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当前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几个问题

2015-01-09宋俊德李玉省

移动通信 2014年21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

宋俊德+李玉省

编者按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为我国智慧城市的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举国上下都在不遗余力地投入巨资推进智慧城市重大项目的建设,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时常透露出对“智慧”产业的青睐,这预示着以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等子系统为代表的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即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本期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专题将围绕当前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发现的具体问题、物联网技术对智慧城市生活的承载、大数据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工业4.0”战略中CPS系统前瞻、通信运营商推行智慧城市行业应用的经验探讨等几个方面进行宏观探讨,另外智慧物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智慧家居解决方案、机动车电子标识应用系统设计、基于城市照明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等几篇文章更是将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到了实处。当然专题的这几篇文章仅仅是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希望通过本期专题能够为推动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应用积聚宝贵经验,启发创新思维,早日实现我国构建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

【摘 要】对全国智慧城市(社区)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介绍了当前在智慧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中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同时深入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先导,并给出了智慧城市智慧外延的生态链;最后分析了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智慧城市 新型城镇化 顶层设计 城乡生态链

1 前言

本文从当前智慧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全国智慧城市遍地开花的形势下,更应继续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强有力的组织和引导。同时深入讨论了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并给出了由智慧城市智慧外延的生态链提出的问题,供大家讨论。

2 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形势好,更需要

继续强有力的组织和引导

自2011年来,全国在各部委等组织的指导和推动下,大约已有三百多个城市、县、镇启动了智慧城市(镇、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共有二十几个省(自治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全省的发展规划中。

各部委和省市政府在指导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如住建部智慧城市指导工作启动的最早,于2011年就开始了智慧城市、区(县)、镇的调研、策划和试点工作。2012年12月,住建部发布了全国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的通知,2013年1月确定首批试点城市90个,8月公布了第2批试点城市103个,2014年9月又与科技部联合发出通知,启动了第3批试点工作。如果研究一下住建部有关智慧城市的文件和相关精神,可以发现住建部在新型城镇化的集约、低碳、绿色、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关于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顶层设计)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和安排。其所做的工作不仅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做了准备。从三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住建部从一开始就强调“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均衡发展、科学规划、生态文明、民生平安”,当然也十分重视水、空气、食品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同样全方位地强调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来智慧地推动城市建设。

工信部也在全国各地组织相关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先后与多个地方政府签订了有关智慧城市的合作框架协议,并以信息消费为主导推动近80个城市从不同角度启动以智慧城市为内容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工信部主要是在一些城市围绕网络宽带化、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特别是以信息消费为主题展开了多方面的工作。可见工信部更强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化、信息消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此外在工信部指导下,由部属研究院牵头,与国外多个国家的十几个城市在建设生态城市方面有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科技部于2010年启动了863计划“智慧城市(一期)”项目,最近又与住建部联合启动了全国第3批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申报工作。

发改委围绕“智慧城市”的建设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并以“信息惠民”为主题对全国80个城市开始了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而且组织各个部委、相关省市领导和专家,围绕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等问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以下简称《规划》)文件的形成打下了可靠的基础。最近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指导文件。

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已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这不仅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指导,而且也包括了企业家积极热情的投入和广大市民的踊跃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是一件可能达几万亿(也有的人称几十万亿)的产业,是一件新兴事物,况且无论从理论上、方针政策上、资金与人才等方面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在不少城市的民众(包括领导、企业家)还并未深刻掌握智慧城市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如何做的前提下,一个被不少人接受的口号——“智慧城市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影响了政府的正确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了国内外各行业,如银行、投资企业、IT产业、医疗、教育、电商等,也包括了各种设计规划研究院、各大高校、运营商、大/中型制造业,甚至一些经营范围很难纳入智慧城市的小企业、商店和小业主也在摩拳擦掌要分享智慧城市这块大蛋糕。积极的参与精神可嘉,但智慧城市并不是面面俱到的大箩筐,它一定有它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智慧城市的建设确实要考虑到民生、产业和智慧三大关键词,要把握政府企业和市民需求,但由于当前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有限,因此一定要让建设的内容集中在最重要、最急需、最贴近民众生活的方面,不能把有限的资源撒芝麻粒式的全面铺开。在这种几乎“全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形势下,国务院、省市级政府更要加强政策、策略方面的有力指导,对已启动和正在启动的城市规划的投资和建设内容要认真审核。应该由市场决定的交给市场,该由政府把控的政府一定要把控,这样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保证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走在康庄大道上。

3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

《规划》的发布,为各个部委如何指导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路线、目标、任务有了清晰和全面的统一表述。

《规划》也准确给定了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目标、路线和方法,确定了以我国为主、兼顾学习国外优秀经验的方针。

《规划》也全面地回答了前一段时间在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目标。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学好《规划》,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划》发表后,有几种提法值得参考——“用智慧城市拉动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先导”……,作者认为,只有真正把控好后两者的关系,才能一方面健康地推动智慧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全面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但不少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工作割裂开来,并由不同部门分头指导,这就出现了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主要看成了城市的信息化,而把新型城镇化放在农民土地、宅基地流转、农民入城户籍问题、农民转市民后医保社保问题、孩子的公平教育等问题上,忽视了利用信息化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工作。我们认为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而应使智慧城市工作先行一步,使其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先导。

