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走进生活,用生活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2015-01-09王本成宋丽丽
王本成 宋丽丽
【摘要】课堂乃小生活,生活乃大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接受地理。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并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地理走进生活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83-02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育者总在不断探索,如何“授人以渔”,才能让莘莘学子真正的爱学乐学。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势在必行。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利用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去解释教材中的理论问题,可以使地理科学概念变得具体直观。例如:讲授“常见天气系统”内容时,利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或者让学生预报天气状况来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讲“大气的受热过程”时,以朝霞和晚霞的颜色及红绿灯的颜色设置为例,讲解大气的削弱作用更易理解;讲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点和寒潮时,可利用滨州地区这冷锋南下的必经之地,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寒潮的袭击致使农民损失惨重。课堂乃小生活,生活乃大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接受地理。
由于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关气候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气候的分布与气候特征的差异,不涉及到气候形成的原因分析。因此,《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节在处理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这里就涉及到初高中之间的衔接问题。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效果并不佳,所以利用学生已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一特点设计了“全球旅行看世界气候”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球旅行看世界气候”活动如下:
1、把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组图片;
2、分小组讨论图片所在地气候的形成原因;
3、利用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气压带风带形成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做一个全球旅行;
4、在黑板前方挂出世界地图,学生想到哪个地方,与之相对应的小组给大家出示相应图片,并介绍自己图片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5、老师最后做出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利用初中地理知识的铺垫与学生的说、议、做实现初高中的衔接,有助于达成学生对气候分布、特点、成因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落实,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并教育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时,教师可举例:雨天打伞时,如果转动伞柄,雨滴将沿着伞檐斜着飞出去,可以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现象。布置一道练习题:观察黄河的南岸和北岸哪一侧冲刷的比较厉害?
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所学理论去解答相关地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变“灌输式教学”为“愉快教育”。
在讲解必修三《产业转移》这一节内容时,由于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学生很多名词都不了解,学习起来比较难。我采用身边学生比较熟悉的滨州魏桥棉纺厂的历史发展来讲解本课内容:改革开放以前,青岛大力发展棉纺织产业,与天津、上海、武汉并称为中国四大棉纺工业基地。到上世纪末,青岛成为中国著名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多家世界知名家电企业。当前,青岛正在向世界级金融服务、高科技研发方向发展,同时青岛的家电生产已逐渐向周围所辖县市的经济开发区转移。几十年前,滨州一棉是青岛棉纺厂在滨州设立分厂,现在在滨州一棉的基础上创建的魏桥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棉纺织基地,员工达到数十万人。通过魏桥集团的发展经历来展现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了解魏桥集团,对其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兴趣,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知识点掌握也会较快。
总之,我们的教学过程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让地理走进生活,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可以让生活更美,课堂更有魅力,达到生活与课堂密切结合,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作者:王国举 出处:《东西南北·教育》?2011年12期
[2] 《怎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姜永清 出处:《地理教育》?200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