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和责任

2015-01-09郑智青王佳惠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小强家长学校

郑智青+++王佳惠

“大家看,锄头应该这样握才是正确的,才会更省力……”

台上,一位穿着朴素、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高声介绍着;台下,一双双好奇的小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小手还不时地随着台上的讲述比比划划。

这是文清路小学里的一场特殊的科技报告会。

这场报告会的主讲人既不是有名的学者,也不是商界大亨,更不是政界明星,而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文清路小学上千位家长中最普通的一个。此刻的他,正站在演讲席上,面对台下的大小观众侃侃而谈。谈的内容很特别——如何种菜。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一位普通农民,做什么科技报告?而且就算他讲的是科学知识,和小学生谈种菜也似乎不是很合适吧?但这样的报告会确确实实在文清路小学不断举办着,并正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重视。

报告的主讲人形形色色,既有资深的专家,也有稚嫩的孩子。只要有话要讲,有话可讲,有足够的勇气站上舞台,就可以上去作报告。

由于报告会主题多样,形式新颖,其影响力也从校内传到校外,场地也从学校走到了赣州市青少年科技馆,规模更加宏大,影响更为深广。报告会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有趣而实用的知识,也让家长们切实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在无形中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说起来,这个科技报告会,仅是文清路小学在刘艳琼校长带领下实行的“四个一”工程之一。

所谓“四个一”工程,即每月一场音乐会,每月一场书画展,每月一个学科活动,每月一场专题报告会。“四个一”工程是文清路小学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为学生搭建的一个个放飞理想、快乐成长的舞台。

由于兴趣、智力、家庭背景、发展节律等因素的差异,每位学生起点不一,个性各异,需要的成长舞台和空间必然也不一样。“四个一”工程为他们搭建了“万能”的舞台。

正如刘艳琼校长所说:“我们开展‘四个一工程,既有适合比较安静的孩子的活动,也有爱热闹的孩子喜爱的活动,就像是手机用户挑选套餐,总有一款套餐会适合我们的孩子。”

“四个一”工程也是刘艳琼校长“全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文清路小学的“全纳”教育,是以“融合”为学校工作中心点,紧紧围绕“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骄傲”的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当下的幸福和责任。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刘艳琼刚被任命为文清路小学校长时,学校正处发展的瓶颈期,面临着来自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多方压力。在这个关头,刘艳琼用她那并不宽厚的肩膀挑起了重振文小的重担。

重振文小,做好思想引领是关键。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发挥个体的最大作用。于是刘艳琼组织师生重构校训,着力打造文清精神,最终确立了“文清义正、小学大成”的校训和切实的工作目标。

由于文清路小学拥有环城、豪德、叶坪三个校区,三个校区地段特殊,生源复杂,造成了整个校园学生组成的1/4现象,即1/4的学生来自公务员家庭,1/4来自高档住宅区,1/4来自农民家庭,另有1/4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如何让这些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课题,也成为刘艳琼反复思考的一道办学难题。

最终,刘艳琼提出了以“融合”为主线的“全纳”教育思想,把“融合”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点,让学校教育的熔炉铸炼新时期的学子。

文清路小学的“融合”包含五方面内容,即学生与学生的融合、教师与教师的融合、教师与学生的融合、教师与家长的融合、家长与学校的融合。

学生的融合就是在分班时考虑学生来源构成的大致均衡,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存在感”,并对彼此产生认同,从而尽可能地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他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和尊重。

教师的融合就是三校区的老师之间互相流动,通过这种流动,让教师在不同环境中学习成长,在各种活动和教学中彼此欣赏。

教师与学生的融合就是通过“多帮一”的形式,让教师知道并参与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形成良好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融合就是通过建立家校通平台,及时向家长发布班级最新动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推进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在家长与学校的融合中,刘艳琼创造性地提出了“家长义工队”的概念,即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事务中来,例如每天中午和下午都会有家长义工来协助老师们工作。学校在开学初还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有些家长一开始带孩子来报名的时候,穿着拖鞋,衣衫不整,参加了学校的培训后,再来开家长会时,他们的穿着就整洁多了,这便是一种家校融合,你能看见他们的改变。”刘艳琼说,“这样不仅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也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对于学校建设的重要性。”

