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名师实践智慧生成的启示

2015-01-10徐国年

师道(人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名师智慧智能

徐国年

语文名师实践智慧生成的启示

徐国年

所谓实践智慧指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体现在教师对学科教育本质及价值的深刻独到的理解,成熟且富有个性的思想体系、方法体系和行为体系等方面。

语文名师的成长经历、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对语文教学的认识等,是提炼语文学科教学规律的重要参考,是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的资源。从学理层面提炼总结语文名师的实践智慧很有必要。笔者拟以深圳语文名师吴泓、胡立根为研究对象,探究语文名师的实践智慧生成的一般规律。

吴泓、胡立根 (以下简称二位名师)在语文教育方面的独创探索主要有:

从2000年开始,吴泓开始了他的专题教学试验,2003年开始了网络化的专题教学实验。网络平台、完整经典、专题阅读、读写一体,这些是吴泓 “网络专题教学”的四大特征,也是他开展试验的四方面的工作。目前为止,他们设置的专题共三组28个:中国古代经典阅读9个专题;中国近现代经典阅读9个专题;外国经典阅读10个专题。专题学习主要在课内完成。每周六节语文课,其中两节课在传统教室上,以教师传授或师生讨论为主;四节课在电子阅览室上,以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为主。每周两节早读课,以学生诵读专题学习材料为主。至于课外专题学习,则由学生自主自愿。

胡立根站在语言哲学的高度来分析语文教育的特性,从心理学的层面来探讨语文学习的过程和趣味,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切入语文教育的各个要素。他的研究中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对语文本体的三个层面的划分。 “语文不等于语言,它实际上有三个层面的东西,一是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这是最表层的东西,也是入门的东西;第二个层面是语言的技巧,包括修辞、章法、为文技巧等;三是思维图式和精神图式。而第三个层面,实际上又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民族的思维图式和精神图式;二是人类的思维图式和精神图式。第三个层面才是语文的真正内核。”这一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可以更深刻认识外语教育与母语教育的区别,可以更好地规划不同学段的语文教育,为解决当前高中语文教育的困惑提供了新的思路。

2.创造性地提出了 “教学智能势差”。 “在教学系统中,也有一个 ‘差值’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任何学习系统,其教学内容的智能度应当远高于学生该方面现有的智能水平,从而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智能度的势差。同样,教师的智能水平也应远高于学生该方面现有的智能水平,在这二者之间也应该存在一个智能的势差。” “整个语文教学体系没有从加大 “智能势差”方面做出什么努力,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严重滞后于学生的心智发展,也赶不上学生语文智能的自然发展,使得教学智能势差极小的中学语文教学更是雪上加霜。” “教学智能势差”是胡立根老师原创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极具有学术上启发性,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恰当地确立教学目标,寻求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帮助。

智慧不是理论,而是源于实践的自觉地追求与行动,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学者认为,实践智慧 “是在实践上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类型和推理形式,它不同于任何脱离主体而存在的客观知识,它是人在生活世界中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和经验”。 作为教师的实践智慧主要是教学的智慧。吴泓、胡立根的语文教学智慧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是他们在把握语文学科规律、坚持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体验性的自觉追求。考察他们实践智慧的生成,有如下共性:

(一)价值取向:生命关怀

从价值取向看,吴泓、胡立根的实践智慧的共同特征是体现了一种生命关怀。他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深深地扎根人性的土壤,克服语文教育中远离学生、脱离生活、缺乏生命体验的种种应试化、技术化的倾向和弊端。吴泓认为,如果我们眼光里有的都是 “物”,而不是“人”,这是本末倒置。他的语文课改实验的起点就在此,让语文教学回到 “人”,回到 “学生”这个主体的位置,这是对学习主体生命的最大尊重。胡立根老师的语文教学研究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的,也就是说,他的全部教学实践及其研究是为了解决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的,这正是对学习主体的生命关怀。

