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发展糖业循环经济的理性思考——不应再盲目提倡糖厂应当要大搞综合利用的口号

2015-01-09钮公藩

广西糖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蔗渣糖蜜糖业

钮公藩

(广西糖业协会,广西 南宁 530022)

0 前言

一个困扰广西糖业界半个多世纪的话题,即制糖企业是否应当大搞制糖副产品(如糖蜜、蔗渣等)综合利用和食糖精深加工项目,用现在最时髦的语言,就是要大力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几十年来,广西制糖企业在综合利用方面作了一些什么工作,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今后如何发展,很有必要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和研判。

1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内涵就是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经济,转变成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即废弃物资源化,把上游产品消费的废弃物作为下游产品的资源或能源加以再利用。循环经济能很好地兼顾发展经济、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本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同时,我国也不遗余力发展循环经济,2008年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推进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和探索。在众多行业中,甘蔗制糖业是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产业,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甘蔗全身都是宝,应当对其充分利用,要所谓“吃干榨尽”,其发展的产业链已广为人知。

2 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包含的产业链

图1 甘蔗产业多样性产业链

图2 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从上列众多的产业链可以看出,甘蔗糖业不但所有副产品(废弃物)可以全部利用,其再生和次再生的废弃物料仍能继续利用。据不完全统计,用甘蔗产出的产品和中间制品有上万种之多。

此外,制糖虽是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但其耗用的能源和水源,也完全是来自甘蔗本身固有的物质,不但能完全自给自足,尚有富裕可向社会供电、供水,是为数不多、与人类和环境极其友好的产业之一。因此,甘蔗糖业发展循环经济,给人们提供了一幅最绚丽灿烂的美丽图景,以致被国家多个部委视为是所有行业中最能体现循环经济的典型产业。

至今,所有媒体,诸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对发展糖业循环经济一直是津津乐道,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3 发展糖业循环经济的投资主体和实施者

由谁来扮演发展糖业循环经济的实施者,即在上述众多的产业链中,综合利用项目投资主体和实施者应当是谁?几十年来至今,社会一致公认应是制糖企业应当大搞综合利用,其理由如下:

3.1 糖厂有丰富的制糖副产品资源,具备大搞综合利用的必要条件

制糖副产品(或废弃物)是糖厂本身在制糖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只有糖厂才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且已在糖厂完全集中。糖厂对其加以利用,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具有原料来源有保证、成本低廉的先天性优势。由糖厂来利用,这是责无旁贷的,糖厂具备了大搞综合利用原料基础的必要条件。

3.2 糖厂是季节性生产,半年开工、半年闲,具备了大搞综合利用的充分条件

制糖榨期仅4~5个月,有大半年是空闲的。就糖厂本身而言,它具有工业通用的供水、供汽、供电和其它一些基础设施,可为很多综合利用项目所借用,并可充分利用停榨期间闲置员工的劳动力和技术力量,大大节约项目的投资和生产成本。

3.3 依靠发展副产品综合利用,可提高糖厂的整体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糖业经济有一个周期性的波动,在甘蔗原料短缺或糖价低迷的年份,依靠副产品综合利用,搞多种经营,可提高糖厂的整体经济效益,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4 延长产业链,促使糖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延长产业链,优化目前制糖行业产品单一的产品结构,促使产业升级换代,加快糖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制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 广西制糖企业发展综合利用的历史回顾

4.1 上世纪的综合利用情况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尽管当时糖厂规模很小,厂数也很少,但已开始对制糖的副产品——糖蜜、蔗渣综合利用进行探索和实践。

