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与融合: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艺术风格研究

2015-01-09李鸿明

文艺争鸣 2014年8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学派动画电影

李鸿明

动画最早流传于日本,作为一个名词出现是在1917年,由日本理论界界定的,当时的范畴只是局限于用线条描绘成的漫画作品。所谓动画电影就是人们俗称的“动画片”,其概念范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的百科全书电影卷中将动画电影界定为:“卡通”,其含义是活动漫画。主要指的是以图画形式来动态的表现故事情节和内容。动画作为艺术表现形态之一,流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纵观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分析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不难发现,其中都富有民族艺术风格,诸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天书奇谭》《山水情》等。这些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取材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塑造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体现了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也因此获得了国际动画界的认可,并且被誉为“中国学派”。这既是对我国动画电影艺术成就的肯定和支持,也指明了我国动画电影民族化发展道路的方向。“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高峰期,是民族化创作道路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成功在于坚持了对本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扬,保持了中国艺术独有的灵动感与意境美。面对当今中国动画电影尴尬的现状,我们应该重新体味中国动画电影曾有的魅力,重建自己的民族艺术风格。中国学派想要在国际上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打造出带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动画电影。作为新世纪中国动漫行业发展的一个标杆,它又引领着当代动画人踏上了重振“中国动画学派”的未来之路。在中国动画全面进入文化创意产业时代、3D时代的今天,“中国学派究竟该如何传承?对于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中国动画而言,深入探究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艺术风格是每位动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意义。

一、中国学派动画电影走“民族艺术风格”的雏形

(一)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发展背景

守望动画的精神家园,在五彩斑斓中用理性之光去开启历史隧道,人们往往会从发展史的角度赋予动画诞生的时间原点。从动画电影流入我国之后,我国的动画历程发展过程中有过两次高峰阶段。从1949年到文革之前,我国出现的动画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画电影精品且在国际上享有名誉,诸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牧笛》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融入了一些民族传统艺术元素,在表演过程中都充分展示了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进而也就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学派”。

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对世界动画电影的贡献可谓瞩目,难得的是历经80年发展,一代代动画电影人对展现民族艺术风格,保持着高度的自觉。20世纪50年代初,见证了建国盛举的艺术家聚集上海,他们以极大的热情,促发了中国美术影片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大银幕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片标,成为高品质民族动画的代表。中国动画电影的另一个高峰期则是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的国产电影层出不穷,且内容丰富多样,当时的动画电影可谓是百花齐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的动画电影也都呈现了民族艺术风格特点,诸如《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经典作品。

(二)中国学派动画电影走“民族艺术风格”道路的提出

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高科技的出现,国际上动画电影文化内容越来越丰富,且大众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而我国作为民族大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动画电影发展有着无限广阔的前景,具有很深的发展潜力。直到1956年,导演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也正是这句口号,带动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在“探民族风格之路”提出后的第一部作品是《骄傲的将军》,它取材于我国的古典成语“临阵磨枪”故事内涵,其中融合了我国诸多的民族元素,如:动画电影中将军的形象都是借鉴戏曲舞台的脸谱,里边的建筑物的风格都是我国传统的青砖碧瓦、瑶台琼室,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盒戏曲的相融合展示等,以此来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这部作品的出现从内到外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民族艺术风格,使得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的动画界形成了独特的特色:中国学派。之后,在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中,开始不断探究“探民族艺术风格之路”的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出现的中国化的动画电影被国际人誉为“中国学派”,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出现不仅仅代表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被认可,而且还为中国的动画电影发展探究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从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开山之作:《骄傲的将军》至今,动画艺术家们在创作动画电影时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题材,借鉴民族艺术风格来展示,从而使得中国的动画电影艺术都深深印上民族风格的烙印。

二、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民族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民族艺术风格的内涵及意义

“风格”在我国辞海中的解释为:“风格是文艺作品艺术建筑所表现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风格属于是时代性的某个地域或者流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观众需求性。民族风格属于是独特性的艺术特征,是一种固有的文化,包括:民族精神文化、民族的情感特征等。可以说,无论是任何的艺术作品都需要一定的民族风格元素,动画电影作为艺术范畴之一,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在借鉴西方的创作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的民族元素,诸如:传统文化、地域风俗、大众的审美习惯等,使得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得以发展并在国际上占了一席之地。

