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定穴规律

2015-01-10陈芷枫张晓霞2陈亮任玉兰李瑛赵

江苏中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交会穴原穴腧穴

陈芷枫张晓霞,2陈 亮任玉兰李 瑛赵 凌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定穴规律

陈芷枫1张晓霞1,2陈 亮1任玉兰1李 瑛1赵 凌1

(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2.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古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特定穴运用规律。方法:通过制定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标准、规范病症腧穴名称,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古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定穴规律研究。结果: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选取特定穴108个,其中92个特定穴占腧穴总数的85.19%;特定穴类别频次最高的为交会穴,次之为五输穴;具体特定穴中,交会穴、膀胱募穴、胃经合穴等运用较频繁;特定穴配伍分析显示交会穴和五输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原穴和五输穴、募穴和交会穴。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间的配伍是古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处方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治疗观的特色。

围绝经期综合征 针刺疗法 特定穴 穴位选取 穴位配伍 数据挖掘技术 医学著作 古代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在国际绝经学会(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IMS)的定义是:妇女从生殖期过渡到非生殖期的年龄段[1],是人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生理时期,也是人体生理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转折点。绝经为最明显表现,绝经前后机体会出现月经失调、面部潮红、阵发性潮热、出汗、失眠、抑郁、头昏、心悸、心慌、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蚁行感、失落感等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因而影响工作和健康,还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甚至痴呆、血管舒张综合征。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是指从大量数据的数据库中揭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且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结果三阶段[2]。

1 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

1.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张玉珍主编的《中医妇科学》[3]“经断前后诸证”的诊断标准:(1)病史:45~55岁的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或停闭;或40岁前卵巢功能早衰;(2)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或停闭,随之出现烘热汗出、潮热面红、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症状;(3)检查: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尚正常或偏小。辅助检查血中激素LH、FSH值增高,绝经后FSH增加20倍,LH增加5~10倍,FSH/LH>1,E2水平降低,典型者呈现二高(高FSH、LH)一低(低E2)的内分泌改变。绝经后E2水平周期性变化消失[4]。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绝经协会2011及北美绝经协会2001年诊断标准,并综合专家意见制定诊断标准[5]:(1)月经不规则≥3次,或停经,但无月经≤12月;(2)年龄为40~55岁的妇女;(3)出现相关症状: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如烘热潮红、汗出等,或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偏头痛、烦躁不安等,或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性交痛等,各种症状的组合及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4)超声或影像学检查排除子宫、卵巢的器质性疾病;(5)FSH>10mIU/mL或已绝经者E2降低。

2 数据挖掘的数据准备及处理

2.1 数据来源 以《中华医典》[6]为基础收录了从先秦至清末时期所著的针灸专著,包括晋代的《针灸甲乙经》、唐代的《黄帝明堂灸经》和宋代的《针灸资生经》、《灸膏肓腧穴法》等;明代针灸专著最多,大部分是集大成著作如《针灸聚英》、《针灸大全》、《针灸大成》等;宋代的《针灸逢源》、《针灸集成》等。并联合检索妇科专著包括 《妇人大全良方》、《证治准绳·女科》、《圣济总录·妇人血气门》、《济生方》等。

2.2 数据处理 西医学病名中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涵盖了古代文献中多种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记载内容,为确保文献收集时标准的统一和数据的可靠,根据中医和西医的最新诊断标准,我们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名和具体症状作了以下规范和限定:

根据《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7]中的描述,“围绝经期综合征”无对应的中医病名,只是症状散见于“年老血崩”、“绝经前后诸症”、“脏躁”、“百合病”等病名中。对中西医诊断标准中的主要症状进行规范和限定,如月经不规则,或月经紊乱:古代描述中主要为 “月事不调”、“月脉不调”、“经水不调”、“月事不利”、“月水不利”等[8];停经,或停闭:古代描述中主要为“绝经”、“经断”、“经绝”、“经水断”、“经水绝”等[9];烘热、潮热:古代描述中主要为“烘热”、“潮热”、“热”、“五心烦热”等。“围绝经期综合征”40~55岁的年龄,在古代医籍中进行规范和限定如:天癸已过期、六七、七七、年过五十、四十九、四旬等。

