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军民融合盛宴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巡礼
2015-01-09曹福成
■ 曹福成
一场军民融合盛宴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巡礼
■ 曹福成
7月16日至25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在国家农展馆举办。这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首次举办军民融合主题展览,也是全部军工集团公司首次以集团整体形象对外展示,旨在彰显军工高科技引领带动国家科技创新、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期十天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亮相各大军工集团“全家福”,一场中国军民融合盛宴为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接力赛接风洗尘,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加油鼓劲。
“两个首次”,彰显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特色
7月的北京天气炎热,然而有件大事要事比炎热天气在人们心目中更迅速升温,16日至25日,一场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协办,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承办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在国家农展馆举办。
这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首次举办军民融合主题展览,也是全体军工集团公司首次以集团整体形象对外展示,旨在彰显军工高科技引领带动国家科技创新、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参展项目涵盖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等多个产业,突出了各军工行业的特色优势。这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首次军民融合展,也是军工集团公司首次以集团整体形象对外展示。“华龙一号”、高分二号卫星、新舟60系列飞机近千项具有代表性的军转民重大成果和产品在本届展会集中亮相,让参展观众大饱眼福。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在出席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开幕式暨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致辞时强调,国防科技工业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全行业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新形势,国防科技工业必须着眼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长远和全局利益,坚持寓军于民的正确方向,根植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融入国家“大安全、大防务”体系之中,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国防科技工业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扩大军工开放,充分利用优质社会资源;加强军民资源共享,推进军工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军工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技术;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相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核能、航天、航空等典型军民结合产业;着力推动军地合作,促进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发挥军工辐射带动作用,在区域、地方落地一批军民融合重大的发展项目。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徐占斌在开幕式主题报告中指出,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与实践,国防科技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支撑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同时,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8年至2014年,国防科技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增加值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年均增速约6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8.3%,同期国防科技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9%。2015年,国防科技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高达15.5%,远高于国家工业6.4%的增长速度。在当前传统经济增长点乏力的情况下,国防科技工业的稳步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幕式上,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周武胜理事长宣读了颁奖决定,由《国防科技工业》杂志和《中国军转民》杂志首次联合评选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先锋奖”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奖”结果揭晓:卫星运营服务及卫星综合应用平台、航天粉煤加压气化装置、基于密码安全算法的防伪税控系统、新舟60系列飞机、集成内嵌式TFTLCD产品、“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型液化天然气系列船、民爆器材及爆破一体化工程平台、长安逸动CS35发动机平台、牧羊人-2000型空管自动化系统等10项成果分别获得技术创新大奖;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华龙一号”、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高分二号对地观测卫星、3000马力大功率液力变速器、AC312直升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魂芯一号”高性能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核心基础芯片自主可控FPGA科学试验用离心机等10项成果分别获产业先锋大奖。
