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2015-01-09胡书清林雨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预警

胡书清 林雨

摘 要:由于现代企业制度里的“委托-代理”关系,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公司治理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衡量和预防公司治理风险,基于股东(委托人)和经理层(被委托人)两个方面来设计预警指标体系,从而使公司治理风险在数据层面上得以显现和控制。

关键词: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025-02

现代企业制度里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那么,由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因此就使得存在公司治理的风险。

因此,为了更好地协调公司内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降低由于公司委托者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职责划分不清楚或者职责未能很好履行等原因引发的公司治理风险,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可行的预警指标体系,提高公司内部决策层和各级职能部门的风险防范能力,更好地促进公司治理及其风险防范和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当中。根据公司治理的内容,主要是基于股东、经理层这2个方面,用来构建我国公司治理风险之预警指标体系。

一、基于股东的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股东的公司治理风险的预警指标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股东会2个方面,具体如下表1、表2。

表1中,两权偏离度(G3)中两权是指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两权偏离度是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由图1中的数据计算控股股东a拥有Z公司的控制权=min{40%,80%,50%}=40%现金流量权=40%×80%×50%=16%,因此,两权偏离度=40%/16%=2.5。两权偏离度说明的是最终控股股东为拥有控制权而需要的现金流量权的大小,该比值越大说明最终控股股东用较小的现金流量权获取了较大的控制权。这容易导致控股股东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公允或非公允关联交易,加大他们的道德风险,并容易引发代理问题,增加公司治理风险。

表2里的股权制衡度(G4)通过把前2—6名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比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表示2—6名股东与第1大股东的制衡程度。如果比值越大,表明对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度越强,这样这6名大股东之间就能够相互克制。这种制衡度越强,越能有效防止大股东的个人行为,就越会促使他们为了企业的集体利益而努力,降低公司治理风险。

二、基于经理层的预警指标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如何解决委托者与代理人二者间的利益冲突。经理层作为受托方,在掌握经营管理大权的之时,能否全心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尽责,是决定公司治理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主要考虑的是经理层的任免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企业业绩、执行保障制度这4个方面。

表3中,J1表示,假定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则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这就可以将该指标数量化;J8是指既是经理层成员又是董事会成员的人数。

参考文献:

[1] Pascal Nguye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Evidence from Japanese firms[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1,19(3).

[2] 崔容.上市公司治理风险的预警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3] 谢永珍,徐业坤.公司治理风险相关研究述评[J].山东大学学报,2009,(3).

[4] 杨颖,刘凤娟.公司内部治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企业经济,2011,(3).

[5] 张正国.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与盈余质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6] 朱建平.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一个委托代理模型[J].区域金融研究,2011,(5).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摘 要:由于现代企业制度里的“委托-代理”关系,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公司治理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衡量和预防公司治理风险,基于股东(委托人)和经理层(被委托人)两个方面来设计预警指标体系,从而使公司治理风险在数据层面上得以显现和控制。

关键词: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025-02

现代企业制度里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那么,由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因此就使得存在公司治理的风险。

因此,为了更好地协调公司内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降低由于公司委托者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职责划分不清楚或者职责未能很好履行等原因引发的公司治理风险,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可行的预警指标体系,提高公司内部决策层和各级职能部门的风险防范能力,更好地促进公司治理及其风险防范和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当中。根据公司治理的内容,主要是基于股东、经理层这2个方面,用来构建我国公司治理风险之预警指标体系。

一、基于股东的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股东的公司治理风险的预警指标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股东会2个方面,具体如下表1、表2。

表1中,两权偏离度(G3)中两权是指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两权偏离度是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由图1中的数据计算控股股东a拥有Z公司的控制权=min{40%,80%,50%}=40%现金流量权=40%×80%×50%=16%,因此,两权偏离度=40%/16%=2.5。两权偏离度说明的是最终控股股东为拥有控制权而需要的现金流量权的大小,该比值越大说明最终控股股东用较小的现金流量权获取了较大的控制权。这容易导致控股股东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公允或非公允关联交易,加大他们的道德风险,并容易引发代理问题,增加公司治理风险。