动画电影的民族艺术风格决定着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而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艺术形成也需要诸多的因素,如:民族社会环境、文化传统、民族风俗习惯、语言表达等。可以说,民族风格在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一定的意义,具有很强的探究性。作为动画电影“中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导演特伟先生,他的一系列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家喻户晓。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用于动画制作,无论在风格还是技术上,都是世界动画史上的一大创举。

当前中国动画电影陷入创作低谷和方向迷失的困境中,正是因为在动画创作中忽视了民族风格的时代特色,中国动画应该将现时的自我真实的自信地通过动画艺术进行表达和展现,这才实现了动画作为一门艺术的真正意义,也是中国动画的真正价值所在。民族艺术风格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问归,而应该是当下民族性的展示。动画电影民族艺术化创作不能拘泥于狭隘的历史传统,也应该着眼当下,对民族性的关照应该横跨古今。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又要审视当下的现实。以现代为土壤,以传统为养分,从而创作出与当今社会审美相适应的,能够展现民族风貌的动画电影作品。endprint

(二)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动画是一种文化,她在结合了本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之后所产生的力量和成就在世界上享有巨大影响力和意义。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本身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责任有一大部分是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在国际一直享有名誉,其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对民族艺术风格的传承和挖掘,注重对高科技技术的结合。可以说,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不仅仅是单一的追求视觉表现手法的创新性、个性化,而且也注重对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的追求,二者相结合打造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特有的民族艺术风格。如:备受国际喜爱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花木兰》,根据我国的民歌“木兰辞”改编而成,其动画电影中的音乐、人物特征都采取我国古代的乐器和服装特征来表现出来的,这一点不仅说明中国学派动画电影追求现代科技技术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结合,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传统文化已经走向国际,受到了世界的认可。对此,美国迪斯尼公司也推出了动画电影《花木兰》,这部影片依然发生在中国北魏时期的战乱年代,但是那个崇尚中国孝道的中国古代女孩却摇身变成了一个追求自由、冲破束缚的美国现代女孩。也就是说美国的动画电影虽然在题材上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人物形象,但却注入了美国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以此来体现其民族风格。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民族传统文化与动画电影相结合是一条可行性的发展道路。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文化一直都在兼容并包地融合各民族的文化,我们先辈更是明确地提出过“洋为中用”的口号,在长期的民族动画创作中,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基调下,中国产生了很多的动画作品。可惜的是,我们的动画电影艺术在创作这方面缺乏突破精神和整合创新能力,反而让西方的创作一次次用作品感受我们如何去开发自己的文化。我们只有打破内心的固有思维,用现代意识去大胆想象,融合娱乐性元素与大众化趋势,让动画电影充满了创新精神的想象,中国动画电影艺术才能获得新生的灵魂、昂扬的生命力。

(三)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民族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

回顾历史,从1926年至今,中国动画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穿梭在时间的坐标中撷取每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节点,流逝的光阴见证着几代动画人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动画撷英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水墨氤氲的动画形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同时,中国动画人不断将传统艺术进行动画形态的创新,将戏曲、剪纸、皮影戏等古老艺术与动画创作相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艺术的弘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历史作用。

1.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从产生时就已经塑造了我国民族化的风格,追求的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式的动画电影。“艺术家们感受到的痛苦、焦虑、欢乐、感悟的天命和必须担当的使命,使他们不断地用艺术形式的创新去呼唤新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是创作家个人是对社会的一种感悟和体验,属于是生命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方式。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渊源,其传统道德一直在社会的变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学派在创作动画电影过程中其思想受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开始追求社会规范,来体现“善”。这样以来也就促使了他们的动画电影创作带有一定的民族风格,诸如9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动画电影《自古英雄出少年》讲的是古代少年怎样励志成才的故事,反应的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再如动画电影《三个和尚》以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谚语创新改编而成,反映的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人员共同合作过程中个体的自私、推卸责任等心理。与谚语不同的是,动画电影《三个和尚》在最后增加了一个新的片段:三个人合成一条心,任何事情都迎刃而解。这样改编后的故事意义远远超出了谚语的意义,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同时也就很自然地凸显了传统文化和道德。可以说,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根深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之中,而儒家思想追求的是“文以载道”,注重社会责任感,进而也就影响了人们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形成㈣。

