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根植于战争实践
——从八路军一线指挥员尤太忠①管窥抗日战争
2015-01-10陈赋斌
□ 陈赋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而广大的部队基层指挥员则是抗战能够最终获胜的基石。八年抗战中,作为八路军第129师的一名一线指挥员,尤太忠以勇猛果敢著称,参加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数十次,多次立下战功。尤太忠逝世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和迟浩田分别为他题词,称赞他 “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曾与尤太忠并肩作战的战友李德生与王诚汉联名发表纪念文章,回忆他在战争年代 “冲锋陷阵,驰骋疆场,是一员虎将”②李德生、王诚汉:《虎将雄风》,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一、抗战初期,红军官兵须迅速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思想转变,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20岁不到的 “老政工”尤太忠言行不凡,颇有作为,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一线带兵人能打军事仗、还善打政治仗的良好素质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和抗日大局为重,决定停止反蒋,并制定了联蒋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更加成熟,也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毛泽东指出:“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4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中共中央确立 “联蒋抗日”的新方针后,要求各部队做好官兵的政治动员和思想转变工作,为迎接民族抗日战争做好准备。然而,由 “反蒋”到 “联蒋”的策略改变毕竟来得太突然太快,对与国民党军打了十年仗的红军将士来说,突然要与 “敌人”合作,连身上的军装也要换成对方的,一时间不少人感情上难以接受,思想上转不过弯来。为了帮助红军官兵把思想弯子转过来,把激动情绪稳下来,各级政工干部进行了耐心、细致、艰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时,尤太忠在红四方面军第31军第93师 (后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一部)政治部任青年干事。为了指导基层做好官兵的思想转变工作,尤太忠被派到第271团下连蹲点。上级选派尤太忠下连指导工作,是看重他政治工作方面的丰富履历和出色能力。1935年11月,年仅17岁的尤太忠就当上第93师279团2营5连指导员,同年10月又被推荐到红军政治大学学习政治理论,之后再回老部队任指导员。1936年3月,任第93师274团1营代理教导员兼团委书记,同年10月调到师政治部任青年干事。可见,尤太忠既有基层政治主官经历,又经过政治理论业务培训,还经过了师级政治机关历练,而且在各个岗位上表现都不错,是一名比较全面的年轻的 “老政工”。
在战友们的印象里,尤太忠虽然年轻,政治上却 “透出一种久经磨练的成熟”①唐凯:《尤太忠——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49页。,政治基础好,原则性强。对于联蒋抗日,尽管尤太忠一开始也没完全想通,但他始终认定一点——党不会错,信党没错,跟党没错,因此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在尤太忠眼里,党的指示就是不可动摇的原则,维护这个原则,是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党性素质。
当时,尤太忠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小。和多数红军部队一样,第93师官兵对突然 “联蒋”反应很大,情绪激动,有的甚至采取离队出走的过激形式表示反对。有的战士认为,参军就是为了打国民党反动派,打来打去,自己居然成了国民党的军队;有的认为,蒋介石杀了自己那么多同志,这血海深仇如何能报?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被扣押后,广大红军将士多主张将其杀掉以泄心头之恨。中共中央出于抗日大局考虑,决定放蒋介石回南京。消息传到延安,红军部队出现了短暂的动荡。据第93师第271团政治处主任唐凯回忆,有个师一夜之间竟然跑了几百人!有一个团的百余人开了小差,甚至连他自己的警卫员也想不通,将驳壳枪、子弹夹整整齐齐放在铺上,不辞而别。②唐凯:《尤太忠——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52页。
尤太忠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到了第271团后,便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工作。平时,他与官兵关系就很好,来到团里后得心应手,经常到连队班排做教育引导和心理疏通工作。尤太忠很好把握了方针政策刚性和思想工作柔性之间的度,一方面,他党性非常强,执行党的指示不打折扣,处理内部事务时始终保持清醒的政策观念;另一方面,他以理解和友善的心对待战友同志,对开小差回来的,坚决主张不可滥杀,连处分也不能给,而是要求团里的干部去谈话,去开导,去疏通,难做工作的自己亲自出马。据唐凯回忆:“在尤太忠同志的参与下,我与团里的干部很快统一了认识,立即开始了稳定部队的工作……由于我们细致的工作,271团开小差的很少,有些战士走了几天又跑了回来。团队的政治素质提高了,激发出新的革命热情,我们又引导部队将这种热情投入到练兵热潮中去,部队的军事素质也大大长进……上级同时还将一面巩固部队的红旗授予了我们。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尤太忠同志在我团出色的工作是分不开的。”③唐凯:《尤太忠——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52~53页。