在人们心目中既神秘又与生活距离遥远的军工技术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中国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又是个什么状况?相信大多数国人是模糊的。不过,这次为期10天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改变了人们的认识。在2万平米的展区中,中国军工集团集体亮相,华龙一号、高分二号卫星、新舟60系列飞机、“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长安汽车发动机平台、牧羊人-2000型空管自动化系统等创新技术和品牌产品悉数“登场”。展览以实物、模型为主,配合图片、文字、视频,重点展示他们在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反恐防暴、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中军用转民用的重大成果和产品,突出展现近年来军工高科技引领、带动国家科技创新、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让观众零距离观赏,民用飞机、无人机、特种车辆、大型装备等实物展品则在室外展区向公众展示。同时,民口单位、民营企业为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配套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也同台亮相,效果自然非同凡响。
视点一:“核老大”递上“新名片”
在国防科技工业,核工业以其无可比拟的威慑力以及地位作用,位居国防科技工业之首,成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老大”、共和国的长子。今年又时值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甲子岁月,六十年军民融合发展史。在500多平米的展览区域中,中核集团全景式展示了核工业60年来军民融合取得的重要成果。中核集团以军民融合•“核”协发展为主题,在500多平米的展览区域中,观众既可以近距离接触被总理寄予了重托的“华龙一号”,用途广泛的快堆和小堆;可以了解世界第一深钻是如何实现的,无废水、无废气、无废渣的绿色矿山是怎么建设的;还可以开着汽车漫游领略核电站美丽风光、拿着小小的仪器检测辐射情况、看着邮包里的细菌瞬间被秒杀……又可以共拥“核”协发展、共议“核”创未来。
原子核,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一亿分之一,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1955年,中央作出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中国核工业扬帆起航。
从两弹一艇研制成功、挺立起中国核脊梁,到铸剑为犁、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观众在重温中国核工业60年波澜壮阔历史中赢得自信。
“华龙一号”作为“新名片”伴随军民融合高端装备走出去,华夏儿女日益在国际舞台信步四方。“华龙一号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它标志着我国拥有核电自主创新的能力,为自主知识品牌的机组走出国门提供了有利支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勤对此充满自信。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
“华龙一号”以177组燃料组件堆芯”和“三个实体隔离的安全系列”为主要技术特征,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要求,满足美国、欧洲三代技术标准,充分利用我国近30年来核电站设计、建设、运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技术和人才优势;充分借鉴了包括AP1000、EPR在内的先进核电技术;充分考虑了福岛核事故后国内外的经验反馈,全面落实了核安全监管要求;充分依托业已成熟的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和能力,采用经验证的成熟技术,实现了集成创新。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华龙一号”技术方案,建设国内示范工程,标志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国产核电技术获得全面认可落地。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在海外,已与阿根廷政府签署合作建设协议,并与埃及、沙特等国家签订谅解备忘录。
李克强总理寄语中核人:“你们为我撑腰,我为‘华龙一号’扬名”,嘱托中核人:“‘华龙一号’要干好!”我们相信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牵引下,“华龙一号”将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代表作。
记者感言:中国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反应堆研发是产业发展之魂。核工业自创建之初,就非常注重核反应堆研制工作,从“一堆一器”把中国带入原子能时代,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中国从此进入核大国的行列;从秦山一期电站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到如今自主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领航出海,实现中国核电“走出去”的腾飞。60年自主创新,中核集团公司先后建设研发了20余个反应堆。如此强壮的文化血脉,如此兴旺的反应堆家族,让每一个中华儿女倍感自豪。
视点二:航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中华民族开掘力量源泉
在航天科技展厅记者流连忘返。北斗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基础设施之一,是全球第三个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成为全世界又一套全天候高精度天基时空基准,将提供更精准可靠的位置、授时、导航服务,丰富用户体验。记者在本次展会上看到,“北斗”系统功能已向高精度驾考、老人关爱、儿童安全定位等领域延伸,从行业应用拓展到大众应用。
在本次展会前的3月30日,我国发射了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目前,“北斗”系统已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可为其提供基于“北斗”系统的跨境运输、渔业管理、口岸清关、精细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周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记者获悉今年我国还将发射3至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持续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撑。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可以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运行服务,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大地测量、智能驾考、救灾减灾、手机导航、车载导航等诸多领域,已产生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航天云网,成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化孵化平台
