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
2015-01-09张晶马紫微
张晶 马紫微
摘 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对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任务。为促进这一任务的完成,从分析现阶段东部煤电化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入手,找出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经济结构与产业政策方面、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生态环境方面、人才短缺方面的制约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东部煤电化;资源型城市转型;非煤替代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052-02 作为一个以资源型城市构成为主的北部大省,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经济区产业集群建设,有利于延伸以煤炭为基础能源的产业链,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接续替代产业和循环经济,构建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道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发展指导思想,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移,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一、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黑龙江“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东部煤电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增加资源储备,稳定煤炭产能,巩固煤电生产,调控焦炭产业,加快发展煤化工等接续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冶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林木产品加工等非煤替代产业,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一)煤炭生产方面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重点建设项目中,煤炭项目为23项。重点推进鸡西矿区的杏花、东海、合作、永庆一区等项目,鹤岗矿区的新华矿井等项目,双鸭山矿区的东荣二矿、三矿、集贤矿、朝阳露天矿、东荣四矿、顺发矿和七星河南矿等项目,以及七台河矿区的向阳立井等项目建设。力争通过煤炭项目的建设,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煤炭资源,增加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
2012年,国内煤炭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经营规模继续扩张,速度放缓;二是煤炭产量继续增长,增速下降;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债务负担加重;四是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五是煤炭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煤炭市场一直维持在低位运行。2012年1—11月,黑龙江省煤炭产量8 267万吨,同比下降8%;销量7 102万吨,下降10.2%;铁路煤炭运量4 676万吨,下降13.7%。11月末,全省煤炭库存674万吨,同比增加49万吨,比年初增加195万吨。2012年,鸡西市原煤产量2 537.28万吨,双鸭山市原煤产量1 757.90万吨,鹤岗市原煤产量1 739.89万吨,七台河市原煤产量1 554.72万吨,分别位居全国2012年原煤产量前100名产煤市的32名、48名、49名和54名。
2013年煤炭市场走势延续着2012年的趋势,1—9月,黑龙江省煤炭产销双降,累计煤炭产量5 615万吨,同比下降21%;销量4671万吨,下降20.2%;运量2 882万吨,下降25.8%。9月末,全省煤炭库存592万吨,比年初增加65万吨,增长12.3%。受此影响,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大。
(二)煤化工产业方面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重点建设项目中,煤化工项目为21项,在“十一五”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期间一批大型煤化项目陆续投产或开工建设。
1.双鸭山市:依托双鸭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了14平方公里新型煤化工产业园,建龙焦化、龙煤航天30万吨甲醇等一批重大项目在积极开展。2012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6.9亿元的双鸭山龙煤天泰年产10万吨煤制芳烃项目是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实现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延伸煤炭产业链的关键项目之一。该项目采用目前煤化工领域领先的BGL造气技术,利用双鸭山市本地出产的富油煤,从中提取混合芳烃、焦油加氢、石脑油等工业原料,市场前景看好。双鸭山市开工建设的51 个煤电化项目总投资达到121.7 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78 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双鸭山市煤化工产能将达到500万吨。
2.鹤岗市:2012 年,鹤岗市共实施投资185 个千万元以上项目。从在鹤岗市工信委调查来看,目前,规划面积2 321公顷的鹤岗市煤电化工产业园区现已入驻企业33 户,已建成投产的项目11个,开工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571亿元。鹤翔煤化工公司投资6.5亿元的100万吨焦化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龙煤东化公司投资58亿元的104万吨化肥项目、河北汇源制焦炼气公司投资16亿元的宝源焦化公司100 万吨焦炭项目等多个项目也正在建设当中。
3.鸡西市:作为省级煤电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省级开发区的鸡东县,一期规划面积175 公顷,设立3个特色产业园,计划投资57.5亿元,新上13个项目。全部建成达产达效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
4.七台河市:七台河市的焦化产业非常具有优势,全市有12 家大型焦化企业,同时,七台河市又建设了如助剂添加剂项目、宝泰隆60万吨煤焦油项目、恒益电气项目、隆鹏煤气多联产项目以及龙煤控股集团龙盛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等。
(三)电源和电网建设方面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重点建设项目中,电力项目为19项。