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5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中共中央确立抗日民族战争统一战线之后,正是因为有尤太忠这样一大批政治坚定和工作得力的优秀基层指挥员,使广大红军的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党的主张得以坚决执行,从西安事变到我军出师抗日,仅半年多时间,就顺利实现从 “反蒋”到 “联蒋”的思想和行动转变,积极投身抗日战争的洪流。这充分证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抓军事必须首先讲政治,讲政治的关键在于各级指挥员的军政素质。新的历史时期,战争的政治属性更为突显,各级指挥员务必传承红色基因,做到时刻听党指挥,不仅能打赢军事仗,更须打赢政治仗。
二、抗战全程,敌我力量悬殊,战事异常残酷,时刻考验着抗日军民的信心、能力和勇气。由政工转军事的一线指挥员尤太忠游刃有余,尽显虎威,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什么总能历险弥坚,敢打必胜,困境中赢得主动
中国国土面积大,但国力弱小,日本军力强,但兵力不足,而且战线越拉越长。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持久性。1937年8月洛川会议上作出的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即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并确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规定了深入敌后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方针。随后,八路军新四军整军东进抗日,先是配合国民党军进行正面抗战,随之又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历程。我军兵力兵器皆远不如日军,敌后抗战又是在日军腹地展开斗争,在其眼皮子底下活动,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存自己,既要打击日军,又要防范伪军,其艰苦性、残酷性不言而喻。八路军新四军一线指挥员直接面对凶残的侵华日军,他们的抗日决心、信心、勇气和能力,时刻都在经受严峻考验。
抗日战争中,尤太忠历任第129师386旅772团12连指导员、特务连指导员、2营8连连长、1营副营长、3营营长,17团副团长、团长。抗战初期,尤太忠本是一名基层政工干部,在急需军事干部的情况下,转入一线军事指挥员的行列,其指挥才能迅速凸显出来。他不仅作战勇猛,身先士卒,而且用脑子打仗,指挥能力提高很快。后期,他的作战经验更加丰富,战场驾驭更加成熟,指挥才能更加出色。战友们回忆说,尤太忠“在全团、全旅是数得着的一名敢打恶仗、能打胜仗的年轻指挥员,经常受到陈赓旅长和团首长的表扬,也得到我们的由衷敬佩。”①咎明德:《记榆社战斗中的尤太忠同志》,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 (续集),407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日军一路长驱直入,气焰十分嚣张。为了鼓舞全国军民抗日信心,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积极创造战机,奋力打击日寇。在这一阶段,尤太忠至少参加了四次著名的伏击战,即七亘村伏击战、长生口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
1937年10月的七亘村伏击战,是第129师386旅772团12连指导员尤太忠第一次参加对日作战。此战,全歼日军约500人,缴获骡马400余匹。尤太忠在作战中表现出色,受到团表扬。两个月后,尤太忠调到特务连当指导员,并于1938年2月迎来抗日第二仗——长生口伏击战。此战,尤太忠负责阻援,率部克服气候严寒、山路崎岖、夜间行军等重重困难,按时抵达伏击地域。面对出援的8车日军200多人,他沉着指挥,率全连勇猛冲杀,和兄弟部队并肩战斗,仅用5个小时就结束战斗,打死日军100多人 (包括西部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击毁汽车5辆,还缴获了2门迫击炮、2挺重机枪,以及一些步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伏击战还俘虏了几个日军士兵,这在抗战初期是少有的事,大大振奋了军心士气,官兵们都说:“日本鬼子是可以被我们打败的!”②陈家贵:《我的连长尤太忠》,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69页。
长生口伏击战后,尤太忠转任第772团2营8连连长。不久,他就赶上连续两场大仗——神头岭伏击战和响堂铺伏击战。神头岭之战,尤太忠所部作为主力连使用,配备了性能优越的转盘机关枪,出色完成任务。战后,他因功晋升为3营副营长。响堂铺之战,尤太忠再次负责打援,表现出色,又受到旅领导表扬。
