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5-01-10吕爱军
吕爱军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吕爱军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小时候,我常常听到他津津有味地谈论学生,看到教过的学生来看望他,这让我羡慕不已。不知不觉中,一粒种子悄然撒播在我的心田,它慢慢地生根、发芽、长大……中考时,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一所师范学校。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到教育田园里圆自己儿时的一个梦。
从教之初,我根本不懂得什么教育智慧,成天泡在教室里,手把手地教学生学习。课堂上,学生听不懂,我就在课下给他们逐一补习。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我增加作业量,让他们反复进行练习。临近期末,我也学我以前的老师,先在钢板上刻蜡,然后在油印机上印刷试卷。几乎一天一份试卷,组织学生考试、讲解分析,帮助学生修正,过程琐碎而辛苦,而我却乐此不彼。
那时,惩罚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认同。对于学生,我总觉得为他们的前途考虑,再怎么严厉也不为过,但往往却没能把握好分寸,学生一旦学习不努力或是成绩不理想,轻则受到批评,重则受到惩罚。有一次,由于一个学生屡次没有完成作业,我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学校。当时我根本没有想到有任何不妥之处,也没有体会到孩子的心情,还把这件事作为案例讲给同事听。后来,这学生写了一篇日记,记叙了这件事,大意是:天上下着瓢泼大雨,他不敢回家,因为他爸爸是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回家一定会挨揍的。他只好躲进一间破房子里,风雨不断地涌进来,风是冷冷的,雨是凉凉的,他感到很孤独很无助很难受。然后,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以后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许多年后,我和他见面时再次聊起这件事。他却笑着说,什么都不记得了。或许他还记得,只是不愿提及罢了,或许他真的忘记了。但我却一直到现在都无法释怀,每当想起时仍有丝丝愧疚来袭。
当时,我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大孩子,激情满怀,干劲十足,学生几乎成为我生活的全部。放学以后,我把学校附近的学生组织起来,陪他们在教室里写作业,给他们辅导功课,跟他们聊天、游戏;清晨,带着他们去跑步、看日出;晚上,只要一有空就去家访;星期天,组织他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春游、野餐、看海、爬山、参观码头、到街上找错别字、去海边捡拾垃圾……曾记得,我的同事给我介绍过一个女朋友。见了面,我就滔滔不绝地跟她说起班级里的种种趣事,学生的种种表现。她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听着。后来,同事告诉我,女孩说我的眼里只有学生,她不喜欢跟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我班的考试成绩都是遥遥领先;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比赛,我班几乎次次第一。其间,我也获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荣誉和奖励,但是,最难忘的还是我的学生。记得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卧床不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来看望,他们带着祝福卡片、水果、鲜花、小食品等,堆满了桌子。其中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说: “老师,你快好起来吧。以后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更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家长主动要求每天接送我去医院打点滴。回到教室,我看到,讲台上放了一束美丽的鲜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学生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听见他们叽叽喳喳的问候,我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了。
每天,我都依然如故,用同样的姿态工作着,从未感到过枯燥,也没有丝毫厌倦。有一天,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正在奋笔疾书。透窗望去,远处有一片蓝蓝的海。我默默看,默默地想,然后信手写下一篇小随笔 《教室窗前的海》,并把它投给了 《班主任之友》。说实话,我当时根本没有抱什么希望,也就逐渐淡忘了。三个月后,我竟然意外地收到了两本样刊。这是我第一次在教育刊物上发表文章。我轻轻地抚摸着样刊,反反复复地看着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的文章,就像欣赏初生的婴儿,其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这大大激发了我教育写作的热情。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工作时间,我在做好日常教学之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不断反思自己的成败得失;走近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经常组织他们讨论有关班级建设的问题。工作之余,我经常去学校的图书室,坚持博览群书,坚持研读教育报刊、书籍。此外,我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关注教育名家和教育同仁的博客,并加入各种教育论坛,积极发布自己的所思所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实践、阅读与交流中,一旦有了思维碰撞、智慧闪现,我会随时随地拿起笔记录下来。就这样,一篇篇文章从心间自然地流淌出来,偶尔也见诸一些教育报刊,教育写作成了我砥砺前行的另一种“正能量”。
不可否认,最初,我的教育写作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目的是为了发表,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且行且读且写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明白了,考试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教育的本质在于 “立人”,在于促进学生的生长,教育是唤醒和守望,教育是水的载歌载舞,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过去,我只是一味地追逐学习考试成绩,追逐活动比赛结果,为了自己获得一些荣誉和奖励,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意愿。如今,我努力摆脱应试思维的羁绊,摆脱功利性的追逐,努力“蹲下身子”,践行生本教育。
从前,伴随着学生 “老师来了!老师来了!”的紧张忙乱的相互转告声,一个身影匆匆闪进了教室。我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去,发现学生有的忙着找卫生工具,有的忙着从书包里翻找课本,有的正往自己的座位跑。很快,学生们就会听到我的吼声。现在的我则会微笑着说: “老师可不喜欢听这句话,你们以后就喊 ‘猫来了’吧。”教室里立刻笑声四起。我接着说: “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从前,我的教育里只有 “不能” “不行” “不准” “必须”……学生没有发言权,唯有服从。现在,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我会和他一起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聊一聊。我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小宇,很爱发脾气。有一次,她买了零食到班里吃,依照班规,将会受到惩罚。可是小宇竟然又哭又闹,一边噼里啪啦地摔书,一边大声哭喊着: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不着急不上火,静静地等着她发完脾气,然后耐心地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和她谈谈班规,给她一点小建议,直到她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场相遇。师生的相遇就是彼此温暖,互相成就。这些年,我经常感受到来自学生的温暖。节假日,我经常会收到学生祝福贺卡、电话或短信。我还依稀记得有学生给我发过的一条短信: “亲爱的老师,我经常想起您,想起您给我的关爱,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每年都有许多以前的学生来看望我, “汇报”他们的生活、学习的近况。有一回,为了重温 “曾经的生活”,一些已毕业学生再次走进我的课堂。看着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听着那一阵阵的欢声笑语,我仿佛又回到当年与他们一起度过的幸福快乐的时光。
而我,每每想起一些往事,常常觉得有愧于学生。特别是从教之初,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应试思维作祟,我没有教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而且有时会在有意无意之中伤害他们。他们却以自己的理解和宽容之心教会了我许多,让我享受到为师者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体会到教育是心灵相通的艺术。我也一直很后悔,当毕业的学生向我表示感谢时,我却从不曾向他们表示过感谢。
前几天,我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这样几个事例:钱学森为了不让琐事缠身,集中精力搞科研,主动辞去院长;陶行知为了实现平民教育理想,辞去待遇优厚又令人艳羡的职务;苏霍姆林斯基扎根农村中学整整工作了22年。我不禁又想起了在五十六号教室坚守28年的雷夫·艾斯奎斯,把心灵献给孩子的李镇西,甘当 “孩子王”的霍懋征……由此,我又悟出了教育的一种新境界——“淡然”。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觉得不忘初心,就是把每一个学生装在心里,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着想;不忘初心,就是努力 “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忘初心,就是不去追名逐利,淡然前行……只要每一位教师都坚守初心,我们的教育田园里一定会桃李盛开,芳香四溢!
(作者单位:山东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