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文学中问题意识的研究

2015-01-09陈蕊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问题意识

[摘 要] 在对俄罗斯文学的研究中,特别是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从表面上看问题意识好像一直贯穿于始终,然而有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文学问题。因为提出问题的人并不要求读者去回答这些问题,所以在苏联和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的研究中,问题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在俄罗斯文学步入后苏联的时代,问题意识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的多角度分析其中包含道德问题意识。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问题意识;文学创作

经典文学作品可以阐释的时间和空间具有无限性,其发掘主要依赖于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读者接受;同时因为读者的接受来自于与不同的时空,其内涵也是变化不定的。这就刺激了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的出现。然而,这一切都与俄罗斯文学深层次研究的“聚和性”的宗教思维和多元的哲学基础密不可分。由此,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出文学批评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以及多元化的角度分析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读者的探索精神和思维活动。

一、问题意识的基本内涵

中国或者苏联在研究俄罗斯文学时,从表面上看问题意识一直是文学界关注的重点。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文学的发展的各个阶段,文学批评界都会从当时的文学创作中总结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一些问题,如“怎么办”、“谁之罪”,然而,这些问题又恰好都是由民主主义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的同名小说提出的。但是,其实这些问题又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提出问题的作者并不要求读者做出回答,而是让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领悟和感受到,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是十九世纪中期以及在这之前的俄国社会发展的关键的两大枷锁,是罪恶之源。在提出“怎么办”时,其实也就回答了必然要采取革命的手段来变革当时的社会状况。

问题意识首先应该激发读者努力思考问题的意识,而不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来表现作品或者作者的结论。所以,在苏联和中国的俄罗斯文学的研究中,文学作品的问题意识其实依然比较薄弱,这时由于文学研究者们常常习惯在复杂纷繁的文艺现象中,根据梳理和分析,归纳出带有结论性的整体评价,或者是揭示某些文学作家的写作特点,或者表现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过程,比如某部文学作品主要表现怎样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该篇小说的作家创作风格是怎样的。值得我们进行深思的是,基本上所有的结论都被后人进行了重新的认识,甚至连文学作品的研究途径也在逐渐地转换。

二、时空体:阐释批评的四维空间

经典的俄罗斯文学文本的特殊形象和构造的丰富含义,增强了经典文学本身的一些问题意识,是文学作品读者可阐释性的必要前提条件。然而,大多数的文学作品可以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存在特殊的内部空间,它还具有动态阐释的四维空间体系,自然地,这第四维度就是时间。这些时间变化的出现主要是来自于读者与文本的历史对话,比如说文学作品读者的批评认识逐渐提升和意识形态的变化,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读者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重新认识。实质上,在诞生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之后,作家的任务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除后人对其进行增添内容或者直接修改之外,一般来说,文学作品的文字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因为读者的接受阐释的不同,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换句话说,在经典作品被某些不同时空中的作品读者所阐释的过程中,所指和能指的对应关系也变得十分不确定。而读者自身随着历史环境、阅读水平、意识形态、态度等内容的变化,就会对前人所阐释的经典文学作品的意义提出一些新的质疑,毫无疑问这极大的增添了经典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意识,而一直和社会政治形态紧密相关的经典俄罗斯文学更是如此。

三、无限性:经典作品的阅读阐释

根据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全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能成为经典的艺术形象和创作文本,而它的可阐释空间又都是无限大的。虽然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出版的时候,并没有一些通俗的文学作品畅销,但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经典文学的读者人数要多出很多,甚至说只要有人类存在,经典文学作品的读者就会一直不间断地增多。因此,经典文学作品的可阐释性空间并不是仅仅依赖作品在出版时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而且更加关键的是不同社会、不同时代读者的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超时代的特性,即经典的艺术形象和文本通常可以反映不同时代和社会所表现的共通的地方,甚至还可以联系到未来的社会和时代,为未来和现在的读者提供一些可阐释的空间。比如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界的思想领导者,他主要主张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以抗恶等思想。而这些思想在他的代表作品《复活》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对之后的读者来说,该小说的真实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小说对沙皇专制之下的腐败的政府机构、监狱和法庭等的揭露,这些现象可能不会过多的引起现代读者的兴趣,尤其是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留下了许多十分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如爱到底是什么?人们该怎样面对情感的过错? 爱是给予还是得到? 作者提出这些永恒的问题,给这本经典的文学作品带来了无限大的可以阐释空间。一般来说,只要可以称得上经典的一些文学作品大多数都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它们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形象塑造上,一般都比较丰富和复杂,因此,它们给读者的可以阐释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四、多元化:求同存异的问题意识

经典文学作品的无限阐释性和读者与作者超越时空的对话,都说明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意识。然而,这些又都与俄罗斯社会本身的宗教背景和哲学基础分不开。在俄罗斯文学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大作家又是复杂纷繁的宗教信奉者、思想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也不例外。在作品《罪与罚》中,作者叙述了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具有“超人”哲学的特殊“人神”观念和信仰宗教的妓女索尼娅的“神人”观的三次对话。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在三次对话中,拉斯科尔尼科夫逐渐接近“神人”的思想观念,而且最终也抛弃了“人神”观,但是实质上是作者通过对话来揭示人神观和神人观这两种观点,让读者自己去选择和思考,充分表现了该文学作品的问题意识。

俄罗斯的多元哲学和俄罗斯民族的宗教信仰中的聚和思想是紧密相关的。聚和性实质上就是只在对上帝的统一信仰之下,把不同的思想和个体都聚集在一起,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自由,而不仅仅只是单纯地统一服从,而要做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同的作家他们的聚和性也是不一样的。在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中,赞颂、爱情、友情、同情、义气、激情、悲观、乐观、玩世、复仇、怨恨等各种不用的情感都聚集起来,和平共生,和而不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中,也许一切的矛盾和对话都围绕着“忍”开展,换句话说就是,是否该忍受这些。妓女索尼娅和拉斯科尔尼科夫对话就是这样。在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中,不管是列文的痛苦,还是涅赫留朵夫的不断忏悔,都可以归纳为一个善,也许这就是进行自我完善的问题。即便安娜卧轨自杀,卡列宁冷漠虚伪,渥伦斯基玩世不恭,但是这些都没有与这一问题相背离。

五、总结

在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中,特别是后苏联时期,我们不难发现多元化的宗教聚合意识和哲学基础的渊源。这既体现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而且也表现在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中,甚至是相关的学术辞典对学术的阐释也具有多元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读者去判断和思考。总而言之,随着俄罗斯社会的逐渐开放,俄罗斯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应该理所当然地包含在任何社会和时代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中,但俄罗斯社会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交替的动荡中,俄罗斯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中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突出,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阐述和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艺术的“聚和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0.

[2]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 2010.

作者简介:陈蕊(197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中国语文高考命题和高校通识教育。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问题意识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