4.1.1 糖蜜的综合利用

当时已有几间大型糖厂(日榨蔗1500~2000吨)用糖蜜生产酒精。到了七十年代,糖蜜酒精车间已作为糖厂建设的部颁标准配置。本厂产出的糖蜜,要在榨季期间同时处理完毕,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500吨糖厂配日产4000公升、2000吨糖厂配16000~20000公升酒精车间,利用制糖的水、电、汽同步生产酒精。当时糖厂有上百间,除了几间50~150吨/日的糖厂之外,其他糖厂都生产酒精,全区(省)最多达到97间,但每间糖厂年产酒精量仅为400~2000吨。有个别糖厂在停榨期间,向外收购木薯原料继续生产酒精。

4.1.2 蔗渣的综合利用

从六十年代起,个别糖厂已开始利用蔗渣造纸。由于当时糖厂的能耗很高,蔗渣全部烧完还要补充原煤,几间大型糖厂是改烧煤,腾出蔗渣来制浆造纸,规模在2000~10000吨/年。绝大部分中、小型糖厂(500~1000吨蔗/日)蔗渣是全部入炉做燃料。

4.1.3 滤泥的利用

大多数亚硫酸法糖厂的滤泥直接还田,部分糖厂生产复混肥或有机复合肥。碳酸法糖厂滤泥作填埋或者稀释后直接冲下江河,曾试验用作改土剂、肥料、再生石灰、水泥等,均没有理想的结果。这些碳酸法糖厂多数被迫改成亚硫酸法工艺,以解决滤泥排放问题。

4.1.4 其他综合利用

从七十年代起,在“糖厂要大搞综合利用”的口号鼓噪下,掀起了科研院所和糖厂大搞综合利用项目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前后20年间试制出来的综合利用产品有几十种之多,除了传统的糖蜜酒精和蔗渣制浆造纸外,还有酵母、味精、赖氨酸、山梨醇、柠檬酸、冰醋酸、甘露醇、人造板、粘膠纤维、蛋白饲料、蔗渣饲料、肥料、水泥、煤渣砖、甘油、活性碳酸钙、焦糖色素、二硫化碳、烧碱、纯碱、漂白粉、人造炭、糠醛、木糖、蔗蜡、减水剂、填充剂、腺三膦、改土剂、再生石灰、粘合剂等等。

随着实行改革开放,倡导实事求是精神,这些项目也一一偃旗息鼓。直到九十年代末,广西糖厂的综合利用项目,除了糖蜜酒精、蔗渣造纸有一定规模外,只有饲料酵母、冰醋酸和滤泥复混肥等少数几个项目能够坚持下来。

4.2 本世纪以来综合利用情况

4.2.1 糖蜜酒精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务院把广西定为全国重点糖业生产基地后,糖业得到飞速的发展,糖蜜酒精产量也大幅增加,酒精废醪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一直以来是直接向江河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此,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采取了新建糖厂不再配置酒精车间,老厂改造扩建不能同时扩大酒精生产能力,并拟采取集中、定点、全年生产酒精,减少污染源点数量,增设废醪液处理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1]。但当时实施的阻力很大,糖厂及所在的地方部门都不愿意关停自己的设施,把原料提供给别人。

随着国务院下达到2000年底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的规定颁布后,广西对糖厂的酒精车间进行关停整顿,只剩下几间糖厂的酒精车间勉强维持生存。这几间厂的酒精车间按国家规定的生产规模和环保法规的要求,也只是在苟延残喘。从总体上来说,广西制糖企业利用糖蜜自己生产酒精已是寿终正寝。

4.2.2 蔗渣制浆造纸

由于不断加强糖厂的节能降耗工作,作为锅炉燃料的蔗渣有了较多的剩余。随着糖业跨越式的大发展,对蔗渣大规模的综合利用也提到议事日程。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广西糖业开展了一轮声势浩大的蔗渣制浆造纸高潮,到了“十二·五”期间,仍是作为重点发展的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期间,蔗渣制浆能力从原来的30万吨,猛增到200万吨,其中制糖企业占了130万吨[2]。用剩余的蔗渣制浆造纸,方向是对的,但由于僧多粥少,蔗渣价格暴涨,致使蔗渣浆较之木浆唯一的原料成本低廉的优势丧失殆尽,近几年来蔗渣制浆造纸一直处于全面亏损停产状态。