1.电源建设:大唐七台河二期扩建项目已经完工并通过复检验收;龙煤鹤岗立达矸石热电公司投资60亿元的90万千瓦矸石热电项目、华能鹤电公司投资56亿元的120万千瓦发电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双鸭山友谊生物质发电、大唐太阳山和太平风电、饶河大顶子山风电等项目并网发电后将使双鸭山风力发电总装机量达到55万千瓦,处于全省领先位次。黑河市与国电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建设大型煤电化工联营项目,建设从煤矿到坑口热电站再到化工生产的大型项目联合体,项目估算总投资178亿元,建设年产240万吨煤矿,分两期建设热电联产大型坑口电站及化工产品,预计2015年煤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在电力、热力、蒸汽等方面形成新的生产要素优势。鸡西煤矸石电厂扩建工程项目已投入生产。endprint
2.电网建设:《500千伏佳木斯-绥化-哈尔滨输变电工程》、《500千伏集贤-庆云-方正输变电工程》于2013年6月已经进行了竣工运行。500千伏鹤岗输变电工程已列入2014年电网基建大中型项目开工计划中。
(四)非煤替代产业方面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重点建设项目中,非煤替代产业项目37项,总投资853.3亿元,“十一五”期间已投资273.1亿元。这些替代产业项目包括装备工业、食品工业、冶金工业、材料工业、化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
1.新材料工业。新材料产业将重点放在了发展10个产业群,包括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群、硅基新材料产业群、半导体照明材料产业群、聚烯烃改性材料及工程塑料产业群、精细化工材料产业群、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群、石墨材料产业群、新型陶瓷材料产业群、新型建筑材料产业群、新材料装备产业群。
2.冶金工业。冶金工业将重点放在建设高附加值钢铁项目。其中,双鸭山建龙集团的100万吨无缝钢管和10万吨铸造加工项目、鸡西北方制钢公司300万吨钢升级配套工程、佳木斯100万吨电解铝项目、七台河市200万吨中宽带钢等项目正在建设和陆续投产过程中。
3.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生产经营规模化,建设以绿色特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集群。益海米业100万吨水稻深加工二期工程、萝北兴泽集团年处理100万吨玉米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4.林木产品加工业。重点推进了佳木斯100万吨纸浆、汤原纸业15万吨高档纸和世茂集团纸浆、原纸等项目建设。
5.装备制造业。依托佳木斯煤机公司和鸡西煤机公司,开发生产全断面、大功率隧道掘进机、圆形巷道掘进机、大功率电牵引高产高效采煤机、刨煤机,重点开发500万吨/年级和1 000万吨/年级大功率采煤机和重型掘进机等大型高产煤矿井下综合采掘设备,实现大型采煤、掘进机械本地化生产,提高市场占有规模。
二、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经济区各产业集群大力建设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与障碍,阻碍着煤电化建设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不合理
与全国相比,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仍然是相对落后的传统经济发展格局。在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其经济和产业结构存在着主导产业作用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二元经济矛盾突出、没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等问题。并且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区域竞争优势尚未形成;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严重,不能满足区域发展要求;重化工产业结构导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难度较大。
产业政策也同样存在问题。一是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政策系统,从而影响了产业政策实施的良好效果;二是专项政策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各产业部门的政策落实和实施;三是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在实践中过多的运用行政手段,导致干预效果欠佳。
(二)金融服务体系潜在的问题
东部煤电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需要金融系统发挥其服务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金融服务体系潜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东部煤电化建设的发展。
1.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优惠政策相对较少。自2008 年至今,仅有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鹤岗四市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金融合作协议,其他两市未有机会合作。各家金融机构贷款的对象主要局限于传统煤炭企业,锁定性比较强,对于其他新兴类型企业的贷款限制仍然很多。
2.融资渠道单一。区域内企业外源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却存在着一些客观障碍,限制了贷款数量和贷款对象。间接融资平台建设水平不高。区域内已发行的债券均是以城市投资建设公司名义发行,煤电化企业自身债券融资尚未实现,同时在股票融资方面进展不大。
3.企业信用评价等级低。煤电化基地建设投资周期长,需要长期资金投入。但是,由于企业信用等级偏低,再加上担保机构实力较弱,通常企业获得贷款的担保期限较短。
(三)生态环境问题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经济区大步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一,地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有可能使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提前出现,特别是采空区的不断扩大而引起的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第二,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域内粉尘量不断增加,对该地区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第三,煤电化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水资源建设,会使某些区域内水资源短缺。第四,煤的深度开发致使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增加,对农业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第五,黑龙江区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地区之一,由于利用不合理,保护力度不够,使水土流失严重。第六,生产生活污水的不断排放,使水资源污染,使湿地受到威胁。
