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市题材写实油画的象征意义表现之解析

2015-01-09李煜明

文艺争鸣 2014年8期
关键词:油画艺术家艺术

李煜明

古典写实油画,一直被屏蔽在现代艺术的幕布后面,尽管如此,从事中国写实绘画的艺术家仍然抱着既定的宗旨,用他们的写实语言方式,继续追求造型结构和色彩的完美结合,并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毋庸讳言,写实油画再现的生活场景一览无余,成为演绎文学历史故事和摄影艺术的翻版——这样的油画艺术无疑呈现了自己的短处,而缺乏应有的表现人物个性心理的深刻内涵。

如何运用油画特定的视觉语言,将不可为的事物,用写实手法,几近逼真,营造虚幻的梦境,使浪漫主义的想象变成现实,让观者沉浸其中而深信不疑,同时将画笔触动到人的个体心理活动之中,用艺术形象的肢体语言,揭示都市人的情感生活,给人以启示,这种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已为油画艺术增添了深度审美的空间。

一、写实绘画象征性的由来和意义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不管艺术家是否有意识而为之,以艺术本真的魅力,自然将创作引向表达超越外表的意象,表现出内在力量和想象的空间。

发生发展在十九世纪末的象征主义,已不再致力于忠实的再现外在表象,而通过整合的形象表达艺术家的观念和内在精神世界。达到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洞开人的心理活动,借此表达出人类丰富真挚的感情,以促进艺术心灵的交流。

笔者的导师徐芒耀在这方面有过探索——他从法国留学回来之后创作的第一幅油画《我的梦》(1987年获得“首届全国油画展”优等奖),就是采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画家用巨细无遗的精湛描绘:墙体上因陈旧而剥蚀的油漆,残缺处露出内里的红砖与灰缝,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此时的墙就有了象征意义,作品的整体也象征了新时期艺术家自我觉醒要突破重围上下求索的风貌。

另一幅画也是如此,面对一位模特位于画室的一隅,徐芒耀从房顶画起,一直画到画家自己的手上和脚上。这样的画面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的视点作画的方式,整个画面呈现一种移动中视觉感受,这种只有在中国画中才有的移动散点透视方法,给人一种奇特的视觉体验;徐芒耀还尝试改变传统的运用固定焦点透视法作画,而是在作画时分别用左右眼观察,画面就呈现了叠印的另一番景象。油画真实细腻的语言加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这些有益的尝试为写实油画开辟了与众不同的新天地,这些作品也成为这一时期都市人、城市文化和油画艺术创作的象征。

艺术即象征,任何艺术形象都将作为中介,喻指特定的抽象意蕴和内心冲动而成为一种象征,象征更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在绘画中也为人们所接受。当我们试图描写在都市里人们的生活,自然而然会想到象征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个体心理特征是怎么样的呢?

笔者在近期画了系列油画,或多或少揭示了都市机体的诟病,带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而心理的和心灵交流的沟通却愈离愈远……

二、都市题材象征主义绘画语言探索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享受着她的美好,人们在充分利用现代文明带来生活的种种便利,也构成了压抑心灵的城市病。纷纷扰扰的城市生活则使人们渐渐习惯了盲目和盲从,灯红酒绿的都市让人慢慢变得浮华和疲惫。

科技的进步促成了生产力的发展,其直接的产物便是各种工具和机器的产生,而这些“用具”都是一种精确设计的物化结果。而现代城市中的所有动荡性因素的一个直接快照便是汽车的出现和普及。汽车以及随之而来的道路的遍及和拓展就像血管和神经末梢将触角伸向城市机体的每寸土地。我们通过画家徐芒耀教授的作品《我的梦系列一汽车》来具体分析这一影响。