“全纳”教育要求以孩子的成长为出发点,做孩子成长的聚光灯,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让孩子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最终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作为一个生命个体,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乃至对世界也是重要的。

“我想,如果没有刘校长一开始对我的重视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张荃林在回忆起被刘艳琼“发掘”的经历时,依然是满脸的兴奋。

张荃林是刘校长在两年前的“校园好声音”比赛时发现的一个“苗子”。小荃林的父亲是杂志编辑,母亲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也许是受喜欢安静的家庭氛围的影响,参加比赛前的小荃林是一个十分腼腆的孩子,对自己缺少自信,在孩子堆里显得相当普通,难以引起老师特别的重视。

但在“校园好声音”的比赛中,小荃林的表现却让所有人惊艳。当时,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小荃林从班级选拔赛、年级预赛,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十佳歌手”。

赛后,小荃林以为自己的“舞台生涯”就此打住了,他没想到,校长早已把自己的声音牢牢记在了心中。校长还特意向老师了解荃林,发现小荃林学习、才艺、品德各方面都很优异,只要精心培养,必将大有建树。校长的“看好”使小荃林破格加入了学校合唱团,她还特意鼓励说:“你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你的声音很干净、很自然,让人听着很舒服。”

校长的鼓励,成为张荃林进步的强大动力。两年来,他在校长的不断激励和指导老师的悉心培养下,慢慢养就了一种才学之美、艺术之气,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和“优秀队干”,先后荣获赣州市优秀少先队员、章贡区优秀少先队员“助人为乐”好少年、赣州晚报“明星小报童”等多个荣誉称号,目前正参评赣州市“美德少年”。

就是这样一个原本平凡的孩子,在刘艳琼的发掘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存在的价值,在各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而在文小,像张荃林这样的孩子不是少数,很多孩子在文小“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这些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让刘艳琼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教育不能只为了照顾所谓的‘精英,好的教育一定是合格人才的教育。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全纳”教育理念的践行,让刘艳琼有底气拿出孩子玩耍的照片给温家宝总理过目,并自豪地问总理:“您能看出照片上哪个是农民工的孩子吗?”

每个孩子都可以发挥作用

调入文清路小学后,刘艳琼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接受平等教育的同时,也在思索着怎样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力和作用。

刘艳琼说,孩子之间很容易互相理解与欣赏,来自不同家境的孩子共同接受教育,增加彼此的认同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学业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文小的学生必须客观看待同学,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这样他们的心理才会更健康,成长才能更顺利。

在这个问题上,刘艳琼首先从细节上入手,规定所有学生必须穿校服,这样先从外形上消除差别感。其次,在分班的时候,她要求各类生源均匀分配。

这遭到一些家长的反对,刘艳琼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对他们一视同仁,这样所有孩子都能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为了实现“融合”,刘艳琼带领老师们以培养具有“好心态、好习惯、好品质”的新三好学生评选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孩子都融入学校生活、感受到成长的自信和幸福,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能被社会接受的合格公民。

刘艳琼反对在课堂上以“你是最聪明的”等此类句式来表扬学生,她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相应的回报,这样每个学生才会有自己的小目标,才有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实现大发展。这正如文清校训:“文清义正,小学大成”。

“我不要求所有学生都争做第一名,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但他们不能做思想上的最后一名,因为这是社会公德的底线。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作用,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此他们才能在未来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刘艳琼经常提到一个孩子的转变。

调皮大王小强,转学来文清路小学之前就已“大名鼎鼎”。他不仅是“惹事大王”,还是“被开除大王”“转学大王”“撒谎大王”等等。

对如此一个“恶行累累”的孩子,刘艳琼相信,一个小孩子的心里并没有那么多的恶,他的所有的调皮捣蛋行为也许都只不过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关注,这是缺乏关注缺乏爱的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需要公正。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儿童。如果儿童感到别人的眼里没有他,不想知道他个人的小小不幸,把他丢在一边不管,那么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痛苦的屈辱和极大的不公平。