表2里的股权制衡度(G4)通过把前2—6名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比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表示2—6名股东与第1大股东的制衡程度。如果比值越大,表明对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度越强,这样这6名大股东之间就能够相互克制。这种制衡度越强,越能有效防止大股东的个人行为,就越会促使他们为了企业的集体利益而努力,降低公司治理风险。

二、基于经理层的预警指标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如何解决委托者与代理人二者间的利益冲突。经理层作为受托方,在掌握经营管理大权的之时,能否全心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尽责,是决定公司治理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主要考虑的是经理层的任免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企业业绩、执行保障制度这4个方面。

表3中,J1表示,假定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则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这就可以将该指标数量化;J8是指既是经理层成员又是董事会成员的人数。

参考文献:

[1] Pascal Nguye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Evidence from Japanese firms[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1,19(3).

[2] 崔容.上市公司治理风险的预警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3] 谢永珍,徐业坤.公司治理风险相关研究述评[J].山东大学学报,2009,(3).

[4] 杨颖,刘凤娟.公司内部治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企业经济,2011,(3).

[5] 张正国.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与盈余质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6] 朱建平.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一个委托代理模型[J].区域金融研究,2011,(5).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摘 要:由于现代企业制度里的“委托-代理”关系,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公司治理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衡量和预防公司治理风险,基于股东(委托人)和经理层(被委托人)两个方面来设计预警指标体系,从而使公司治理风险在数据层面上得以显现和控制。

关键词: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025-02

现代企业制度里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那么,由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层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因此就使得存在公司治理的风险。

因此,为了更好地协调公司内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降低由于公司委托者和代理人的目标不一致、职责划分不清楚或者职责未能很好履行等原因引发的公司治理风险,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可行的预警指标体系,提高公司内部决策层和各级职能部门的风险防范能力,更好地促进公司治理及其风险防范和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当中。根据公司治理的内容,主要是基于股东、经理层这2个方面,用来构建我国公司治理风险之预警指标体系。

一、基于股东的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股东的公司治理风险的预警指标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股东会2个方面,具体如下表1、表2。

表1中,两权偏离度(G3)中两权是指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两权偏离度是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由图1中的数据计算控股股东a拥有Z公司的控制权=min{40%,80%,50%}=40%现金流量权=40%×80%×50%=16%,因此,两权偏离度=40%/16%=2.5。两权偏离度说明的是最终控股股东为拥有控制权而需要的现金流量权的大小,该比值越大说明最终控股股东用较小的现金流量权获取了较大的控制权。这容易导致控股股东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公允或非公允关联交易,加大他们的道德风险,并容易引发代理问题,增加公司治理风险。

表2里的股权制衡度(G4)通过把前2—6名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比上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表示2—6名股东与第1大股东的制衡程度。如果比值越大,表明对第一大股东的控制力度越强,这样这6名大股东之间就能够相互克制。这种制衡度越强,越能有效防止大股东的个人行为,就越会促使他们为了企业的集体利益而努力,降低公司治理风险。

二、基于经理层的预警指标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如何解决委托者与代理人二者间的利益冲突。经理层作为受托方,在掌握经营管理大权的之时,能否全心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尽责,是决定公司治理风险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主要考虑的是经理层的任免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企业业绩、执行保障制度这4个方面。

表3中,J1表示,假定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同一人,则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这就可以将该指标数量化;J8是指既是经理层成员又是董事会成员的人数。

参考文献:

[1] Pascal Nguye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Evidence from Japanese firms[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1,19(3).

[2] 崔容.上市公司治理风险的预警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3] 谢永珍,徐业坤.公司治理风险相关研究述评[J].山东大学学报,2009,(3).

[4] 杨颖,刘凤娟.公司内部治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企业经济,2011,(3).

[5] 张正国.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与盈余质量[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

[6] 朱建平.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一个委托代理模型[J].区域金融研究,2011,(5).

[责任编辑 安 琪]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预警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金融系统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统计物理性质
暂停霾预警不影响污染预报
卷烟工业企业产品质量预警机制的建立
主要进品商品海关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