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2015-01-09刘福州
刘福州
【摘要】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普遍存在教学组织工作力度不够,教学流于形式,随意性教大,缺乏科学考核与评估,导致该课程实效性不强,教与学两个方面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形,改进与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显得十分紧迫,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教学组织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 形势与政策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64-02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浙江传媒学院着力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力推动了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师生认识模糊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绝非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其目的是让大学生掌握和分析、认识当前形势与政策的正确方法和培养正确的民族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性不言而喻。形势与政策教育因其具有政策性、动态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又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紧密联系在一起,应当更能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但事实不尽人意,形势与政策课是天下第一大课,也是天下第一大难上之课。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广大师生对该课程认识模糊。当前,高校教师乐衷于专业课教学或科研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对形势与政策课则更加轻视,视其为形式化、随意化和非课程化。广大学生则将该课程定位为“任务课”,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甚至认为该课程是“宣传课”、“说教课”、“灌输课”。
2.管理混乱
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模糊,功能定位不清,导致管理 “缺位”现象非常明显。部分高校领导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组织领导不力。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中就设及宣传部、学工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以及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而该课程的科研和经费划拨又设及到科研处和财务处等部门。在课程教学环节,就浙江省高校而言,有些高校形势政策课划为二级学院组织实施,有些则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有的是由党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实施。但即便如此,该课程组织实施过程中也会设及其他各部门,经常会出现推诿和不配合的现象,教学组织管理的难度不言而喻。
3.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形势与政策课的动态性特点,该课程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门骨干教师、机关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的优秀人员和优秀辅导员组成,师资组成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教学组织的难度。但由于认识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致使无固定队伍、无教研室、无集中培训、无考核要求的“四无”现象较为明显,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学历层次低、稳定性差。
4.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有待加强
形势与政策课动态性、时效性较强,有些高校在内容安排上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要么过于陈旧和滞后,要么是专题设计并未针对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往往存在两种倾向,要么是“嘴、粉笔、教材”定天下的传统模式,要么则过程依赖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这两种倾向的后果要么是严重阻隔了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动态的融通,教师唾沫横飞,隔靴搔痒,学生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教与学“两张皮”;要么只是通过多媒体对学生感观刺激,教学过程缺乏深度和启发。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1.优化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专题的设计上要把握教学的针对性,坚持内容的时效性,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特点和动向,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疑点问题和思想特点,超前规划,精选内容,坚持政治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既要考虑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实现对学生的形势观、政策观和历史观教育。
具体而言,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安排首先要紧密结合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的“教育教学要点”,根据教学要点科学安排好学习专题。形势与政策时效性极强,内容的安排除结合教学要点之外,还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学生正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安排最新热点专题,并且打好提前量,如我校2010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课专题中,安排了一讲将于10中旬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的精神学习专题。此外,形势与政策内容安排还应结合学生思想特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形势热点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同,对形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的认识不尽相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接受度不同,不同年级学生对形势热点关注点也不同。如大一新生,因其涉世未深,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因此,课程重点应该放在利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和热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上,而对毕业班的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设计应围绕大学生择业创业相关的形势热点,对经济走向、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矛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局观和社会责任感。
2.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方式、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效果最差,原因是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存在及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式形势单一,讲课往往停留在时政信息表层,缺乏深度的分析,严重低估了学生对形势热点的了解和掌握度,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方式、方法首要的是改变这两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围绕学生关注某个时政热点话题或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展开互动,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可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课堂辩论或讨论;可以采取问题启发和情景设置等方式。总之采取师生互动、问题启发、课堂讨论和情景教学再辅之于多媒体直观方式既可以充分调动课堂氛围,又可以达到教学的效果。当然,课堂讲解的环节也必不可少,只是要注意各种模式结合的方式和利用的“度”。
校园文化活动融实践性、参与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是当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载体,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的不足。宣传部、学工部、社科部等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形势报告会和宣讲会,并且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立形势与政策专题网页和论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团委等部门要鼓励和支持邓读会、学法社等协会举办以形势政策、国家法规等为主题的讲座、演讲会及其他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各二级学院可以经常组织学生看新闻、读报纸、听广播,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正确的形势观。
此外,形势与政策教育要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基地,开辟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广阔舞台。
3.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首先,要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教务处、社科部、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自身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复杂性,课程组织难度高,涉及学校多个部门。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只有党委高度重视,其他部门整体联动,才能形成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师资的组织在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组织实施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要严把注入关,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从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门骨干教师、机关优秀德育管理人员和非常优秀的辅导员中选拔,成员应为中级职称以上。同时要加强对该课程师资的考核管理,可以采取教师相互听课制度和年度考评制度,宣传部、教务处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的督导和教师的管理考核。每学期开课前应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案和进度,并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和培训。教师之间经常性的学习交流和联系沟通,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有利于该课程组织实施。
为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效开展,还要创新对学生的督学考评机制。目前,我校已形成了教师教学、辅导员督学、考核验学的新模式。教师认真教学是形势与政策有效组织开展,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的核心。二级学院教学秘书的课程通知,辅导员课前的考勤检查,对于如此复杂的一门全校规模课程来说,也显得十分必要。对我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的考核验学,总结我们的经验,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围绕各学期“形势与政策”专题内容写一篇小论文;二是结合社会实践,以作品的形式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三是采取全校统一开卷考试的方式。目前,我校更多采用的是第三种考核方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教学的组织开展,学生听课积极性提高和教学实效性的发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