刘艳琼深明此理,因此她对班主任肖瑞霞说,既然小强是你的学生,你就要平等地爱他,并且要多给他一些关爱,除了调皮,我相信你会发现他身上不一样的地方。

肖瑞霞老师不敢相信,因为小强转来文小之前已转学四次,在以前的同学眼里,他极难相处,人缘极差。在老师眼里,他的名字更几乎是麻烦与头疼的代名词,成绩更是屡次挑战老师耐性的底线。

刚转来时,小强在文小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也许是源于习惯,也许是为了用“恶”面具掩盖自己容易被伤害的心,新的环境并没有改变他的心态和习惯,他还是爱撒谎,爱挑衅,每天重点要做的事就是惹事。

上课时,小强总是低着头,在桌子底下摆弄着什么。肖瑞霞并不批评他,而是偷偷观察着。很快她便发现,原来小强在桌肚子里捏泥人,而且捏的泥人一个个活灵活现。肖老师还发现,他捏泥人时,脸上现出从未见过的认真。

肖瑞霞一下明白了,这个孩子绝不是一无是处。从此后,她在上课的时候总会对他投去微笑。

有一次肖瑞霞在班上说:“我好想要一个礼物,如果我向你们要,你们会送给老师吗?”

同学们都很好奇肖老师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礼物。

“小强,你捏的泥人老师很喜欢,你能送一个给我吗?”

班上立时像炸开了锅,大家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向小强要礼物。

肖瑞霞不语,带着笑意看着小强。小强犹豫再三后,终于拿出一个泥人,红着脸慢慢地走向讲台。当大家看见肖老师手上形象逼真的泥人时,都无不被小强的“手艺”所折服。肖瑞霞看准时机说,我从你们的眼里读出了对小强的佩服,既然如此,我们请小强为大家来一场“橡皮泥展”如何。同学们纷纷鼓掌表示同意。

小强很吃惊地说:“我?开玩笑吧!做橡皮泥多简单呀,谁都会。”

“不开玩笑,就是你了。因为你做的橡皮泥特别生动逼真,我想背后一定有很多的故事。另外你做橡皮泥的时候特别认真。我们都期待特别认真的你做一场特别优秀的展出。”

小强的兴趣和干劲都由此被激发,他马上兴致盎然地着手准备“橡皮泥展览”活动。肖老师也没有闲着,一有空就过问并帮着张罗展出事宜。没多久,小强就做出了一大批的橡皮泥人,在课间的时候摆在讲台上供同学观赏。在一堆满目惊奇的同学当中,小强还认真地当起了小老师,耐心地教大家捏泥人的技巧。

慢慢的,小强终于被同学接受,他的信心也建立起来,现在的他再也不是那个爱捣蛋的小鬼头,在班上总能看见他为同学积极忙碌的身影。他,完成了从一个“坏孩子”到“好孩子”的蜕变。

后来,小强写给肖老师一句话:“肖老师,我可以叫您妈妈吗?是您的尊重,是您的平等,将我从被人抛弃的境地救起;是您让我发现我不是一块朽木,还可以重新发芽,向上尚美。”

现在,小强已从文小毕业,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回母校看望肖老师,看看他曾经学习过的地方,那里有他难以忘怀的成长记忆。

小强的转变,是全纳教育理念的有力印证。刘艳琼说,在她心里,所有的学生都是最优秀的,她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从文小中获得改变,都可以发现心中更好的自己,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经过几年的发展,文清路小学已经成为赣州名校,而孩子们也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发现心中最好的自己,朝着心中最理想的自己努力。文清校训有言:“学在文清,灿烂群星。”这一教育愿景,正在文清路小学慢慢变为现实。