(二)生成途径:基于反思

实践智慧的理性和理智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吴泓、胡立根实践智慧都是从反思自己的教学生活或者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弊端开始的。

吴泓老师首先是对常见的语文课堂现象的反思——很多公开课甚至名师的示范课,一节课四十分钟,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到十分钟,这样的语文课是否正常?接着他继续追问,高中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课?进而从人的发展出发思考语文的学科功能——语文究竟应该干什么?从反思语文课堂现象到反思语文学科功能,吴泓的语文教学及其研究一步步打开了广阔的区域,实践智慧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系统。胡立根老师是从语文教育价值的反思开始,是从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的对比、语文老师与其他科老师的对比中进行的,从本体论层面思考语文教材、语文教师的价值,试图从根本上解释许多难以说清楚的语文教育难题。

什么样的反思才能促进实践智慧的生成?杜威认为反思应该具备三个必要条件:思想的开放性、责任性和执着性。这就是说反思不是固守 “小我”,在思想上要能够接受、吸纳别人的观点甚至修正自己的观点,同时要能够超越功利保持实践探索的自觉,这就是责任,任何追求和探索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不畏复杂和挫折,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便是执着性。二位名师的反思就有这三个特性。他们坚持学术阅读、学术交流,特别是有自己的一个学术团队,随时在接受不同的观点,保持了较好的思想的开放性。

(三)智慧来源:终身学习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状态,特别是保持有目的的持续的学术化阅读状态。二位名师都具有这个特点,吴泓的阅读非常广博,以“新”取胜,紧跟世界教育发展的步伐,出版的有关教育新著作,他会第一时间买回来阅读学习,进而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胡立根老师的阅读以 “深”为特征,精读语言学,深读哲学,化读语言哲学。

二位名师的阅读习惯、取向各不相同,但这并未影响实践性智慧的生成,阅读取向、阅读兴趣的个性化,带来了他们教学智慧的个性,这表明实践智慧的生成并不讲求有一致的知识结构和某种程度的知识背景,但是保持阅读是产生实践性智慧的重要来源,只要是展开了有目的的阅读,就是一种学习和吸纳。

考察语文名师的实践智慧生成,可以得出如下一般规律:

1.对语文学科的本体思考是语文教学实践智慧生成的主线。语文教学实践智慧生成与发展的过程与对语文本体的关注、思考逐渐深入的过程是一致的。对语文的本体理解得越深,实践智慧就越丰富;反过来,实践智慧越丰富,对语文的理解也会越深刻。二位名师始终在关注:语文到底要干什么,语文教师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实的有效的教学等等问题,这些就是对语文本体的思考,就是实践智慧生成的元问题。

2.实践智慧呈现高度个性化。二位名师的智慧深深地打上自己的烙印,很多方面甚至让人感觉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这恰恰表明实践智慧生成的规律,即实践智慧与个体经验、个体思维、个人风格紧密相关。没有个性,就难以产生真正的实践智慧。挖掘、总结、提炼优秀的个人经验是培养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方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优化和放大自己的教学个性是生成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

3.个人生活史是实践智慧生成的重要的因素。教师实践智慧具有个人生活史特性,其中,来自生活史的特殊经验与特殊事件,会深远地影响教师日后的专业实践与发展,进而成为智慧的产生的动因和来源。吴泓老师和胡立根老师的实践智慧的生成多与他们的个人教学史相关,如胡立根所经历的发生在三十年前的那件老教师与新教师的所带学生的成绩的差距的事件,以及自己经历的没有讲的课文比讲过的课文测试效果要好等等,这些来自个人生活的特殊事件成为实践探索的直接动因。。因此,要有宽容、包容的教学教育环境和超越性的、前瞻性教育眼光,要为富有个性的老师留足空间和时间,要非常谨慎的对教育现象做定性的评价。

[本文系如下项目阶段成果之一: (1)广东省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 “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规律研究” (批准号:2013ZJK016); (2)广东省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 “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特殊性研究” (批准号:2012JK019)]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头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名师智慧智能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