4.2.3 食糖精深加工

本世纪来另一个大的糖业循环经济项目,就是食糖的精深加工,推行“两步法”制糖,即糖厂榨蔗先产原糖,待榨季结束后将原糖回溶再结晶产出精制糖,两次结晶,称为“两步法”制糖。从2003年到2013年这10年间,“两步法”制糖能力已达到130万吨,加上近年来计划还要上的项目,总的能力将要达到200万吨。

根据对2003/2004年至2012/2013年10个制糖期年报的统计[3],实际上累计平均每年用“两步法”生产出来的精制糖才几万吨,90%以上的产能闲置,可以说“两步法”制糖实际上已是名存实亡。

5 理论与实践出现南辕北辙的巨大反差原因探讨

从上面的历史回顾可以看出,半个多世纪以来,发展糖业综合利用是走了一条充满荆棘、曲折的道路。从总体上来说,以制糖企业(包括糖业集团)为投资主体和实施者的糖业综合利用项目多数是不成功的。其标志是投入了巨额资金的项目产能没有得到发挥,没有收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出现如此大的反差,需要人们正视客观事实,认真去分析和思考其中的原因。对发展糖业循环经济笔者认为是在认识上陷入了严重的误区,对糖厂就是只能生产食糖这单一产品的合理性、不具备生产其他(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产品的任何条件这一客观事实,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是因为:

5.1 糖厂不具备综合利用项目所需的足够原料

糖厂要搞综合利用项目,其根本条件是要具备所需的充足原料。每个糖厂尽管有大量的制糖副产品(如糖蜜、蔗渣等)原料,但这个“大量”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对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来说,是微不足道,这里举两个实例来加以说明:

国家对制浆造纸厂的起始规模是年产浆10万吨。对广西而言,一间年产10万吨蔗渣制浆造纸厂,需要有940万吨原料甘蔗产出的剩余蔗渣量才能满足需要,这连广西目前拥有十几间糖厂最大的糖业集团都不能稳定地保证供给[4]。

糖蜜酒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年产5万吨需要有原料甘蔗770万吨产量所产的糖蜜来提供,广西绝大多数糖业集团都达不到这个数量级,更不用说是单个糖厂。

5.2 糖厂半年制糖生产,另外半年并不闲

糖厂有半年(准确地说是7~8个月)是停榨期间,正是由于有这个特点,糖厂的设计理念是在榨季生产中,让很大一部分设备(如压榨机系列等)处于高负荷、高强度的运行状态,以节省初期投资,而利用有较长的停榨期间进行设备大检修,这是和其他行业的工厂全年均衡生产性质是不同的。停榨后,很大一部分季节工、外包工要立即退场,剩下的岗位员工要投入紧张的设备检修工作,没有空闲的劳动力。

5.3 糖厂的设备都是制糖专用设备,其它综合利用项目无法利用

糖厂的生产设备,如压榨、澄清、蒸发、结晶、分蜜等都是专用设备,不能为生产其他产品所用,这是显而易见的。即使是锅炉、发电等设备,也是为制糖专用的。糖厂的锅炉是专门用来烧甘蔗渣的,称为蔗渣锅,停榨后再要启动就得烧其它燃料,热效率很低,是很不经济的,有的甚至是无法启动的。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工业锅炉是按特定的燃料种类、品质和热值来设计制造的。糖厂的汽轮发电机组运行模式是热电联产,汽轮机通常是背压式的,不是全冷凝式可全年单纯发电。