2.3 数据挖掘系统 我们研制了 “针灸临床循证决策支持平台”系统,网址为:210.41.208.112,登录界面可以实施对古今针灸文献进行经络运用规律、腧穴运用规律等全面的分析。针灸临床循证决策支持平台是国家973计划项目 “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平台首次采用SOA架构设计,引入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等。

3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定穴运用挖掘结果及分析

3.1 特定穴频次关联分析 共录入6个朝代、50本书目记载的古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78条(系统自动剔除重复条目)。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既有特定穴,也有非特定穴,但是特定穴的选取占绝对优势,由于特定穴具有更多的层次概念,一个腧穴对应的特定穴名称可能有几层概念,如足三里既是五输穴,又是下合穴。在特定穴数据挖掘中采用多层关联规则分析,以及映射的方法,先在概念层次上即特定穴名称进行分析,得到与经络关联的特定穴用穴规律,再通过特定穴从属关系得到分类概念层次中特定穴用穴规律。特定穴与非特定穴的使用频次比较见表1,按特定穴分类的腧穴频次见表2,具体穴位频次前15的特定穴见表3。

表1 特定穴与非特定穴使用频次比较

表2 特定穴分类使用频次

表3 具体特定穴使用频次

表1、表2示,历代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累计使用腧穴813频次,特定穴累计737次,占90.65%;针刺处方共108个腧穴,特定穴92个,占使用腧穴总数的85.19%。非特定穴累计16个76次,占9.35%。古代文献中涉及的特定穴按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交会穴(226频次)、五输穴(208频次)、原穴(67频次)、募穴(64频次)、八脉交会穴(47频次)、络穴(33频次)、下合穴(26频次)、背俞穴(24频次)、八会穴(21频次)、郄穴(21频次)10类。特定穴类别运用频次方面,交会穴使用频次累计226次,占27.80%;其次是五输穴累计使用频次208次,占25.59%。由于阴经的原穴即为本经五输穴的输穴,针刺治疗围绝经综合征多采用阴经原穴,也可视为五输穴的运用,所用募穴以膀胱经、小肠经、大肠经等阳经为主,皆分布于腹部。交会穴和五输穴不但使用频次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特定穴,而且用穴个数多,集中在三阴交(37频次)、中极(35频次)、百会(21频次)、足三里(21频次)、神门(18频次)。此外,在为数不多的非特定穴中,频次较高的是气海(34频次)和血海(11频次),说明对于围绝经综合征的针灸治疗古人尤重气血的调理。

从特定穴具体使用来看,如表2、表3所示,共有10类特定穴、92个具体特定穴在古代文献中应用,最常使用的特定穴依次为交会穴三阴交37频次(脾、肝、肾三经所交)、膀胱募穴中极35频次(既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又是膀胱募穴)、胃经合穴或下合穴足三里21频次、心俞穴或心原穴神门18频次、小肠募穴关元18频次、肾背俞穴肾俞16频次和大肠原穴合谷15频次等。交会穴主要以阴经和腹部的交会穴为主,八脉交会穴主要以通带脉、阴跷脉为主。五输穴中井、荥、输、经、合穴都有涉及,以合穴、输穴多见,且穴位多位于肾经、脾经、心经等阴经上。原穴运用以心经、大肠原穴为主,俞穴以肝、肾为主,募穴主要是膀胱、小肠募穴运用较多,这些特定穴的大量运用说明围绝经综合征与心经、脾经、肝经、肾经关系密切,同时与胞宫、任脉、督脉相联系。3.2 特定穴配伍关联分析 对特定穴配伍进行统计分析,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使用的是以下特定穴配伍,特定穴配伍关联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表5。