徐芒耀的这幅作品创置了一个超现实的场景,画面的整体被一辆现代的轿车充斥,轿车呈现出典型的现代设计感,并具有精巧的复合材质的特点,同画面背景中粗糙石材形成鲜明的冲突,艺术家仿佛在刻意强调这一材质的对照。高质量的复合材质是由现代工业所孵化出的,体现出掌握高科技的现代城市人精准而严密的思维模式,汽车的封闭性又将每个单体处理成石膏的质感,即是对某种疏离感和孤独状态的隐喻。在毫无生机的现代工业材质人因固在内,形成相对与世隔绝的状态,因而在高速的流动性中,个人却仍始终保持着孤立的处境。画家故意将车窗打破,露出部分驾驶者的肖像,然而却将之的裹挟下,人的自然面目已然消退,对功能性和目的性的依赖已经改变了人的存在意识,并在画中的石膏人像中得到投射。在汽车的后半部分,一个真人的背影一头扎进汽车之中,与其说是扎入,毋宁说是被轿车裂开的表皮形成的大嘴所吞噬。艺术家仿佛在以此反思现代城市与日俱增的模件化和规则化对人之自然本性的冲击和异化。个体人和汽车已经不是简单的单向的使用关系,汽车的遍及和速度的提高拓展了城市的边际,也加强了城市人口的流动性,而城市的扩张又颠覆了以往稳定的居住群落,人际间的交往空间变得宽泛了,同时也更为动荡了。作品中的汽车象征着一个巨大的不断向前运动的城市机体,人的个体意识被焊入其中,而出现了强烈的矛盾。

“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主张,一个艺术家并不需要有更多想法,油画艺术家只需不懈地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最擅长的手段在画布上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徐芒耀如是说,诚如斯言。

三、象征主义对写实油画创作的启示

象征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笔者通过自己的作品《结束在开始之前》来更为直观地谈论这一点。

作品中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与其说是一对,毋宁说是两个典型的都市青年。他们看似关系暧昧,可能相熟已久,也可能只是路人。他们的衣着十分典型,就如同我们身边的朋友或街头巷尾的普通行人。城市的标准化在衣着上亦有体现,女人的发型往往是城市生活趣味的风向标,拥有同样款式发型的女人似乎在标明其价值和审美取向的社会认同,城市文化的丰富性和整一性就在于它既倡导主流,同时又能包容边缘,而无论边缘和另类文化同主流多么格格不入,它仍然被无可奈何地统一在城市文化的整一形态下。画面中的女人只是被描绘成背影,而男人则面对画面,他的眼神不经意地瞥向女人。这一瞥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就仿佛我们行走在大街上冷淡又不乏兴趣地大量着匆匆而来的他人,这种状态是城市人的特质,在农村生活中,人的日常环境永远是自然以及熟人,人们不会刻意抑制自己对周遭的兴趣,因为周遭的一切对于人来说如此熟悉却又极为陌生,人们不会担心自然会采取一种逼迫的目光来回应人的好奇,人的想象力和思绪会因此得到释放。而在城市中,人的意识和心理都趋于规则化,推理化,因果的逻辑假设就如同被制造出的工具那样指导着人们生活的目的与效果,因而,无论走在城市的街道或是置身公共场所,人始终是被规定在某一特定意义的活动之中,大家的感受彼此趋近,因此,人们很容易揣测别人思维方式,因为大家就是被置于这样一个整体的框架之内。对于思维方式趋同的认同也带来交流上的自我克制,人们都认同于城市中人之相对独立和保持距离的规则,因而会遵守这一共识带来的客观效果,人之间的距离感相对稳定,人们不会贸然突破这一城市的交流礼仪和秩序而冒成为异类的风险。于是大街上的人们之间不再会有全身的凝视,更多的是眼角的匆匆一瞥。画面中女人的背影暗示着某种诱惑,但她似乎全然没有去迎合男人瞥来的目光,仿佛旁若无人,而画面并没有变现出一个具体的现实背景,这也恰恰构成城市人的真实生活心理,身处城市的何处角落并不重要,因为,城市的模件化和标准化令每一处都极为相似,包括人自身。endprint

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心理塑造起了个体的性格气质,人同城市不再具有一种浪漫式的疏离关系,尽管有时个体仍然感到孤立,但孤立依然成为城市心理的典型特质而普遍存在。当人们走进美术馆希冀找寻心灵慰藉的时候,对美术作品充满期待,在离开之时就有了无穷的回味。康定斯基把美术家厘定为一种具有“秘密视觉能力的人”。这也是鲁迅先生所倡导艺术家是先知先觉的人,能洞察心理深处,预知未来发展。

