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5-01-09严晓培朱颖

关键词:防灾信度绩效评价

严晓培,朱颖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严晓培,朱颖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在综合分析防灾避险公园建设与运行特点以及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运用目标法建立了比较全面的防灾公园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城市防灾公园综合服务能力、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公平效应6大综合指标层、13个专项系统指标层和45个基础指标组成。

防灾避险公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标法

城市绿地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汶川地震后,住建部(建城[2008]171号)要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以提高城市的防灾避险能力,并将城市绿地纳入到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要求到2015年,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

防灾避险公园是指在一定时期具有防灾避险、灾后救援、重建和复兴的能力的公园,是以“非日常现象”为对象的、极具特殊性的绿地规划建设[1],最理想防灾避险公园建设是各种功能空间布局及相关设施既在平时有利用价值,又在发生灾害的非常时期能彻底发挥其防灾避险的作用。利用已建的公园,进行“平灾结合”改造更新,提升防灾避险效能,建设具有综合效能的防灾避险公园,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城市用地、加快城市防灾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我国各地城市防灾避险公园建设迅猛,防灾避险公园的相关研究也成为行业热点,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对防灾避险公园的“平灾结合”规划建设进行了探索[2-4],并针对防灾避险公园的安全性、适宜性以及防灾避险功能进行了研究[5-7]。当前对于防灾避险公园评价研究成果大多注重某一方面功能的评价,缺乏对公园“平灾结合”整体效能评价的研究,对已建或将建的防灾避险公园质量及效能无法进行全面衡量和可靠评价,对公园防灾避险改造更新也缺乏有效地指导,因此有必要构建一套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城市公园“平灾结合”综合绩效评价框架,作为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的有力依据,为规划设计者和管理者提供简明易操作的标准,也能够为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绿地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1 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内涵

1.1 绩效评价概念

“绩效”最早也最多用于经济管理领域,反映的是工作行为与工作效果的业绩和效率。绩效评价是一种评估制度,是指运用科学、适当的方法,对一项事物在一定时期内运行的状况进行评定和测量,评价其优劣[8]。绩效评价通常需要按流程完成确定评价目标、选取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方法、处理数据和分析评价结果等环节工作。

1.2 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

(1)防灾避险公园

防灾避险公园,或称“防灾公园”,最早源于日本,是指:“在由地震引起的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了保护国民的而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城市防灾构造而建设的,具有作为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所、避难通道等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9]。”我国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中将“防灾公园”定义为:城市中满足避震疏散要求的、可有效保证疏散人员安全的公园。

结合国内外对于防灾公园的定义以及相关研究,认为城市防灾避险公园具有以下8点特性:①以公园绿地为构建基础;②具备完善的防灾设施;③平灾结合;④功能复合;⑤作为避难和救援场所;⑥灾后重建;⑦大众参与度高;⑧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0-11]。

(2)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

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是指防灾避险公园中各项系统、设施运行状况及各系统、设施之间均衡协调程度。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则是从防灾避险公园的建设现状、防灾能力、生态效益、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等不同方面确定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矩阵等方法计算出指标权重,将指标标准化,对标准化后的指标进行定性、定量计算与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型,从而确定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优劣。防灾避险公园绩效评价流程见图1。

图1 防灾避险公园绩效评价流程

2 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初始指标集及修正

防灾避险公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除了需要注重其防灾能力,还需关注其作为公园的基本服务与生态功能,以及运营管理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公园运营资金的来源等问题,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涉及多方面。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防灾避险公园的综合效能涉及层次广、领域多。现主要从防灾避险公园的防灾效能、景观效能、生态效能、社会效能等方面,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调查、验证、筛选相关指标,建立相对全面、科学的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遵循了以下原则:

(1)综合系统性: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的综合绩效包括很多方面,评价指标之间又会相互影响且关系复杂,指标的选取需综合各层次、各个侧面影响因子,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能够条理清晰的、概括性的表达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优劣。