特定穴配伍关联分析提示的是处方中存在的2个或2个以上特定穴之间的配伍形式,该配伍的效用性使用支持度和置信度表示,古代特定穴配伍总共有243种配伍形式,其中交会穴、五输穴与其他特定穴的配伍形式是最常见的,且与募穴、原穴的配伍较多。其中,交会穴->五输穴的支持度最高为16.33%,原穴->交会穴的支持度为9.67%,募穴->交会穴的支持度为8.50%。表5显示了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特定穴配伍的频繁项集,从具体用穴来看,膀胱募穴->交会穴的支持度最高为6.67%,肾背俞穴->交会穴的支持度次之为 5.83%,脾井穴->交会穴4.33%,具体分析可见取胸腹部募穴配以背部相应的腧穴即俞募配穴运用较多,按部位四肢与胸腹、上肢与下肢的配穴也较多,具体参与配伍的穴位以脾经、肾经、任脉、胃经等下肢和胸腹背部穴位为主,尤重脾经、肾经,且主要以五输穴和脏腑募穴为主。

表4 特定穴配伍关联分析

表5 具体特定穴配伍关联分析

4 讨论

4.1 特定穴的运用规律 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应用特定穴类别频次最多的为交会穴,其次为五输穴、原穴、募穴、八脉交会穴、络穴、下合穴、背俞穴、八会穴、郄穴10类。采用交会穴个数最多为28个,以阴经交会穴为主,其中以三阴交、中极、百会、关元为最多,其后依次为带脉、气冲、阴交、大椎等,交会穴具有治疗多经病证特点,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等多条经脉上,经脉互相之间交叉会合,脉气互通,可以整体综合调理全身气血,扩大治疗作用。五输穴以“井、荥、输、经、合”来说明经气由微至盛,由浅入深,汇入脏腑的过程,《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说明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在人身的循行流注出入皆与五输穴有关,指出了五输穴与全身的整体关系,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特点。古代文献五输穴个数最多为44个,其中以足三里、神门为最多,其后依次为复溜、足临泣、太冲、然谷、太溪等,大都为脾经、胃经、肾经、肝经、心经上的穴位,从侧面反映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与肾、肝、脾、心四脏关系最为密切,针刺治疗围绝经综合征可以通过调整脏腑阴阳、滋补先天肾气、充养后天脾胃从而达到延缓天癸衰竭过程的目的。同时,古代针刺治疗PMS的特定穴配伍多选用交会穴和五输穴,多采用俞募配穴和上下配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会穴和五输穴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使用的高频次和涉及的宽范围,也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累及多个脏腑、症状复杂多样的病证特点紧密相关。

4.2 存在的问题 (1)选用从先秦至清代的古代文献,由于年代久远,至今保存的针灸专著难免有部分遗失,记载内容难免有遗漏或差错,甚至以讹传讹,后世医家的针灸著作有部分为集大成之作,有一部分记录的针灸内容多沿用前人观点,并无太大创新,影响了文献的质量。(2)由于古代文献的特殊性,古代文献中没有此病名的记录,虽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数据库,但还是不能完全保证所选条文的完全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病。(3)关联规则软件中的支持度和置信度的阈值,在支持度和置信度的阈值相对较大时,得出的结果较有价值。由于此病症状复杂多样,选穴广泛,支持度和置信度的阈值相对较小,虽然其阈值尽量在客观科学的基础上设计,能保证相对性的客观,但始终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性。

[1] 朱燕宁.有关绝经名词新与精神的国际标准定义.生殖医学杂志,2000,9(3):192

[2] 王怀亮.数据挖掘中的线性回归技术及R语言实现.中国市场,2010(15):104

[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8

[4] 陈玉星.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前后诸症46例临床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2,4(6):101

[5] Wulf HU.At last-A new and precise International Set of menopoause-related definitions.Menopause Management,2000:9(1):47

[6] 裘沛然.中华医典.中国电子出版,2000(2):21

[7] 林昭庚.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52

[8] 韩玉.针灸治疗月经病的取穴规律初探.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9] 王洪彬,李晓泓,孙志芳,等.古代医籍中女性更年期体质初探.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718

编辑:王沁凯

R711.75

A

1672-397X(2015)08-0078-04

陈芷枫(1988—),女,针灸推拿学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经穴效应特异性基础与临床研究。513128686@qq.com

2015-03-21

猜你喜欢

交会穴原穴腧穴
“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血清CGRP表达的影响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从原穴角度探讨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思路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Study of the thermal pain threshold latency of acupoints based on Fei Teng Ba Fa
《百症赋》治疗妇科疾病取穴配方特点浅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纪青山教授从脏腑辨证结合原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浅议原穴理论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