山,是该片故事背景所在的地名。电影中怀俄明州巍峨的群山,两个年轻男子之间长达二十年的感情纠葛, 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该片也被译作《断臂山》,“臂”与“背”音近,引自“断袖”的典故。断袖之癖:语出《汉书·佞幸传》。相传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断袖而起。而正是因为该影片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现在人们常用“断臂”来暗指男同性恋或同性相恋的行为。

当然,误读误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为习语、典故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熟悉这些习语、典故的历史文化背景,往往会造成意思理解上的偏差而断章取义,造成翻译上的失误。影片The First Blood译作《第一滴血》。其实first blood是习语,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对“first blood”的解释为the first success in a contest,译为《初战告捷》更为妥当。英国影片The Third Man,曾译为《第三者》。但影片是讲述一场由暗中隐藏的第三个人策划的车祸。因此片名译为《第三者》,易生歧义,让观众误以为是婚姻伦理片,倒不如译为《第三个人》。电影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台湾译为《飞越杜鹃窝》,内地则译为《飞越疯人院》。英语中cuckoo’s nest(杜鹃窝)的引申义为“精神病院”,且影片讲述一名男子在精神病院的遭遇,译名《飞越疯人院》准确贴切地反映出片名中 “the cuckoo’s nest”的引申义和影片内容。由此可见,片名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传播甚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古训在片名翻译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片名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传播影响力,看似小事,实则影响大局,因而片名翻译,任重而道远。

文化限定词

另外,要特别提到的是片名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文化限定词,顾名思义,指的是受制于特定国家或民族文化的词汇。它们是特定民族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象。文化限定词的翻译在片名翻译中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翻译的成败关键在于文化限定词处理的得失。在翻译文化限定词时,我们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个性和独特性,尽可能保留源语文本所含的异域文化信息和文化意象,以达到“文化传真”的目的。如果不负责任地生搬硬套,甚至胡乱翻译,则会令观众无法接受而直接影响到电影本身的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实现。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龙是神奇灵异的动物,龙的形象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特定的情感和喻义。所以,“龙”字在电影片名中受到特别的偏爱,特别是以传播传统武术精髓为目的一些功夫片,更少不了“龙”作为影片的文化标志。中国电影片名中的龙都毫无例外地指代影片中的正面英雄人物,如黄飞鸿电影《龙行天下》,成龙主演的功夫片《飞龙再生》、《龙兄虎弟》等,简直不胜枚举。尽管龙是虚构的动物,无独有偶,西方文化中也有龙的形象,却与中国的“龙”大相径庭。在西方神话和传说中,龙代表邪恶力量的化身。《圣经》中把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称作the great dragon,圣乔治以屠龙而被视为英雄。现代英语中,dragon指的是“凶暴之徒”或“严厉至极之人”。可见“龙”这个文化限定词在东西方文化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么,对待这类文化限定词的翻译,译者应该慎之又慎,尽量避免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某些文化意象不等值。电影Dragon Heart是一部用电脑合成技术拍摄的火龙与真人共同演出的神怪片。片中的国王因龙的心而获救却因此变得残暴,最终只有屠龙才能终结国王的生命。该片也有直译为《龙之心》的片名,而最终采用的译名是《魔龙传奇》,考虑到东西方观众心目中龙的形象存在着差异,此龙非彼龙也,故后者是更佳选择。再如李连杰2001年的功夫电影Kiss of The Dragon《龙之吻》,片中所谓的kiss of the dragon是一种残忍的杀人绝技,跟中文译名的浪漫意象相去甚远。《龙之吻》这一译名显然跌入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陷阱里,因而也就无法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要传递的信息了。

2005年的电影Babel,片名对应《圣经》第十一章的故事译为《巴别塔》,也译作《通天塔》。传说中,上帝为了阻止人类修建通天塔而故意分化人类的共通语言,造成沟通障碍,产生文化差异,甚至分歧和冲突。电影切合主题也正是讲述了因沟通障碍而引发的三个故事。西方圣经故事妇孺皆知,西方观众对于片名中的这些元素一目了然。但是对于我国的观众来说,巴别塔看起来一头雾水,通天塔的故事也鲜有人知,那么观众的文化背景不同,原片名的文化内涵在翻译中流失,其魅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综上所述,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关系到票房收入,更关系到文化的传播,要实现片名的商业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并非易事。电影片名翻译中,译者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既要考虑本国观众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又要尽量传递异域文化的内在魅力;既要关照源电影片名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也要关照本国文化语言背景和文化传统,译名“精雕细琢”,才能创造更多经典传承的译名,为观众带来深刻的文化体验和美的享受。

[1]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3] 冯庆华.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屠国元、廖晶.英汉文化语境中的翻译研究[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限定词译者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限定词之功能视角研究
——以英汉为例
谁远谁近?
关系限定词which用法初探
法语中限定词的分析
英语限定词研究的两个维度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