还有一个看似理由十分充足的观点是认为可以利用糖厂的设备搞食糖深加工,如进口原糖产精制糖,这种想法也是十分片面的、不可行的。其中一条原因是要加工进口原糖,就必须要将糖厂设在靠近食糖销区沿海有码头的港区,以降低物流成本,才能生存下去,广西几乎所有的糖厂都不具备这一条件。那些硬要进口原糖来精炼的糖厂必将面临巨额亏损,靠批条子获得配额内低价原糖指标来搞原糖加工的,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5.4 所有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产品原料都不具有唯一性和垄断性,产品要受其它原料的成本、产品质量、市场容量等诸多因素制约

我们在上综合利用项目时,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心态:我有原料,我怕谁!而恰在这个问题上,就会栽跟斗,因为制糖副产品作为某个产品的原料,都不具备原料的唯一性和垄断性。

以制浆造纸为例,木浆、竹浆的性能、质量和效益要远胜于蔗渣浆,就连稻秆、麦秸等这些草类浆和废纸浆,在成本上跟蔗渣浆也有得一拼。

生产酒精(及其衍生的一系列产品)的原料也很多,除了低廉的石油化学合成外,生物质原料也还有木薯、玉米、甘薯、小麦等,以蔗汁和糖蜜为原料的酒精等产品就得要考虑自己的生产成本。

严峻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的蔗渣和糖蜜价格在不断地上涨,蔗渣的价格从多年前的每吨60元,涨到300~400元,前几年造纸大跃进时,更是涨到近千元,这种不讲成本、不计效益,只追求GDP的“利用”,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吗?

5.5 “综合利用能提高糖厂整体经济效益”这一论断至今尚没有实例能加以印证

长期以来,有一种普遍的说法是,“糖厂大搞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可以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糖厂整体经济效益”这一论断,至今尚没有实例给以证实。根据几十年来的观察,广西糖厂的经济效益与搞不搞综合利用项目基本上是无关的,如果是有关的话,恐怕也只有是拖累的负作用。在这里可以举几个实例:

考核糖厂制糖生产效益高低可以用一个技术经济指标“万吨甘蔗税利”来大致衡量,即平均每加工处理一万吨原料甘蔗可提供的税利。某厂,一直来被誉为是糖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典型,但它的制糖经济效益是处于广西的中游水平。以2001/2002~2010/2011年十个榨季为例,广西平均每万吨甘蔗提供的税利为××万元,该厂为××万元,仅为全区(省)平均水平的80%[5]。这里要说明的是,该厂是广西糖业的摇篮,为广西糖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一直为业界人士(包括笔者本人)所崇敬。由于成本和环保的问题,该企业不图虚名,主动中断了一些原在厂内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项目。

另一实例也是一直被视为发展循环经济典型的某糖业集团,近几年来一直为“主业被副业拖累”困扰,最终下决心将“副业”(造纸、酒精)加以切割,轻装前进。

2013年7月,笔者参加了国家几个部委组成的调研组,在广西考察糖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在西南部Ping市一间大门冠以“糖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某糖厂,该厂介绍了几年来与科学院、大学、研究所等众多部门协作,上了好几项综合利用项目,但现场却是死一般的寂静,看不到欣欣向荣的生机。2014年由于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该企业(集团)被迫资产重组,停产停榨。没有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放在主业,这也是陷入困境的其中一个原因。

考察组到了中部的lai市某糖业集团一间年产15万吨蔗渣制浆造纸厂,整个市的十几间糖厂蔗渣供应量仅够供一间10万吨纸浆厂所需,但该市却有42万吨制浆能力,由于蔗渣原料严重不足,价格昂贵,加上纸业市场低迷,只好全部停产。

随后,又到了liu市某糖业集团一间日榨蔗万吨的大型糖厂,该厂10年前在广西率先筹建了食糖精深加工项目——“两步法”制糖工艺年产30万吨精制糖项目。由于该工艺生产成本高、能耗高、市场容量极小,花费了数亿元的投资,设备在闲置多年后,只好转让给北方沿海城市某原糖精炼加工厂。这个项目在2003年计划筹建时,笔者就撰文对项目的可行性表示质疑[6]。