(四)煤电化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分析历年来煤电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变化情况,发现人才变化无明确的规律性,人才总量不稳定,流动性强。煤电化专业技术人才进入该产业的速度低于煤电化项目的建设速度,随着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项目的建设实施,对人才的需求会逐年递增,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近几年传统煤炭产业的发展形势不被看好,使得一些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大了人才缺口。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缺乏科研带头人,不能保障技术创新与科研攻关。
三、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建议
(一)调整经济结构,完善优化产业政策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合理布局。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城市相对密集的地理优势,形成以鸡西、七台河、双鸭山和鹤岗四大矿区为中心,西至佳木斯,南及牡丹江的能源、煤化工产业区域,发挥优势产业集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煤化工项目一体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大力建设高附加值的现代高科技煤炭深加工大型龙头企业,起到经济引领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东部煤电化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四大煤炭城市各自的特点和已有的煤炭产业基础,合理布局与规划,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东部煤电化相关产业的配套建设;同时重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工作,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endprint
完善优化产业政策。在东部煤电化建设已有的产业政策基础上,针对6城市的地域特点及经济特点,出台有针对性的专项政策,形成完备的产业政策系统,以增强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政策实施实践中,应提高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的执行手段以提高执行效果。
(二)发挥金融服务体系服务作用
1.实施银行信贷扶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向东部煤电化建设中大中型项目发放贷款,对商业银行此笔贷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免征其应交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发挥政府的政策优势和协调职能,鼓励商业银行在为东部煤电化项目发放贷款时走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允许东部商业银行跨地区提供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设计符合新兴煤电化企业发展规律的贷款利率及提供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煤电化企业的建设。同时,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服务应侧重于东部煤电化建设中新兴类型的企业。
2.拓宽融资渠道。采用TOT、BO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和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煤电化行业。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加投资建设,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
3.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激励的约束机制,构建维护社会信用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以人民银行的信息建设为基础,加强金融、财政、经贸、税务、工商、海关等部门的协调合作,推进信息联网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三)强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区域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建立煤矿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加强对煤矸石等废弃物和采空区的治理,提高矿区土地复垦和矿井水回复利用率。
2.通过人大立法制定煤电化基地资源与环境管理条例,出台“三废”污染等治理补偿办法及细则,提出全面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和方案。
3.合理利用水资源,杜绝水资源浪费,实施重点流域水质和污染控制,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
(四)实施煤电化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多渠道、大范围、多形式的人才引进方法,形成区域内人才集聚。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文化氛围,建立激励机制与创新机制,为核心人才打造适宜的发展环境,留住核心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昕.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产业布局研究[J].商业经济,2008,(5).
[2] 何嵬,黄巍,李勇.东部煤电化基地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8).
[3] 王端坤.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财政投融资问题[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4] 于孛.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5] 房红.黑龙江省东部四煤城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给予煤电化基地建设的视角[J].中国矿业,2013,(4).
[6] 潘冬梅.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建设人才需求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