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角度解读《边城》中的美与哀
2015-01-09刘永军张霞
刘永军 张霞
[摘 要] 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不仅表现出令人神往的人性与人情美,其中也隐伏着深深的悲哀,蕴含了令人叹惋的悲剧感。本文通过分析《边城》美丽与悲哀的双重意蕴,由此揭开其永恒艺术魅力的内在缘由。
[关键词] 美丽;爱;悲剧色彩;缘由
一幅充满着田园牧歌情趣的风俗画,这是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的最初印象。它以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个充满了爱和痛的悲伤故事,在一个情美、人美、风俗美、环境美的地方,却让人有切肤的痛,蕴含的悲剧色彩令人叹惋。
一、边城之美
《边城》中的人性美。“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不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作者对边城民风的这一评价,足可以看出边城的人情之美和作者的“乡下人”情节。翠翠的单纯,老船夫的忠厚老实、重利轻义、古道热肠,傩送父子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无不表现着边城人的人性之美。首先,是老船夫和孙女翠翠的相依相爱所表现出的亲情之美,老船夫知道自己不会陪伴孙女一生,也不想让翠翠走上她母亲的道理,所以十分关心翠翠的终身大事,并为之不懈努力;而翠翠从小受到祖父的影响,淳朴善良,也十分懂得替祖父分忧,老想着替祖父拉渡船好让他休息,在端午节赛龙舟,即便自己想去看,但是祖父不去,她就在家里陪着;其次,是邻里之间的互爱互助,船总顺顺虽然在前清营中混过,但仍是个乐善好施的人,老船夫去世之后他还收留可怜的翠翠,他的两个儿子也十分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杨马兵也有一副好心肠,老船夫去世,他帮着翠翠料理船夫的后世,还陪她唱歌,希望她可以从悲痛中走出来。边城的人性之美从青山绿水、草舍阁楼中不经意地流泻出来。
《边城》中的爱情美。一个单纯、善良、美丽、可爱、多情、敏感、细心、乖巧、温柔、聪慧的情窦初开的少女,和一个同样情窦初开的少年,翠翠与傩送的恋情可以说是人性美的升华。翠翠对傩送的喜爱与忠贞不渝,傩送违背父亲意愿舍弃富家女而选择渡船女的情感,两人的情投意合,初恋情怀的纯真与浪漫,并不沾染任何世俗之气,“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同她周围的山水一样,单纯明净,健康善良,她的爱情也没有激荡人心的情节,却充满了少女情窦初开时的娇羞与期待,其中也掺杂了她爱却得不到理解与表达机会时的焦虑、孤单等复杂的心境。有人说:翠翠与傩送第一次见面就种下了情苗,翠翠和傩送是在端午节上初次相遇的,从此,少年与少女的心都被触动了,后来每当看到迎亲送喜得队伍,翠翠凝望的目光中充满了对幸福的憧憬,但是翠翠与傩送美好的恋情最后没有获得圆满结局,凄婉而令人寻味。
《边城》中的风情美。赛龙舟、求爱方式的风俗美,青山绿水的环境美将一个质朴又清新的,近乎世外桃源的乡村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正月十五,“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家家户户放鞭炮,出来观看耍狮子、放烟火;端午节,家家闭门锁户,去吊脚楼上看赛龙舟的比赛,获胜的可以得到一枚小银牌,去河中参加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中秋节,青年的男女在浪漫的月夜下用对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意;在这湘西山城特有的自然风光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编制,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显示了一副牧歌田园般的诗情画意。
二、隐伏的悲哀
从表层来看,文章表达的是人性与环境等美好的主题,但是深层次的挖掘,却可以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对于现实无奈的宿命感。一方面,是亲情中爱与痛的交织,翠翠母亲悲情故事之后的意外去世,翠翠爷爷无奈逝世等事件均隐埋了亲情中的悲哀。老船夫未婚先孕的女儿不忍心抛下父亲与军人远走,所以二人先后自杀,留下女儿翠翠,女儿失败爱情的前车之鉴,更加深了老船夫对孙女未来的担忧,于是老船夫就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孙女翠翠的身上,一心操劳翠翠的婚事,却事与愿违,痛失爱女的悲痛,小心翼翼的守护,无法掌控的现实和无法抗拒的死亡,孤独一身的守船人,最终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顺顺偏爱小儿子,欲与王团总结成亲家,却忽略了儿子的意愿,最终儿子背井离乡,开始了不知归途的旅程。
另一方面,是在爱情中爱与痛的糅合。翠翠那无人能懂的情怀,开而不全的情窦,爱情的希冀与幻灭,不可知的未来,恋人们的感情都是真挚的,但原本应该美丽的爱情故事却因为各种无奈二不得善终,翠翠的父母相爱却不能相守,最终双双殉情;翠翠与傩送亦没能走在一起,一个不懂如何让表达,一个因为不被感知的爱,内心的负疚而孤独的出走,当明白这一切,翠翠就独守渡口,在对爱人的思念中度日,相爱的人都没有相守,由于种种命运、压力与潜在的威胁,致使这些彼此相亲相爱的人又都在爱与痛的纠葛中走向了悲剧。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刘剑平.爱与死的缠绵-《边城》的生命文化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
[3]朱光潜.《边城》的思想和艺术真实[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4]金介甫.沈从文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
作者简介:刘永军(1985—),男,汉,籍贯江西,单位贵阳市兴农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张霞(1981—),女,汉,籍贯四川,单位贵阳市兴农中学,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