进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尤太忠在军事指挥上日渐成熟,在打击侵华日军的战斗中表现更加出色。这一阶段,他率部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晋东南反敌 “九路围攻”,冀南根据地平原游击战,开辟中条山抗日根据地,攻打榆社、颜泽、济源、孟县西成流等数十次战役战斗,为开辟、巩固、发展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打败日伪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百团大战中攻打榆社县城是很典型的一次战事。当时,日军对我敌后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将阳泉、昔阳、和顺、辽县、榆社这几个据点通过公路连接起来,形成锁链,企图将第129师困死。这串锁链中,最薄弱的是榆社,负责砸碎这把锁的是陈赓第386旅。尤太忠时任该旅第722团3营营长,负责进攻西门。1940年9月23日晚,尤太忠亲自率突击队发起数次冲锋,但因对地形及敌情不够了解,加上敌人施放了毒气,进攻未能奏效。次日晚,尤太忠率营指挥所和少数突击队冲锋,在全旅火力支援下,一举突破了敌前沿,突入敌阵地并占领了城中鼓楼。遗憾的是,后续梯队未能抓住战机及时跟上,被阻断在城外。尤太忠等人深陷包围,守敌也对鼓楼多次发起进攻,企图消灭他率领的孤军。尤太忠深知只有发挥钉子精神,坚决固守吸引敌人兵力,城外部队才有可能杀进来,于是率部坚持了整整一个白天,并不断通报敌人的火力部署。晚上,我军发起总攻,破城而入,尤太忠才化险为夷。此战,尤太忠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受到陈赓称赞,被授予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获得英雄奖章一枚。①尤太忠:《历史思想自传》 (1953年),存总政治部档案馆。多年后,他的战友深情回忆道:“如果说尤太忠同志是革命战争年代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一员虎将,那么在抗日战争榆社战斗中,我见到的尤营长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就是他的虎将雄风。”②咎明德:《记榆社战斗中的尤太忠同志》,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续集),408页。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仅要打击日军,还要对付和日军勾结的国民党顽军。尤太忠痛恨日军,也痛恨顽军,多次参与打击顽军的战役战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44年的青(城)浮 (山)战役。是年9月,阎锡山勾结日军,向八路军太岳根据地发起大举进攻。尤太忠率第17团负责打援,以不足千人的兵力,成功抗击敌有优势炮火支援的两个团数千人,歼敌600余人,俘敌200余人,还缴获了4门迫击炮,10余挺机枪,达成了阻敌援军,保证主攻部队侧翼安全的目的,为取得战役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战后,太岳军区首长表扬了尤太忠。
后人曾如此总结尤太忠指挥作战的风格:“尤太忠将军运筹帷幄之际,必以三指捏额头。此时,无人敢近也。若举手压帽檐,意决心已下,无人可变也。若脱帽而起,必赴前沿指挥,如脱兔奔鹿,无人能挡也。若以三指摸腮,此仗胜局已定”③吴东峰: 《开国将军轶事》 (中将少将篇),177页,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八年抗战,勇武的基因已经植入尤太忠的骨髓,以至几十年后,退休后身着便服的尤太忠,在记者眼里依旧 “威风凛凛,杀气逼人”④吴东峰: 《战将的风骨——追忆三次采访尤太忠将军》,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续集),142页。。
抗日战争中,我军面临日军、伪军、顽军的多重威胁,迭遇险情,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殊为不易。面对困难和险境,尤太忠等广大八路军新四军一线带兵人有信心、有勇气、有办法,敢打必胜,最终战胜日寇。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要赢得战场主动,各级指挥员必须掌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瞄准强敌,坚定打赢之心,苦练必胜之技,常聚敢打之气,攻坚克难,确保主动,赢得胜利。
三、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对任何一支军队都是极限考验。农民出身的尤太忠却是打仗学习两不误,视抗战为长知识强本事的课堂,折射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何人才辈出,名将如云,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与土地革命战争相比,我军在抗日战争中面对的敌人和敌情有很大不同,日军更加强大,更加狡猾,更加凶残。日军不仅在军事上加强对我军的进攻,还在政治上与我争夺民众支持,妄图“使敌人感到 ‘日军真可怕’,使民众感到 ‘日军真可信赖’”⑤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著、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 《华北治安战》,下册,475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军与时俱进,在过去战争经验和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毛泽东生动地将学习比作开铺子进货,并深刻指出:“我们干部的 ‘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⑥《毛泽东文集》,第2卷,1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对八路军新四军一线指挥员而言,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自己,适应新的战争,打败新的敌人,取得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层官兵多穷苦出身,即使身为军官,有文化的也不多。尤太忠出身贫寒,大字不识几个,抗日战争开始后,越来越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上级组织的集体学习中,在战争实践中,在战争间隙,他都抓紧点滴时间,刻苦学习,为更有效打击日军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938年春,尤太忠被推荐到第129师教导队,系统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尤太忠学习非常刻苦,尤其是政治学习方面,不满足于之前积累的实践基础,注重在政治理论上狠下功夫,当好学员的同时,还当起了教员。