在中国航天科工展厅航天云网的触摸屏前,记者好奇地点击着航天云网页面,对其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充满兴趣。航天云网是中国航天科工打造的以云制造服务为核心、以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为目标的“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平台,于6月15日正式上线,目前已吸引2万2千余个企业用户注册参与。这些上线企业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仅包括作为龙头企业原材料供应和产业配套的大量中小型企业,同时也有茅台酒业、长城华冠汽车、老干妈食品、际华纺织、万和电气等全国500强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单位。
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魏毅寅介绍,作为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及应用战略性任务的重要载体,航天云网是航天科工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战略部署,践行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积极行动。航天科工旨在将航天云网建设成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化孵化平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传统企业改造的社会性平台,促进军民融合、能力协同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及时有效互动,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航母编队”,积极营造以“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为根本特征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7月18日,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迄今航天云网点击量已达13万余次,吸引了2万余家企业用户。这些上线企业遍布湖北、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等制造业发达地区,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集团公司协同共享制造平台也已经在各单位落地生根、推广应用。
打造信息安全的“金钟罩”
如何保障我国信息系统安全?基于国产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能否满足日常办公的需要?从2008年的微软“黑屏”事件到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国人为此忧心忡忡。
在航天科工自主可控计算机面前,观众的担忧得到解除。航天科工相关技术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重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个人电脑中采用的处理器、操作系统、存储设备等均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构建起“铜墙铁壁”般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体系,是一项关乎国家信息安全“命脉”的“民族工程”。
作为敢为天下先的“国家队”,中国航天科工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大型央企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迁移先河。目前,中国航天科工成功实现了自主可控信息系统18个办公应用的上线运行,并在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关键软硬件产品研发、迁移适配、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试运行阶段,已有近千名集团内部用户通过自主可控信息系统进入办公平台开展日常工作,使该系统其在“真枪实弹”的环境中首次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和考验。
做助力国家安全的“保镖”
火箭炮被誉为“战争之神”。记者在展厅被一门样式独特的“火箭炮”吸引了眼球,这辆车顶部安装了两组共24发像火箭弹的“炮车”原来是高层建筑的灭火装置。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六所发展计划处的王珩告诉记者,它是运用原有的军工导弹发射技术研制的高空灭火消防车,把军工的发射导弹的技术运用到民用上来,实现投弹式高层建筑干粉消防灭火装备,灭火高度可达到100米、300米(100多层楼)甚至更高,而且采用的是绿色发射技术——无火、无焰、无光、微声,灭火弹是通过发射打到屋内,它不是爆破的形式,它是喷洒,可以保证室内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安全性、保证环境不污染,而消防车还采用了高精准的瞄准技术,就是利用激光、红外、可见光,通过电脑集成灭火,堪称首创。
而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展台的另一侧,一架小巧的无人机同样捉人眼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把原本只应用于军事领域的无人机进行改造,推广到了民用领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吕晓戈主任向记者介绍:“我们这无人机现在是完全为民用服务的,比如在发洪水的时候,我们把无人机派出去,可以对整个的受灾区进行探测,我们可以实时把这些信息传回指挥部。这款无人机可以达到3000公尺高度,可连续飞行15个小时,而且是可以拆解的,装在一上方箱里,一个人就可以拿走。”
据介绍,今年3月海鹰无人机在高空发现可疑贩毒车辆,快速将其拍摄图像传送至110指挥中心,帮助和引导警方将“毒贩”一网打尽。海鹰无人机可以24小时全天候实施监控,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抵抗6至8级大风,也可抗击大风沙,曾在我国边疆巡飞,保卫国家安全。目前,海鹰无人机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国土测绘、警用巡逻、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众多行业领域。
视点三:航空报国,在推进军技民用中开拓广阔领域
据新闻发言人介绍,中航工业直升机坚持走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道路,从产业和经济协同的战略层面来思考军民融合发展,既重视技术相关的产业链延伸,还重视品牌效应的价值链衍射,按照全产业链与全价值链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原则,利用技术和品牌优势,实现跨行业、跨专业的多元化发展,构建相关技术和专业领域的集成网络,形成军民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集约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中航工业军民融合阵容强势亮相成果展