6 对如何发展糖业循环经济的认识

大力发展和推进糖业循环经济,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要安排好这齣壮丽大戏舞台上各个角色的适当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不管目前对糖业循环经济的描述赋予了多么华丽的内容和包装,诸如能“延长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等等,说到底,糖业循环经济对各个糖厂而言,应该是对其制糖废弃物(又称“副产品”)以最低的成本向外作无害化的分类排放,由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各行各业来处理接受和利用。糖厂在这些产业链中扮演好一个原料提供者的角色,大的糖业集团应当积极主动寻找对口的合作伙伴,进行跨行业的综合利用项目合作。而有关部门要起到全盘考虑、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积极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不要过份计较GDP是属于哪个行业的。

尤其是国家对各个行业(包括造纸、酒精等)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环保法规的制约,制糖企业再要单枪匹马包打天下去搞这些项目,不但在原料、规模、资金、技术、成本、质量、销售、环保和人才等各方面都难以一一站得住脚,也不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6.1 对广西制糖副产品利用的一些看法

6.1.1 甘蔗渣作何用途

一种观点认为,蔗渣首先应当作为糖厂制糖生产锅炉运行的燃料。蔗渣是清洁型、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它不含硫,灰分也很低,燃用蔗渣相对煤炭而言,对大气的污染很低,其炉灰亦是很好的肥料。尤其是广西缺煤,全社会95%的用煤全靠省外和境外供给。广西本地煤大多是高含硫、高灰份的劣质煤,为环保法规所禁用。糖厂如果腾出蔗渣作它用,却改烧从千里以外运来的原煤,不但大大增加燃料成本,还将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甘蔗渣作燃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至少是一种低附加值的利用,因此广西出现了一小部分糖厂为腾出蔗渣而改烧煤的情况。

按广西年产原料甘蔗6000~7000万吨计,最多有1600万吨蔗渣产出,按目前糖厂的能耗水平,如用甘蔗渣作为燃料,只有1/4的蔗渣剩余量,这部分蔗渣只能产出60万吨蔗渣浆。如果全部改烧煤,可满足200万吨制浆能力的要求,但在榨季期间(也是社会运输量的高峰期)要从省外或境外运入600~700万吨原煤,这给广西整个运输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各个糖厂还要在铁路、公路和水运码头修建专用的中转煤场,厂内要建设一整套完善的贮煤场、煤仓和输煤系统,锅炉也要投入巨额资金换成专烧煤的煤粉炉,并要增加制粉(煤)装置,增设庞大的脱硫、脱硝、除尘和煤渣处理系统,除了要支付持续性的这些装置长期运行大笔费用外,还要缴纳所排放出的SO2、NOX、TSP的排污费和超标巨额罚款,并要应对几百条大烟囱对周边环境对其污染产生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尤其是酸雨和雾霾现已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全世界的甘蔗糖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不是燃用本厂的蔗渣作锅炉燃料的原因。

6.1.2 糖蜜作何用途

在对糖蜜作何用途,也陷入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科研院所等有关部门认为必须要投入巨额资金生产高、精、尖、深的产品,才算是高附加值的利用,有高科技含量。其实,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糖蜜主要是作为反刍动物牛的饲料,“美国糖蜜的分配比例大致是85%用于饲料,13%用于发酵产品(酵母和柠檬酸等),2%用于饮料酒”[7]。用糖蜜喂牛,更有利于促长、增膘、泌乳量增加和改善肉质的功效。过去我们认为用糖蜜喂牛和甘蔗渣作燃料一样,也是一种浪费,是低附加值的利用。那时我们的消费水平很低,牛肉价格仅是猪肉价格的一半。现在牛肉价格猛涨,已是高出猪肉价格的一倍。据报导,我国超市牛肉价格已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什么不将糖蜜作饲料这方面的利用,而非要一味高投入、高成本、高污染和高风险去搞那些高、精、尖、深的所谓“高科技”产品,老百姓餐桌上的巨大商机我们却视而不见。