2.区域民族性格的表达艺术形式

我国区域的不同使得民族风俗、习惯特征等都有着不同之处。艺术作品作为文化范畴,都带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动画电影是艺术作品的一种,它也属于文化的载体,有着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可以说,区域民族性格的表达形式促使了动画电影民族艺术风格的形成。所谓民族性格指的是: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它的内容在于民族观念、民族性、基本的人格特征。一般来说,民族性格的表达形式能够映射整个民族特有的认知能力、审美标准和民族特征。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在这种背景下创作,无论从造型还是故事的构思过程中都会受民族性格的表达影响。我国民族性格展示出来的一般都比较“和”,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在展示中也很少有激烈的感情和大悲、大喜的结果,他们往往会根据人的思维设置一个感觉比较合适的结尾,来给予观众以空白,让观众去思考。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动画电影,其内容虽然有些悲剧,但是结尾二人双双死去,并化作一对蝴蝶,想追相随;再如:《哪吒闹海》动画电影,哪吒为了当地的百姓自杀,当时他说出的话无不让人震撼,但是故事并没有因为哪吒死亡而结束,反而是哪吒死亡之后,其灵魂得到了太乙真人的帮助,化作成莲花人,还练就了一身的本领;还有《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他大闹天宫失败并被抓住后,放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用三昧真火烧,不但没有烧死,反而练就了火眼金睛等。这些动画电影的创作都较为重视民族性格的表达。儒家传统思想讲究“中和”,其民族性格也相应的是“中和”,在这种背景下,也就造就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民族艺术风格的形成。

3.大众审美观念的影响

艺术作品本身创作出来就是为了大众审美需求的。尤其动画电影作为视觉性较强的艺术形态之一,其创作的结果就是为了展示给大众,激发大众的欣赏共鸣,提升一定的艺术修养等。可以说,大众是检验动画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这样以来,动画电影的创作和构思都需要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即:在大众审美观念的基础之上创新动画电影。我们知道,民族背景的发展不同其大众的审美观念也不相同,如:东方人注重生活,欣赏具有现实意义的电影作品,而西方人则好奇心较强,喜欢冒险,欣赏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而这些都决定着动画电影的创作思想基调。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其大众更多的是中国人,我国观众受传统文化和道德影响颇深,喜欢一些教育意义的动画电影。这样以来就也就促使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无论是取材于民间传说还是神话故事,其内涵都带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而这些都是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中特有的。如摄制于1983年由胡进庆导演的《鹬蚌相争》,是我国水墨剪纸动画的代表。静静的湖水中,鱼儿穿梭其间,湖面一叶小舟上端坐着身披蓑衣的老渔翁,古筝弹奏出潺潺流水的声音,阵阵清脆的鸟叫萦绕于耳畔。在这部根据“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改编而成的水墨剪纸片《鹬蚌相争》中,用富含哲理的情节、平缓抒情的镜头、优美细腻的笔调营造出一种特别的诗情画意。影片在追求水墨艺术效果上,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不但把中国水墨画那种既状物又传神的笔墨技法体现在影片的形象中,更把我国写意画的美学思想糅合进去,给人以清新淡雅、隽永别致艺术美的享受,将我国水墨剪纸动画艺术推向了顶峰。总之,“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在一定时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趣味中都表现着社会文化心理。”大众的审美需求决定了动画电影作品的成功与否,在大众心理期望和审美观念民族化的背景下,其动画艺术家创作动画电影也就很自然的带有民族风格。endprint

三、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艺术风格借鉴和运用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动画就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尤其注重对传统绘画、民间故事、京剧、剪纸等民间艺术品的借鉴和运用。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及国外优秀文化加以吸纳创新,中国派动画电影获得生命之源,并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了许多为观众所喜爱的作品。