走进中航展厅,中航工业参展成果亮点纷呈:AC311与小鹰500实物飞机;AC312,新舟700,新舟60、AG600、运12F、鹞鹰无人机等民机模型;商用大涵道比发动机模型、飞机模拟器、车载燃气轮机、爱维客电动中巴、智能巡检机器人、天马液晶等产品首先映入眼帘。
中航工业参展形式以实物和模型为主,配合以展板形式展示;同时通过大系统、系列化、集成化手段,增强展示效果。展区尤其突出采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展台前的大型LED屏滚动播放中航工业军民融合宣传片。同时使用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力,观众可以通过扫描展品前的二维码获知产品的详细信息或者点击中航工业微信下方的“军民融合”的菜单,通过回复关键字,查看展品介绍。展品的选择也十分接地气,突出了互动性与趣味性。
中航工业设多个展区、携带四十余项展品参展,参展展品涉及民用飞机、车辆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智能产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六大“技术同源、产业同根”的民用产业。强大的参展阵容,充分展示了中航工业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在民用飞机展区,中航工业共展出了11项展品,组成强大飞机方阵全方位展示中航工业在大型客机、直升机、通用飞机、无人机、飞行模拟器、航空发动机、飞行模拟器等民机领域的制造和研发实力。AC311和小鹰500以真机形式在室外展区展示;AC312、新舟700、新舟60、AG600、运12F、鹞鹰无人机以模型形式在室内展区展示;商用大涵道比发动机以体感互动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发动机的内部构造;两轴全向飞行模拟器可以全方位无死角模拟飞机的各个姿态,同时加入了空战元素和联网对抗机制,可以让观众充分感受飞行的乐趣。
在车辆及零部件展区,中航工业共展出了3项展品,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上海车展取得轰动效应的爱维客电动中巴。爱维客电动中巴是一款历时3年,严格按照乘用车开发程序和标准全新自主设计研发的民族品牌高端商务客车。取得了35项技术创新和6项外观设计专利,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整车最大重量为7.5吨,最大载客人数为23人,有多种1+1和2+1座椅布置;标准充电时间4小时,快速充电只需1小时,一次充满电可续航310公里以上,充放电循环周期可达3000次以上,寿命达8年。该展区还展出了轻量化复合材料大巴车身和金城高端摩托车。
视点四:中船集团,为支撑国家海洋战略打造“尖兵利器”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中船集团的民品产值已占到总产值的80%左右,旗下大部分企业达到了“能军能民”的要求,而且,近80%的产品实现了军民两大领域开放共享,互通互融,初步形成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其中,以“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118”FPSO为主力的海洋石油开发深海舰队,即将军工领域的船型优化、动力与推进、特种结构、声隐身、信息集成、特种建造工艺及船舶信息化制造等技术引入产品建造,其研发成功为我国实施南海开发战略、维护海洋发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至2014年,该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均超过20亿元。
在中国船舶展厅,“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我国首艘LNG船、“科学号”海洋调查船等一批海事界赫赫有名的高端大型海洋装备悉数在展会上亮相。据介绍,作为这批产品的设计及建造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这是第一次向公众整体展示其近年来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站在琳琅满目的各类船舶模型前,记者和众多观众一样兴趣盎然。据悉,“科学号”海洋科考船的成功研发和建造,利用的也是军工技术,如重要的海洋测量装备综合集成、全船低噪音和电磁兼容技术。这些融合成果对相关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作用,项目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己达15.6亿元。
利用军工舰船直升机保障技术,建造的航洋救助船上设置了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实现陆海空立体快速救援。而豪华客滚船建造,则充分利用了军工船体建造技术、精度控制技术、高效的调试和焊接技术。中船集团还率先将军用声呐技术转化为民用医疗超声诊断设备研制了“海英B超”医用诊断设备。
“智慧海洋”工程是典型的军、警、民三方融合项目。它将海军综合电子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全面应用于民用海洋信息服务领域,是鼎力支撑国家海洋战略的“拳头产品”。
航母、吸管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却出自同一家企业——承造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中船重工,同时也是全球产量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饮料用吸管生产企业。促其军民融合企业跨界的最初却是为了生存。如今,经过15年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吸管不仅已经与蒙牛、伊利、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也成为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
记者获悉,中船重工在技术领域,还把多年积淀形成的总段建造、模块化生产、壳舾涂一体化、三维设计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融合到了军民船建造和新产品开发上,先后攻克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既加快主力船型优化和高新技术船舶开发,万箱集装箱船、LNG船、自升式钻井平台等一批高新技术装备陆续开发成功;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深海技术成功应用于深海探测,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创造世界上同类潜器下潜最深的新纪录;还制造了海空间站、南海大型浮式结构物、中远海综合信息网络等民用重大海洋装备。
视点五:中国兵器,一批军转民成果领跑民品市场
在庞大的兵器展厅,记者游览了参加展览的25家兵器子集团和直管单位,46个项目、109件实物展品以及相关模型、展板及视频资料,对室内展出面积600平米,室外300平米展览留下总体印象:设海外战略资源及石油石化产业链、军转民高新技术、北斗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应急救灾、反恐防暴、节能环保等7大主题展区,基本上代表兵器集团公司在军转民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发展方向。人造金刚石、硝化棉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矿用车、火车轴、汽车零部件等多项民品产销量居国内第一,一大批优势民品成为市场领先者。