6.1.3 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和实施的主体谁最合适

如果在过去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有计划地由造纸行业根据国、内外纸业的市场前景,在广西利用蔗渣资源建设2个年产30万吨或1个50万吨的蔗渣制浆造纸厂,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措施,达到最佳的规模经济,而不是由我们各个糖业集团一窝蜂地上了十几个10万吨(有的小于10万吨)的项目,搞得大家无米下锅,结果恐怕不会是今天这个地步。

在广西糖厂的酒精车间遭全面关停后,笔者曾撰文[9]呼吁国、内外酵母等行业来广西建厂,利用当地的糖蜜资源生产酵母等产品。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几家国、内外的酵母公司和广西的糖厂合资办了几家酵母等厂,其中一家生产味精。利用这些专业公司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加上当地丰富的资源,这种跨行业的合作方式,应当成为今后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6.2 国外发展糖业循环经济的模式

世界各国对甘蔗糖业的综合利用作了十分详尽、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甘蔗本身除制糖外,还有其它的用途,如巴西用大部分甘蔗生产燃料乙醇。蔗糖及其副产品在饲料、轻工、食品、化工、医药、建材和能源等方面有诸多利用,这里不一一赘述。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产糖国家,一般制糖副产品按社会专业化分工,由相应的行业来进行综合利用,糖厂本身很少作这方面的利用。“美国所有的甘蔗糖厂本身不搞副产品综合利用,没有附设综合利用车间,糖厂的副产品中,糖蜜作为一种商品出售,主要用作饲料。利用蔗渣作燃料,用来作锅炉的燃料产生蒸汽发电,糖厂有多余的电,供其它工业或民间用电”[8]。

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为了应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制定了用甘蔗和糖蜜生产燃料乙醇的能源政策,成为世界上产甘蔗、产糖和生物质燃料乙醇最多的国家。很多糖厂附设酒精车间(酒精车间一般是长年生产),以便根据石油和食糖市场的变化能及时调整乙醇和食糖的生产比例。由于巴西幅员辽阔,有大量蔗地可轮作或休耕,酒精废醪液经过简单处理就可直接排放到蔗地。蔗渣是作为锅炉燃料给制糖生产供汽发电,并上网向全社会供电,已成为糖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2009年访问该国的糖厂,得知有些糖厂在榨季期间发电上网的利润已超过了生产食糖和乙醇的利润。

为了解决广西糖厂酒精废醪液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1997年由世界银行出资安排去印度考察。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产糖国家,很多糖厂附设酒精车间,多系采用Biostil(发酵蒸馏耦合法)生产工艺,酒精废醪液的浓度很高,可达到30°Bx以上,不经蒸发浓缩直接混入滤泥(印度糖厂也是采用亚硫酸法工艺,生产耕地白糖)做有机肥。更为有利的是,印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和旱季分明,榨季期间气候十分干燥,做成的滤泥肥料不用人工烘干,水份很低,这些有利条件是和我们不同的。他们的肉食习惯和我们完全不同,糖蜜绝大部分用来发酵生产乙醇及其下游产品和食用酒。

印度的糖厂也全都是燃用蔗渣产汽和发电供制糖生产,并将多余的电上网供全社会所用,剩余蔗渣用作造纸。最大的蔗渣制浆造纸公司Tamilnadu年产量近20万吨,蔗渣是向周边众多糖厂购买。有用蔗渣生产糠醛和人造板,有的糖厂也附设有自己的造纸厂。