再如笔者的作品《绿墙的房间》尝试着做一些语义错换的结合,画面里看似平淡的同性之间的亲密却令人联想起某种隐喻,表面亲昵的女孩却又让人怀疑是在窃窃私语,置于环境中出现裂痕的玻璃器皿,仿佛暗示着两者关系的另一种可能。城市中的两性关系已不再纯粹,如同他们的生存环境,无法触摸自然的自由与奔放,即便肢体上的亲密也无法逾越心理上的鸿沟,城市人之间的关系,眼见未必是实,在这个机体组织范围内的人群不得不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找着另一片喘息的空间。我艺术创作上画面语境的错换,意在打破先入为主的认识,画面中没有倾向性的将两者的关系进行描绘,而是一种客观的呈现,让观者不断变换自己的感知并享受观看过程中思绪上的此起彼伏,相信观者对待同一作品所引起的反应都必定和自身经验或记忆交媾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语境,最终画面的意义是很难断论的,更多的是一种隐蔽和显现的过程。这也是城市题材作品所特有的气息:平淡静止的表象下涌动着瞬息万变的生机。

如果把艺术家的创作思路、作品表现的对象和观众感觉联系起来考察,把着眼点放到观众身上,看看他们的反映,来反作用于主观的创作动机,这是接受美学的研究内容,用于检验和调整画者的最初想法和感受,寻找艺术创作的规律。

让我们来看艺术评论家从观众的角度说出了一番评论的话: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城市里,比如在地铁,人们挤作一团,虽然挨得很近,却又相隔很远;手机拉近地理上的距离,但住在对门的人却不相识,汽车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但把人关进‘铁笼而无法自由的行走体会接地气的乐趣。面对这一切,人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而艺术家看出了差异,并运用绘画的手法营造对比和统一的法则,正是画者希望看到的,与绘画对象不经意的肢体语言给观者的信号不谋而合,又涉及心理学的层面。

“你看,两个十分亲密的伴侣,她们在同一特定的环境中,表情动作是有差异的,一方面适应了艺术表现需要变化的法则,(这是艺术家与生俱来就要考虑到的),另一方面也是人的个体差异的细微变化,显示了潜意识的肢体语言。她们的神情显然不会在谈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一个无奈和一个惊愕的表情,似诉心中无限事。两人的动作也是有很微细的差异,同样坐着,一个脚踮起来,‘心仿佛被悬空,一个朝相反方向架起了二郎腿,分明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一个的双臂无力无助,一个坦然静怡,然而她们脚下的衬布,却又相反呈现平展和搓揉,我们将所有的形态都赋予一种象征意义,门象征什么?一个是敞开心扉‘释然了,另一个是自我封闭‘纠结起来……艺术揭示了问题,不需要有答案,无解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整幅作品表现了城市个体人心理意识的共同趋向,也是不同价值观、情感以及习俗的涌动和冲撞。表明城市人的生存态势将同其所处城市的社会环境保持一致,个人缺乏自由的选择权,他要么适应其身边的城市环境,要么转而被纳入其他的城市区域之中,要努力学会释放心灵学会生存。”

专注于自己的油画技艺,潜心创作,培养自己艺术的直觉,也很惊诧理论家有那许多说道,这也许欣赏者的深入感悟,其分析是有道理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画家创作——油画作品——观众评论,都需要学习和提高,这种认识的提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功夫在画外”。

如今的人们已经被卷入城市这一整体的心理概念之中,心灵的每一次震颤都由城市的心理所驱动,但个体却无法去确定所谓的城市心理,因为他们自身已经被城市所吸纳,是肌体中的一个细胞,运动过程中的一股推力。尽管个体并不自知城市进程的最终目的,但最终,城市或许是人类意识的一个最终幻想,在同自然和自身能力的不断认识和确定中迫切地想要求证最终的可能范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人也意识到自身不断地被城市所规范,高架路宛如水泥森林中的河流,和绿地,水面都保留了原始的浪漫特性,地下轨交四通八达为地面的完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也是油画艺术永远的主题。

油画艺术表现的象征意义在当代艺术的流程中已经形成了不可抵挡的势头,特别是新时代的油画家们,他们的作品象征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一群体不仅具备在学院所学到的写实能力,还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更具有前瞻性和深刻性,表达了油画家们对自身所处时代和社会的观察、理解和感悟。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孟春蕊)endprint

猜你喜欢

油画艺术家艺术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岁月长又长》(油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