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红军中少数指战员还没想通,在课堂上争得脸红脖子粗。尤太忠站出来,劝大家坐下来认真学习,心平气和地开展讨论,切实理解党中央团结抗日的战略思想,并启发大伙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最终达到和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保持一致,从思想和行动上听党的话。按理,这些话应该是政策理论水平高的师级领导或者教员才能讲出来,不料却出自尤太忠这个小小的基层指挥员之口。因此,同期学员们都对尤太忠另眼相看:“别看尤太忠这个人样子像个大老粗,却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哩!”①陈明义:《战友情深:缅怀尤太忠同志》,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42页。
尤太忠尽管文化程度低,却懂得基础不够勤来补的道理。他总是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完成了在他眼里比打仗还难的学习任务,令战友们甚至教员刮目相看。要打好仗,离不开数学,而乘法九九表是基础。尤太忠开始不会背九九表,为此,他走路背、睡觉背,连上厕所也在背,终于会了。文化教员起初对尤太忠不会背九九表很是头疼,后来看到他那么认真刻苦,攻克了这个难关,非常感动。战友们也回忆说:“尤太忠同每个学员一样,带着硝烟和征尘来到这里学政治、军事、文化,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学习非常刻苦认真。”②陈明义:《战友情深:缅怀尤太忠同志》,载 《虎将雄风:尤太忠纪念文集》,42页。
当上团长之后,尤太忠仍然没有放松学习。一方面,他于1943年5月到太岳军区党校学习了近一年,大大提高了政策理解能力和政治理论水平。③《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15卷 《尤太忠》,148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3。另一方面,他充分利用战斗间隙学习,不仅学毛泽东思想,还学古代军事谋略。为弥补自己文化程度低的缺陷,他苦练记忆力,达到超强的水平,只要是看过和听过的知识,基本都能记住。在受领作战任务时,他从来不作笔记,回来后指着地图传达,出发时间、途径地点,过某山某河,何时达到某地,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丝毫不差。往往是他将命令口头传达完毕,上级的正式电令才到,一对照,没有任何差错。有人讨教秘诀,他说: “这是没有文化逼的。人用笔记,我用心记。打仗是要死人的,岂敢马虎。”④吴东峰:《开国将军轶事》(中将少将篇),178页。
更多的时候,尤太忠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战斗实践不断提高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军事指挥员。在作战中,他不仅执行命令坚决,而且善于把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与当面敌情、地形、部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缜密思考,周密部署,严密组织,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每逢打仗,他接受命令后,总要认真思考仗该怎么打,用什么人,火力如何配置,可能出现的情况等。思考—实践—总结—提高,尤太忠在这条学无止境、思无所限的道路上越走越顺,仗越打越好。抗战过程中,尤太忠指挥打阻击战次数多,善用脑子打仗,一次比一次打得出色。首战七亘村,他在探索阶段,表现不算突出,但第二次长生口之战,他因表现出色,受到旅长陈赓表扬;到了第三次神头岭之战和第四次响堂铺之战,他所率的连队已经成为阻援主力,越打越好,并再次受到旅团领导表扬,他个人后来还被评为战斗英雄。正是由于在抗战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打阻击的智慧和经验,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尤太忠在汝河岸边以一个旅的兵力断后,顶住了国民党军数倍兵力的追击,给刘邓首长留下深刻印象。邓小平称赞尤太忠所率第16旅 “是有战斗力的部队,打得顽强、打得好!”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师师史》 (1995年编),第11页。
多年后,新华社记者吴东峰三次采访尤太忠,事后感言:“尤太忠将军,无愧军中猛将,人中豪杰。人知将军之勇猛,而鲜知将军之机智;人知将军之粗犷,而鲜知将军之精细。”⑥吴东峰:《开国将军轶事》(中将少将篇),138页。
抗日战争既是战场,也是课堂。尤太忠等广大一线指挥员,坚持在打仗中学习,在学习中打仗,通过战争的锻炼和洗礼,实现了学习能力和打仗水平的交替式螺旋上升。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在更高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提高,不少基层指挥员脱颖而出,不仅自己成长为一代名将,而且带动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对军人来讲,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随着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对各级指挥员能力素质的要求空前提高,必须强化本领恐慌意识,自觉加强学习实践,才能掌握胜战之道,打赢未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