(2)大众参与性:由于区域、气候、地理环境等诸多影响因子的不同,各城市对防灾避险公园的需求不同,评价侧重点不同,则对各指标的权重数值要求也不同,因此需扩大公众参与度,及时更新数据,提高指标集的精确度、适用性与灵活性。

(3)可操作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进行评价,为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绿地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与改善措施,所以指标体系需具有客观普遍性,能够便于观测与获取,是评价可进行实际操作。

(4)时代特征:对于一个项目的评价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的、自然的、社会或经济的,所以指标体系只是代表过去或者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评价依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2.2 初始指标集

在确立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综合绩效评价的初始指标集首先应建立在防灾避险公园特点与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园功能、运行效率、居民感受、经济效益、建设状况等相关影响因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选取作用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指标。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原始指标来源还需借鉴国内外法律法规依据:我国的《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国家标准GB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城乡规划法》、《防震减灾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公园设计规范》;日本的《防灾公园规划与指导方针》、《防灾公园设计便览》、“建设城市公园规划”、《都市公园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确定城市防灾避难公园综合绩效评价指标集。

2.3 调查问卷及数据来源

指标体系以定量指标为主,结合定性指标构成,不同类型的指标其确定方式是不同的,指标必须经过相应的处理才才能输入具体的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关于指标的量化,对于定量指标来说,一般可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获得,如可通过项目相关资源获取。一些无法通过资源获取的指标数据可通过专项的调研活动取得。定性指标则较多运用问卷调查及专家打分的方法,依靠被测度人员的个人判断。因此去除可以通过相关规定获取的指标,将定性指标制作成调查问卷。

问卷分析的实证方法可以对初始指标进一步筛选、精炼。将定性指标制作成调查问卷,用五点记分法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计为5、4、3、2、1分。最终结合专家咨询法确定所有指标的原始数据。

2.4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是指分析问卷中的题项(指标),评价题目好坏,从而对题项进行筛选。利用临界比值检验方法检验各指标能否反应不同被调查者的反应程度[12]。

将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指标原始数据从低到高排序,将得分前25%-33%的指标视为高分组,将得分后25%-33%视为低分组,算出高低两组被调查题项的得分的平均值,计算两者差异的显著水平,题项的显著水平值大于0.05,则标识该题项不能鉴别调查者的反应程度,在调查中没有意义,予以删除,得到64个指标。

3 防灾公园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标准化(权重)

确立指标原始数据之后,可以得到相关系数矩阵:Y1=(A1,A2,A3,A4,A5,A6);Y2=(B1,B2,B3,B4,B5,B6,B7,B8,B9…B13);Y3=(C1,C3,C4,C5,C6,C7,C8,C9…C45),利用下列公式求出原变量的相关系数r

利用下列公式求出标准化后的相关系数R

3.2 指标体系构建

在以上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及指标权重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3],采用目标法,按照目标大小将指标分为目标层、综合指标层、专项系统指标层和基础指标层4个层次,建立了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评价防灾避险公园的综合效能,因此以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为目标层。

(2)以“完善度”反映城市防灾避难公园的综合绩效水平,它是由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综合服务能力、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公平效应6个综合效应目标层指标反映;

(3)专项系统目标层又分为应急避难系统、防灾空间规划、防灾植被规划、道路系统安全规划、环境安全规划、对城市环境与生态服务能力、保护城市居民、文化教育、社会交往、投入产出水平、大众参与等13项,反映城市防灾避难公园的运行状况和效率;

(4)以上专项系统又分别选取45个指标,来反映城市防灾避险公园具体绩效水平。

4 防灾公园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验证

4.1 信度检验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是指问卷所得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检验调查结果是否受调查对象所处情景或调查过程中无关变量的影响。问卷的信度越大,结果的标准误差越小。信度测量的重要性,除了它本身具有的意义之外,还因为它是效度的基础。对量表数据进行分析前,首先要考虑所测量的数值是否可靠,只有信度被接受时,量表的数据分析才是有用的。