笔者2000年访问了墨西哥,该国是美洲第二大甘蔗产糖国,现在世界排名第五位,期间参观了金伯利(KIMBERLY)制浆造纸公司。该厂建于1978年,年产蔗渣浆14.4万吨,原料由周边7间大糖厂的剩余蔗渣供给。1998年笔者访问了澳大利亚蕯里那(SARINA)糖蜜酒精厂,规模是年产酒精5万吨,糖蜜向糖厂收购。澳大利亚大部分糖厂的糖蜜是集中利用的。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糖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品种类和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印度一位学者P.J.Manehar Rao在考察了世界上60多个产糖国家后,1997年著书《INDUSTRIAL UTILIZATION OF SUGAR CANE AND ITSCOPRODUCTS》,书中对世界各国甘蔗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作了详尽的介绍。几十年来各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作了大量的工作,很多综合利用项目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但是,国外对这些综合利用项目是按社会行业分工来实施。该书第45章指出:“甘蔗综合性企业”即是以糖厂为母体(核心)、甘蔗及其副产品(蔗叶、蔗渣、糖蜜、滤泥、炉灰等)为原料的一系列工业单元(工业群),就是对甘蔗及其所有副产品的完整综合性利用,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种企业是非常非常少的。以制糖工业副产品为原料的各种工业都十分分散,虽然这些国家有许多糖厂,但是,进一步以蔗渣和废蜜为原料的生产企业却很少,最好的要数中国的江门甘蔗化工厂(笔者注:该企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已退出制糖产业,转产LED光伏及生物技术产业)[10]。

所谓“甘蔗综合性企业”,就是我们现在极力推崇的“制糖循环经济产业园”。透过这位作者对世界各国甘蔗糖业综合利用正面的、积极的、客观地描述,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国外几乎是没有搞“甘蔗综合性企业”这样一个事实。

7 几个问题的探讨

如果今后不再强调糖厂要搞综合利用项目,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7.1 现在用“综合利用率”——即综合利用产值与制糖产值的比值来衡量糖厂技术进步水平、产品结构是否优化、产业是否转型升级等(或是衡量其它什么内容),这一指标还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也没有听说国外有哪一个国家的糖业发展有这种指标要求。

7.2 原来对新建糖厂和老厂改造必须采用“两步法”制糖生产工艺生产精制糖,要搞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要求是否应作调整。

7.3 糖业发展规划要求综合利用产值达到多少亿元,应当补充说明糖业综合利用产值计算,不应局限在糖业系统范围内,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应当社会化。另外,蔗渣作燃料、糖蜜喂牛、滤泥还田等利用也应有GDP的体现。

8 结语

回顾历史,广西在过去五十多年的制糖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历程中,曾经走过了从农耕时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到工业化初期“小、土、群”模式,今后必须要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过去的模式有着其历史上的积极作用,这是不能否定的,但我们要认清形势,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1] 钮公藩.采取分片集中生产酒精解决糖厂污染问题的建议,广西蔗糖,1999年(2).

[2] 钮公藩.甘蔗渣造纸热中的冷思考——非理性蔗渣造纸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2006年中国糖业技术进步大会论文集.

[3] 中国糖业协会.中国糖业年报,2001/2002年至2011/2012年.

[4] 钮公藩.广西究竟还有多少甘蔗渣可供综合利用项目所用,广西糖业,2014年(1).

[5] 广西糖业协会.广西糖业年报,2001/2001年至2010/2011年榨季.

[6] 钮公藩.对推行两步法制糖的疑虑,广西蔗糖,2003年(2).

[7]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研究所.美国和巴西甘蔗糖业考察报告,1983年.

[8] 全国甘蔗糖业科技情报站.世界甘蔗糖业,1990年.

[9] 乐祖,金田.广西糖蜜应在本地生产高附加值的酵母产品,广西蔗糖,2003年(1).

[10]广东省制糖学会.国外甘蔗综合利用技术资料集,1999年.

猜你喜欢

蔗渣糖蜜糖业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糖蜜对犊牛生长性能及增重成本的影响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蔗渣锅炉烟气双达标治理的实践
甜菜和甘蔗糖蜜的理化特征及其在生猪养殖中的应用
广西大力推动糖业变革
糖蜜的饲用价值及应用研究
两级UASB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效果研究
蔗渣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