刘艳琼校长常常说:“在‘四个一这一动态的、多元的、立体的、文化的和基于教育意义的活动体系中,我想总有一个适合孩子的套餐,能最大可能地激发孩子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让他们跳出自己最美丽的舞蹈。”

曾会鸣是文清路小学环城校区六(1)班学生。刚转学到文小时,她胆小、羞涩,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敢高声大叫,唯恐惊扰他人。这一段时间,在这一颗小小的安静的敏感的心里,流连着她过去的朋友,而她却又是那么地欣羡新同学的和谐融洽。她的眼泪和悲伤一时都藏在心里。

而当会鸣还沉浸在自己的复杂情绪之中时,同学们早已发现她的异样,并继而用最温暖的笑容融化她。当这个冰山的一角终于被阳光照射时,她的世界被全然改变。

当学校举行“校园金话筒”小主持人大赛时,曾会鸣并未在意。

这时班主任刘建英老师找到她,问:“学校要举办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你有兴趣参加吗?”

曾会鸣犹豫了,她迟疑地看着老师说:“我不行的。”

“会鸣,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名字,鸣回清婉。虽然你很少说话,但只要一开声,你特有的声线总会让我记住你。”在刘老师的鼓励下,会鸣迟疑地答应愿意参加这个活动。

可在班级初选时,她慢慢地挪向讲台,紧张的手指不安地拽住衣角,不敢开声,无所适从。

刘老师看出了她的紧张:“让我们一起欢迎会鸣同学为我们高歌一曲!为表示诚意,我们先唱几句,抛砖引玉之后,再由会鸣独唱。好吗?”

在刘老师的鼓励下,会鸣终于走出紧张的心境,唱出了那首为了今天的献唱已经练习过无数次的歌曲。

在她唱完时,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很多同学由衷赞叹说:“曾会鸣,你真棒!”这时的她终于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鼓励下,她愈战愈勇,参加了全校的总决赛,精彩的赛事还吸引了省电视台来校进行全程录制。事后,会鸣同学说:“我很感谢刘老师的信任,让我得到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发现了未知的自己。”

成功源于开始,勇于开始才会找到成功的路。庆幸的是,在文小这个大舞台上,孩子们总能选择一项活动作为良好开端,并去追寻自己的成功。

比赛结束后,曾会鸣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她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以至被老师和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百灵”。这只“小百灵”展开翅膀,快乐地翱翔在文小的校园中、舞台上。2013年,她在“苏区校园好声音”比赛中荣获全区第一名;原创环保公益歌曲《美丽星星》的MV获得“第十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金奖”;原创歌曲《知了知了叫》收录在“2013快乐阳光中国少年儿童卡拉OK大赛歌曲”中;今年4月,她和小蜜蜂艺术团的同学们成功拍摄了热爱家乡题材的歌曲《客家细妹采茶歌》,导演是央视著名儿童音乐导演、全国著名词作家李众,而作曲是全国著名曲作家颂今。

会鸣的变化,让刘艳琼校长很是欣慰。人没有天生的自信,只有不断培养起来的信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找自信、有自信、扬自信,会鸣同学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学校为曾会鸣成功举办了“最美的歌献给最美的您”个人音乐会。音乐会上,她把最美的歌献给了学校、献给了成长路上给予她帮助的人。“我想当一名音乐老师,我想教会我以后的学生如何学会在舞台上放飞梦想,做一个可以为自己骄傲的人。”

刘艳琼说,看着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是她最大的快乐。她所说的孩子,是每一个孩子,而不是个别或少数。

“既然我选择了当老师,所有的学生就都是我的孩子。教育不是光培养精英,更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合格的人。所以,在学校里,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

刘艳琼校长的全纳教育思想,成就了文清路小学每个孩子生命成长的精彩。

刘艳琼,江西赣州市章贡区教育局副局长兼赣州市文清路小学校长。小学特高级教师,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在担任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校长期间,收到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笔回信,鼓励学校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小强家长学校
家长错了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小强爬行记
气急败坏 山崩地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是谁偷走了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