(一)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文化渊源,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文化流传下来,且具有很深的影响。就传统民间故事的内涵,恩格斯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即:他认为“民间故事能够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力量和自由,激发起自己的勇气,鼓舞着自己用双手去追求幸福”。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产生的,其内容都带有一定的民族传统美德和情感,流传几千年,一直很受大众的喜爱。动画电影作为艺术形态,想要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和喜爱,就必须对动画电影的内容注入一定的精神内涵,而民间故事成为动画创作最好的源泉。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在选材上大都借鉴了民间故事,借以来促使动画电影在情感上诱发大众感动、教化等。如:最早拍摄的动画电影《一幅侗锦》,选材于广西的民间故事,讲述的是家庭贫困的劳动人怎样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双手过上了美满的生活。这样的民间故事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希望,同时这样的故事结果也是每位劳动者的心声。再如:《半夜鸡叫》动画故事,选材于民间故事,讲述的是周扒皮为了让工人早点干活,半夜自己学鸡叫的故事,这个作品,对懒惰、刻薄的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指出了只有靠自己劳动才能够走上光明的道路。这些动画电影都选取民间故事为题材,在艺术形象和内容中赋予了一定的精神内涵,从题材凸显了民族艺术风格。同时,民间故事和动画电影带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都富有很强的想象力。如:民间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为了吸引大众在表达过程中会带有夸张的成分,而动画电影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在动画的处理上也就富有一些想象成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动画电影选取民间故事为题材还在于其一,其创作思维不受任何的限制和制约,只需对民间故事进行丰富即可;其二,民间故事本身带有很强的影响力,将民间故事以动画电影的创新形式来展示,从视觉上能够冲击大众,鉴于大众对民间故事的熟知感,对于动画电影能够很快地接受和认同。这些因素都造就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民族艺术风格的形成。

(二)对传统绘画艺术的融合

动画电影最初的形成是鉴于绘画的基础之上的,从某个角度来说,绘画直接关系着动画电影中人物形象和画面品质的形成和展示。就是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其动画电影在创作过程中仍然离不开绘画。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对绘画技术进行了融合,即:借鉴绘画会面的创作技法来创作动画电影,从而使得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电影作品都包含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术。如: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就融合了山西壁画和年画的创作技巧,即:以简练的线条和颜色来进行勾勒人物形象,以线条的长、短、曲折、平直来刻画大海的变化,而这些技术都是民族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创作技巧,绘画技术与动画电影创作相融合,塑造了带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人物形象。此外,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而动画电影中对此也有体现,如:《三个和尚》动画电影,其作品的构图很是简单,色彩的选取也叫清淡,背景则只用空白衬底,这样黑白融合的创作手法是绘画中的精髓,进而在以某个道具或者动作来填充空白,赋予人们想象和感悟的空间,达到了虚实融合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写意风格,从而展示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特有的民族意境美的风格。

(三)对民间工艺美术的运用

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大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种类更是多种多样,与动画电影相关的除了绘画还有工艺美术。中国学派的艺术家在创作动画电影过程中对于民间工艺美术也有丰富的参考和借鉴。在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中,其最早展示的是:木偶动画、皮影动画、剪纸动画等,这些动画都借鉴了民间工艺美术,如上个世纪我国动画电影中的《神笔》《崂山道士》《曹冲称象》等多部优秀影片借鉴了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木偶、泥偶,动画电影《鹬蚌相争》运用剪纸的工艺美术创作手法,将硬朗的曲线柔和化展示,使得动画电影的人物具有一定的中华韵味。为我国动画电影开创了不同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其新颖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很多国内外人士。同时,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对皮影艺术也有借鉴,皮影作为我国民家的艺术美术范畴,其皮影造型大方诀窍,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图案效果很强,带有一定的视觉性,动画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皮影工艺美术,借以来超出皮影给予观众的冲击力,展示动画电影中的民族艺术风格。如:《桃花源记》动画电影,选材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在创作上将皮影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完美地展示了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四)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共融