兵器发言人,在介绍兵器集团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取得成绩时如数家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初现,一批优势民品成为市场领先者。海外石油矿产资源开发取得丰硕成果,成为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工程承包带动国内装备出口成效明显。先后在伊朗、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等国家拿到多个大额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国际化经营稳步推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民爆、重型卡车、汽车零部件等优势民品开展国际化经营,取得积极成效。北方奥信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民爆产品出口企业,民爆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知名矿业公司的重要供应商。
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长安汽车被列入中国汽车产业第一阵营,这在长安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日的长安,秉承“以微为本,以轿为主”的发展战略,怀着“国民轿车”的美好愿景,在自主轿车的研发之路加快了步伐。2012年长安汽车集“五国九地”全球研发资源,精心打造的逸动、CS35、睿骋、欧诺等中高端汽车产品集中上市,百年长安迎来发展的“新春”。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长安每年将利润的5%用于研发,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和美国底特律等分别建立了研发中心,为多款车型提供最强“外脑”。
在这次成果展上,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上报的军民融合发展优秀成果评选项目取得优异成绩。“民爆器材及爆破一体化工程平台”荣获产业先锋大奖,“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荣获技术创新大奖,NTE系列电动轮矿用车、铁路装备及车轴等四个项目荣获提名奖。
视点六:中国电科坚定走军民融合之路,“军”和“民”同样前途无量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电科集团从最初的民品只占10%、利润为0起步,直到2014年民用产业做到了800亿的营收,占整个集团的60%。并且营收和利润均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李卫国坦承,“原先军工产业的效益高,不太看得上民口,现在转变观念,军和民同样有前景、有效益。”
走进展厅,参展中国电子产品特点鲜明。他们本次参加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主要分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与电子材料、自主可控与网络安全、信息服务及应用四大板块,共有11家企业在内的60件展品,其中核心基础芯片自主可控FPGA获“技术创新”十佳成果大奖,天气雷达成果获“产业先锋”提名奖。
1.核心基础芯片——自主可控FPGA
HWDV2系列FPGA是中国电子下属成都华微2010年推出的第三代百万门级FPGA,具有多样性的可编程特色、丰富灵活的层次互联资源和工艺,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该系列FPGA采用代表国内FPGA设计研发最高水平的新工艺,填补了国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空白。目前已大规模应用于各军工企业和研究所,市场反响强烈。目前,成都华微已完成第四代千万门级FPGA的研制工作,第四代FPGA采用90nm工艺,代表国内最高工艺水平,满足用户对更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需求,稳固了中国电子行业领军地位。
2.飞腾CPO FT1 500A
FT——1500A系列处理器是64位通用CPU,兼容ARM V8指令集,采用国际先进的28nm工艺流片,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特点,关键技术国内领先,可实现对Inte1中高端“至强”服务器芯片的替代,并广泛应用于政府办公和金融、税务等各行业信息化系统之中。
3.全自主可控交换芯片
中国电子下属的苏州盛科从事中高端以太网交换芯片及基于自主核心交换芯片的定制化系统方案设计与研发,拥有该领域的核心技术。
苏州盛科基于核心交换芯片的国产网络交换机,实现了关键软硬件的全部自主。该交换机曾获得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基于第四代高性能交换芯片开发的高密度万兆以太网交换机及SDN交换机,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的下一代网络架构核心,可用于数据中心、企业和运营商网络。其中基于核心芯片及自主软件的V350交换机,在SDN领域技术领先。
在安全电子展台,工作人员向观众展示了应急防护装备、CS—3600便携式无线电信号侦测设备等一系列安全电子科研成果;在智慧电子区域,参观者可以了解智慧电子在政务服务系统及解决方案、导航、能源等方面的实践应用;绿色电子区域介绍了光伏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通信导航电子、光电子器件等一系列绿色电子相关的理念和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是中国电科军用优势技术成功向民品和产业转化并推广的成果,将其应用于社会,服务于民生,将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电科夏传浩主任说。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成长起来的“中国芯”还有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自主研制的第二代国产通用16核CPU“申威1600”,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的4核高性能通用CPU“龙芯3A”和8核高性能通用CPU“龙芯3B”,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多核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华睿1号”。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十一五”期间,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重大专项的主要目标是在芯片、软件和电子器件领域追赶国际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在军用技术二次开发方面,中国电科近五年来,军用技术转民用产品项目共8万余项,累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