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采用目前最常用的Cronbach α信度系数分析法来检验指标信度,其公式为:α=(k/(k-1))×(1-(∑Si2)/ST2)。其中,K为量表中题项的总数,Si2为第i题得分的题内方差,ST2为全部题项总得分的方差。α系数的值介于0至1之间,α越大,问卷的信度越高,一般认为,α>0.7为高信度,0.35<α<0.7为中等信度,α<0.35为低信度[14]。

经计算总问卷的信度系数大于0.7,64个指标的信度系数都在0.7-0.8之间,问卷题项具有较高信度,即通过检验。

4.2 效度检验

效度指问卷能够正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其中结构效度是最强有力的效度测定程序,该方法可客观地考察测量结果的数据结构与问卷的设计是否相符[15],能说明理论构想的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者用某种结构或特质来解释测量分数的恰当程度。用因子分析方法来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是一个比较公认的方法[16]。

因子分析法就是测度模型建立的过程。通过层次分析法从问卷的全部变量(题项)中提取一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别与某一群特定变量高度关联,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

在此基础上,首先利用LISREL软件进行定义因子之间的关系,再利用SIMPLIS软件建立测度模型结合估计方法将两者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的结果调整测度模型,丢弃质量差的指标,再进行拟合,直到拟合结果可以接受。

5 结语

文章以综合分析防灾避险公园建设与运行特点以及绩效评价内涵为基础,以防灾避险公园相关法律规定及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据,建立初始指标集,结合问卷调查与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及指标原始数据并标准化,利用目标法最终确立了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涵盖国情、社会、经济、生态、景观、人文等各方面,为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提供了有效、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撑与评价依据,为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有利于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的发挥。

在建立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国对于防灾避险公园的评价、法律规定有限,可供参照的资料有限,指标选取存在困难;我国防灾避难公园与绩效评价的理论指导还不成熟,原始数据的获取存在困难;关于防灾避险公园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记录与调查研究也几乎没有,极大地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权威性。

因此,指标选取和指标数据获得的方法上还需继续研究,最大程度减少由于人工统计和层层上报可能带来的统计误差。在统计研究与制度方面,政府和居民也应该积极参与,及时更新数据,为防灾避险公园绩效评价研究提供相对权威、客观的数据支撑。

[1]齐藤庸平,沈悦.日本都市绿地防灾系统规划的思路[J].中国园林,2007(7):19-22.

[2]朱颖,王浩,昝少平,等.乌鲁木齐市防灾公园绿地建设对策[J].城市规划,2009,12:48-52.

[3]陈婕.城市避震减灾综合公园平灾转换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4]李树华.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肖实花.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评价[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6]张凯云,王浩,费文君.基于功能适宜性评价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以河北迁西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2):119-124.

[7]傅煜.城市绿地应急避灾适宜性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8]邢海峰,李倩,张晓军,等.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42-45,53.

[9]李延涛,苏幼坡,刘瑞兴,等.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J].城市规划,2004(5):71-73.

[10]沈悦,齐藤庸平.日本公共绿地防灾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7,23(7):6-12.

[11]蒋嘉懿,雍振华,朱颖,等.中国城市避灾绿地构建的思考[J].北方园艺,2013(4):89-91.

[12]滕敏敏,韩传峰,刘兴华,等.中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9):170-176.

[13]陈翠玉,杨善云,严莉,等.基于AHP的柳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6):134-140.

[14]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5]巫秀美,倪宗瓒.应用方差成分模型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18(5):257-259.

[16]李跃平,黄子杰.验证性因子分析在量表结构效度考核中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7,10:1198-119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ty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s

YAN Xiaopei,ZHU Y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UST,Suzhou 215011,China)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fuge park building and oper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argeting.The system includes 6 general comprehensive indexes such as comprehensive service ability,ecological benefit,landscape benefit,soci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and fair effect of the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s,13 special system indexes and 45 basic indicators.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s;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icator system;targeting

TU985.12

A

1672-0679(2015)04-0052-06

(责任编辑:卢文君)

2015-03-26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2011-R2-9);苏州科技学院“风景园林学”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资助项目

严晓培(1990-),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

朱颖(1973-),女,副教授,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Email:zhuying@mail.usts.edu.cn。

猜你喜欢

防灾信度绩效评价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