戏曲艺术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艺术,其京剧有着“国粹”的美誉,它融我国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身,表现了很强的叙事性的特征。中国戏曲学院舞台新媒体艺术系主任于少非认为,戏曲动漫在中国动漫中独树一帜,未来戏曲动漫将成为动漫家族的一支“异军”,发展前景光明。戏曲题材的动漫作品具备三方面优势。首先是品牌优势,中国拥有广大的戏曲戏迷群,戏曲本身就有品牌效应。第二是民族效应,戏曲剧目的故事、题材及叙述都非常经典,在此基础上稍作改编,就能获得很好的动画故事。第三为题材优势,因为每部戏都有自己稳定的戏迷。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其内容也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对此,在创作过程中,动画艺术家尝试着将动画电影创作与传统戏曲艺术相融合,展示出戏曲美学方面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这样以来,也就使得中国学派动画电影与传统戏曲艺术实现共融。如: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造型方面,动画电影充分地运用戏曲中的脸谱艺术,来使得戏曲人物和动画电影任务形象的一致,如:红色代表着忠诚,白色代表着奸诈,紫色代表着干练等。如: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造型就是直接将戏曲中孙悟空的脸谱搬过来使用,还有设计的一些台词、孙悟空耍金箍棒的动作等都和戏曲如出一辙,只是以电脑技术对戏曲的情节进行了程式化的发展。再如:动画电影《三个和尚》中和尚们上山挑水的情节,其电影中并没有设计让和尚们一步一步地去盘山挑水,而是以空白的背景,和尚们左走走,右走走,转身,再走走便到了山顶,这个连贯的动画动作就是运用了戏曲中的简洁、神似、虚拟等美学特征和技术,从而使得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创作展示出民族艺术风格。endprint

(五)借鉴传统民族音乐

动画电影作为视觉和听觉相融合的、冲击力较强的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是离不开背景音乐的。可以说,音乐是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知道,中国学派追求的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一意境美。而只有画面和音乐的相融合才能够促使动画电影内容展示出意蕴悠长的感觉。可以说,音乐是动画电影的载体,具有传达语言和充实画面的效果,同时音乐能够很好地引导观众进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引发观众与动画电影的共鸣。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无论是取材、人物刻画都借鉴了传统文化,同样,在对音乐的选取上也是重点放在传统民族音乐,进而来相应地展示出中国韵味的动画电影,增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如:《哪吒闹海》动画电影中的音乐则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乐器编钟,其音色带有强烈的中国韵味,其中有李靖弹奏古琴的情节,其音乐则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再如:《泼水节的传说》动画电影中的音乐则选取了傣族的民族音乐,以民族音乐配以民族故事,能够更好地凸显民族艺术,展示动画故事的完美艺术。还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电影以蒙古音乐为背景,来展示民族风格;《阿凡提的故事》动画电影选材为新疆的民间故事,其音乐也借鉴了维吾尔族所特有的民族乐器,比如达卜、大铜角和萨塔尔,做到音乐风格与故事画面的统一。这样,多方位的借鉴民族元素,从而使得整部电影作品呈现出民族艺术风格,增强艺术魅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中国的动画电影艺术能够在20世纪60年代走向国际,取得成绩,被世界动画界誉为“中国学派”,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中国学派”唱响的是时代的号角,它坚守着“走民族艺术风格之路”的朴素信念,从内容和形式上决定了中国动画片的未来发展面貌,它的提出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展重估、科学认识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之林中的文化体系,以便更客观、更正确地沟通中外动画的关联并把握其规律,是发展了的“中国学派”。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人们的审美需求、动画界的变化等都强调了“创新”,而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历史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我国文化渊博,其传统民族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将中国民族元素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展示,打造出中国民族风格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此,笔者认为,中国学派动画电影的民族艺术风格展示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伸,更是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动画的民族化发展道路应该在学习中坚持、在融合中执着、在发展中继承。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动画电影的高科技,我们需要的是在借鉴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动画技术。解决中国动画现时创作中的民族性一定不能脱离现代性,只有在全球化语境下,赢得观众、市场、口碑,动画的民族化发展才是有意义、有生命力的。在当今动漫创意文化产业转型的历史新阶段,历史的经验也清晰地预见到了在任何时期“中国学派”对本土动画的精神需求和认识期待,确立了中国动画艺术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只有在世界动画史上确立自己独特的地位,才有可能为中国今后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学派动画电影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