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散文化电影的意境追求

2015-01-09李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声音意境色彩

[摘 要] 在中国民族电影创作的沃野上,闪烁着一条散文化电影的创作道路。散文化电影以其别样的韵味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创作的重要一脉,充分体现了民族电影特有的美学品格。散文化电影在镜语风格上表现出对于意境的追求,通过这种镜头语言的运用便于营造出某种情绪氛围、令人难忘的某种情调,渲染与凝聚某种情思状态。

[关键词] 意境;画面构图;声音;色彩

引言:所谓意境指的是,抒情性质作品所展现或者营造出来的一种情与景有机交融的形象系统或者想象空间。 意境在华夏美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既是基本范畴,又是核心范畴。李天济尤为重视对其整体意境的追求,想淋漓展现苏东坡词中所渲染的那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意境。小城之春》、《城南旧事》、《黄土地》、《我的父亲母亲》、《那山、那人、那狗》等中国影片都是意境深远之作。上述影片均属于深入人心且具有诗歌情怀的电影,其将一系列表现手法进行了合理的综合运用,鲜活地营造出了电影中那种如诗如歌的意境。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有画面构图的运用,有声音的运用,有色彩的运用,还有光影的运用,如此一来,即便是单独的一个镜头,都能散发出一种诗的味道,进而以导演的视角去体会电影所表达的那种对理想、人生以及社会的感悟。

一、散文化电影的定义

散文电影区别其他电影的主要特征是在影片中通过淡化情节、弱化冲突的原则,采用较为生活化流程作为电影拍摄的手法,通常会不重视戏剧情节以及矛盾冲突的叙述手法,强调用外在的艺术张力反应人的心理张力,注重电影细节场面的刻画,着重感情世界的表达而叙述则不做严格要求。尽管这类电影的故事性不强,但却具有很强的抒情感和意境感。

二、散文化电影的画面构图

中国古典绘画在画面构图中表现出的横式长卷或纵式立轴、空间广阔和人物渺小的特点对中国电影的画面构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小城之春》这一影片中,在开头部分,观众能够在横移镜头,还有俯瞰画面帮助下,身临其境般领略“古城”的那一段颓废时光。远处,女主人公玉纹寂寥地独行于城头之上,通过一个叠画处理,让其由画面的纵深处缓缓而来。在紧随其后的一个画面中,通过镜头左侧摇移这种方式,使主人公的背影二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运用镜头摇移这种处理手法,让影片以一种画卷形式在观众面前缓缓打开,古典韵味深远绵长。

在《黄土地》这部影片之中,土地是灵魂,贯穿影片的开端和结尾,影片所涉及的人和事均与其密切相关,通过对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土地的描述和渲染,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深刻的生存哲理。该影片,借用了国画中较为典型的高远观景处理手法,基于“以山为主”这一理念,构建了一个静谧的、真实的生活空间。在一组叠化镜头的指引之下,观众走进了黄土地的世界,领略了黄土地在落日时分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庄严沉默而又无比浑厚的气质。随着画面流转,电影节奏渐趋舒缓,且更见沉稳,创作者的深情跃然于画面之上。张艺谋提到,在创作过程中,长安画派的思维和手法让他们受益良多,“对画面结构进行布置时,通常做法是将地平线推出并呈现出来。另外,画框之内应以土地为主角,从而彰显土地的厚重之美,进而以一个更深的角度来阐释土地和人之间那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三、散文化电影的意境追求

散文化电影通常借助写景抒情创造出一种浓郁的背景意境,让观众全身心沉浸在电影中。 散文化影片很多都与回忆与怀旧有关,关于怀旧的主题一般都是带有悲伤色彩的。所以当散文化电影选择了用影像传达出无法抹去的忧伤情绪,那么怀旧无疑是最佳的手段。过去了的时光总是有令人留念的一面,怀念过往也被披上了忧伤的面纱。由于散文化电影交织着婉约而又清妍的意境美,一般传递出的是一种较为淡淡的愁思。例如《城南旧事》营造的意境说起。电影背景接住了老北京的一些生活特征元素。借助风景风俗衣着装扮生活场景等极富地方色彩的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老北京味道。

四、声音有助于散文化电影意境的营造

1、音乐对对营造电影主旨意境的重要性

通常将音乐、音响和画外音作为电影的声音的主要类别。在电影作品中常常借助声音去营造一些背景意境。常常一些经典的电影将与画面高度契合的音乐作为升华观众感情的手段,音乐的恰当应用十分到位的渲染了散文化电影的意境。如《大路》这部影片,多次响起《大路歌》的旋律,使一个怀有高尚爱国情操的青年路工得以跃然于画面之上。

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渔光曲》三次不同时段的出现起到不同的抒情效果。第一次出现是童年时代的小猫、小猴和子英一起玩耍,子英要小猫唱歌,三人的心情非常愉快,一曲《渔光曲》带给人们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第二次是在上海舅舅家里,徐妈让小猫唱给舅舅听,看能否随舅舅上街卖艺。此刻的《渔光曲》虽仍然委婉、动听,但已多了一份悲苦与惆怅。最后一次唱这首歌是在影片的结尾,小猴已经奄奄一息,他求小猫再唱一遍《渔光曲》,小猫的歌声悲苦凄厉,催人泪下。

在《城南旧事》这部影片中,将《骊歌》这首经典用作其主题音乐。“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从这首歌词中,观众能够察觉到感伤,能够体会到离情,音乐每每响起,观众便会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这首歌词所设定的那种别样情绪之中:是哀愁,是留恋,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盘桓在观众的脑海中,萦绕在观众的心扉间,久久无法散去。

