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系学视角下的德育生活化
2015-01-09赵虹元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0期
赵虹元在《教育导刊》2014年第9期撰文指出,谱系学是一种历史方法,要摧毁的是不朽、静止和统一,同时要展示被当作同质的异质性。在谱系学那里,传统德育方法被解构,绝对的道德理念和纯粹的理性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人存在的生活世界中的道德情境、道德事件和道德取向,体系更贴近生活。一是道德事件是德育生活化的现实支点:从谱系学的方法审视德育的目的,使学生德性养成奠基于现实支点上。二是习性养成是德育生活化的本真诉求:1.以经过选择的道德事件,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2.道德实践是道德习性养成的关键,不仅对道德认知进行检验,而且也对其进行强化。3.与传统德育方式不同,谱系学视域中的青少年道德习性养成,还需对将其道德实践作为道德事件进行“回炉”,进而不断丰富道德体系中道德事件的构成。三是差异评判是德育生活化的评价取向,关键在于:1.评价须体现个体性,而非统一性,即评价要依据个体的性格、家庭、学习等特点进行,是对“我”而不是“我们”的评价。2.道德行为或非道德行为是一个渐进产生的过程,评价须重视对道德行为产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弄清道德行为是如何生成的。实行差异评价可以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