2、音响对于营造散文化电影中情节意境的不可替代性

在《城南旧事》这部影片中,井窝子边,不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有潺潺的流水声,有呱呱的归鸦声,有小贩的叫卖声,还有焦躁的蝉鸣声,这些不同类型的音响向观众再现了上世纪20年代老北京所特有的那种别样风情。在学堂的操场之上,有悦耳的下课钟声,有欢愉的嬉闹声,还《郦歌》中的琴、歌之声,一种怀旧情怀油然而生,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

在《黄土地》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场景:顾青提到位于黄河以南的未婚女孩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时,翠巧虽然没有说话,然而,手拉风箱所发出的声音却更加急促而沉重了。声音的变化何尝不是翠巧的心思的变化,如此一来,化无形为实质,让观众们便看到了翠巧心中所泛起的那道涟漪。

3、画外音对于营造散文化电影特殊意境重要性

在《小城之春》这部影片中,其画外音的运用别具特色,超越了“个人书写”这种情感宣泄的方式,达到了和动作协调一致的完美境地,如周玉纹由古城回到家中之后,拿起绣花绷子,到妹妹的房间去享受那特别的阳光,其画外音是:“拿起绣花绷子,到妹妹屋里去吧”。如此一来,在画外音的帮助之下,对人物内心深处的那种寂寞与苦闷进行了再一次的强化。

在《城南旧事》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有飒飒的风声,有乌鸦的呱呱鸣叫,还一段蕴含着淡淡忧伤的旁白:“不思量,自难忘。时光转瞬即逝,50多年过去了,我越发想念过去的北京城南了,包括那些景色,更包括那些人……”这夹杂着文艺与感伤的复杂语调,让观众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去领略影片所要叙述的那个充满着忧伤、喜悦的童年。

五、色彩和光影有助于散文化电影的意境营造

1、通过色彩设计表现人物命运,传达思想,营造意境

当代的彩色电影呈现出一种色彩为主导的色彩倾向。通过对影片色彩的设计可以完美的去表现电影主角的命运,电影的主旨思想,更有助于营造电影深层次的主题意境。

《城南旧事》这部影片,运用青灰色作为其整体色调:不管是远景,还是近景,又或者人物的穿戴,全部运用青灰色系予以描述,连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街市也逃脱不了“青灰色的命运”。这样做,向观众传达了上世纪20年代老北京所处的那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即无比压抑。

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中,回忆段落中演绎父亲母亲纯美恋情时采用的彩色色调,那灿烂率真的笑容,鲜艳大方的红棉袄,古朴厚实的青花大瓷碗,乖巧玲珑的小发夹……在色彩斑斓的色调中显得更加绚丽,更加美好。

《那山 那人 那狗》中,首先选择绿色作为影片的整体基调,青山绿水始终是画面中的主色调,包括长满青苔的墙根、青石板、小路两边的草丛、石缝间的小草,甚至山里人古旧的民宅都浸润着绿意盎然的生命力。而在这绿色长河中,主创者并没有忘记暖色调的运用。如:晨雾笼罩着的江南山村,随着镜头的移动渐渐闪出一扇亮着暖色灯光的窗子以及乡邮员暖色灯光映射下的小屋。影片有一组闪回镜头,在这组镜头里母亲身上穿的是一件带格的红色上衣。紧接着下一段场景一片稻田的特写,侗族姑娘的出现,暖色调运用进入高潮:俯瞰大全景,黄橙橙的稻田间蠕动着几个小小的人影;夜幕笼罩下一盏红灯在美丽的侗族山寨移动;几盏红灯在夜幕中移动;侗族村民在红灯、篝火、红伞间载歌载舞;酒醉的父亲朦胧间闪回当年他娶亲的情景,一串身着绿色服装的乡邮员,汽车快速在绿色稻田间行驶、远远望去,一个红点随着车辆也在快速滑动,那正是身着红装的新娘。此外还有侗族姑娘的红色小褂、儿子的红裤衩以及最后远山蓬勃欲出的太阳等等。影片中暖色调的运用象征着导演和剧中人心中的希望与追求。

2、运用光影来营造散文化电影意境

散文化电影善于借助一些恰当的色彩以及合乎电影本身主题的光影去营造特殊的电影意境。《小城之春》这部影片,展现出了对光影效果的独到运用,如镜头对戴家房间的相关背景进行描述时,几乎全部采用光影过渡这种手法进行。另外,所涉及的光影也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气息——在背景画面中,门前花树的影子若隐若现。在《城南旧事》这部影片中,其基准色调选用的是一种柔和的,且具有朦胧感觉的自然光。在如此光影的烘托渲染之下,秀珍、妞儿以及宋妈等人那种凄苦、惨淡被涂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暖”色,如此一来,那些感伤画面以及悲情画面便有了柔和的点缀,虽然主基调是苦涩的,是哀伤的,但并不让人绝望,反而在内心深处烙下一份相思、些许眷恋。

参考文献:

[1]吕益都.闪烁在诗意的长河[J].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2,第4期.

[2]孟宪励.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的两大分野[J].电影艺术研究,2000,第3期.

[3]郭望泰.中国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第2期.

[4]古风.意境与当代审美[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1,第6期.

[5]田川流.试论中国当代电影的意象追求[J].当代电影,1992,第5期.

[6]成远镜.从三种意境误读看已经范畴的重构[J].娄底师专学报,2001,第1期.

[7]王佳泉.中国“文人电影”与欧美“作者电影”[J].北华大学学报,2004,第5期.

作者简介:李辉(1979—),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赤峰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猜你喜欢

声音意境色彩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神奇的色彩(上)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声音在动态图形中的应用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