4 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先导

(1)我国城镇化、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我国的城镇化总体来说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十八大召开前,八十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以物为本”的被动型城镇化阶段也称作粗放型城镇化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第二个阶段,十八大后,我国推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也称作智慧型城镇化,具体如图2所示。第三个阶段,城乡一体化。

(2)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一致性

认真研究一下《规划》中对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的论述,再对照一下近几年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2],就会发现二者是相当一致的,即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是二者共同的原则。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城市产业发展需要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并成为产业大军。GDP上去了,但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工未真正融入城市,工业和农业技术明显落后且创新少,空气、水、土地污染严重。究其原因是发展太快,来势太猛,没有做好城镇化的准备,因此显得十分被动,或者说没有来得及在一些城市和区域先抓试点再全面推进。十八大以后的新型城镇化就要做到有规划、有好的顶层设计、有先行试点。首先在某些城市(中心城市)先走一步,城市绝对是城镇化的支撑和核心,也是引导者。用四化全面推动的智慧城市正好先行了一步,可以引导城市周围的郊区、农村乃至更远一些的边远农山区。有了用智慧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并让智慧城市先行推进和试点,以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指标。它的成功可向城区周围辐射。这几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要智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抓好智慧城市建设并使其成为先导。

(3)智慧城市如何智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

《规划》中明确了对智慧城市的要求:智慧城市要做到统筹城市物资、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现城市规划首先要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以智慧城市的水平向周围辐射并将其融入[3]。

由上可见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首先要以高质量高水平为起点,做好顶层设计,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把整个城市、政府、企业、市民联成一个具有智慧的生态链[4,5]。

由图3可见作为一个智慧城市(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一个智慧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6],并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让市、镇、乡、村、组的基层细胞实现全信息共享、互动和业务协同。这个智慧大脑是依靠四大网络所具有的双向信息汇总到云中心,通过计算分析和挖掘[7]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决策依据,而政府再与市民、企业家交互产生智慧决策,并智慧地实现全城的生态链,达到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管理精细化的未来目标。

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智慧生态系统中,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理念、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延伸并渗透到镇、乡、村、社区、家庭乃至每个人,再通过党和政府各项新型城镇化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全面实现智慧的城乡生态链。

5 关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由住建部推动的第1批、第2批试点城市都有统一的要求,首先要编写《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这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要求极高的工作,因为它将一个城市未来建设的理念或者说对美好未来的“梦”,全面系统有前瞻性又符合当地实际要求地编织成册。这一工作必须做的深入、细致、科学、全面。要把当地以市长书记为首的党政各部门领导的智慧集中体现,要积极动员企业家、市民推出创新性的建设,最后形成一个能科学指导本市(县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没有这样一个科学、先进、充实的顶层设计,一个智慧城市就不会成功,因此不少城市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并由市政领导、专家反复讨论修改。有的地方还交由人大、政协讨论修正,邀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几年的实践证明: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成功建设的一半。

但是也有一些城市把顶层设计看成是交个文字的材料,由一些并不深刻了解本地区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非专业人士去做,结果有的编写十几本(有些也是模仿其它城市的材料),而内容偏离了一城一策的正确方向,为智慧城市未来建设埋下了潜在风险。因此,编写好顶层设计一定要来自调查研究、来自需求分析并科学地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把那些政府、企业、市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千万不可面面俱到,不解决民众的需求,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最后还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失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均衡之路——中国县域发展的寿光经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 郭跃. 智慧基础设施内涵、特征及其布局要求探究[J]. 物联网·智慧城市, 2014(31): 61-65.

[4] 宋俊德. 形成有效合力,避免重复建设[J]. 智慧城市, 2014(1): 44-45.

[5] 郭理桥. 新型城镇化与基于“一张图”的“多规融合”信息平台[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3): J0001-J0003.

[6] 张军红. 中兴通讯:为城市解决“智慧”难题[J]. 智慧城市, 2014(1): 90-92.

[7] Michael Miller. 云计算[M]. 姜进磊,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

《规划》的发布,为各个部委如何指导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路线、目标、任务有了清晰和全面的统一表述。

《规划》也准确给定了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目标、路线和方法,确定了以我国为主、兼顾学习国外优秀经验的方针。

《规划》也全面地回答了前一段时间在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目标。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学好《规划》,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划》发表后,有几种提法值得参考——“用智慧城市拉动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先导”……,作者认为,只有真正把控好后两者的关系,才能一方面健康地推动智慧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全面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但不少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工作割裂开来,并由不同部门分头指导,这就出现了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主要看成了城市的信息化,而把新型城镇化放在农民土地、宅基地流转、农民入城户籍问题、农民转市民后医保社保问题、孩子的公平教育等问题上,忽视了利用信息化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工作。我们认为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而应使智慧城市工作先行一步,使其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先导。

4 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先导

(1)我国城镇化、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我国的城镇化总体来说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十八大召开前,八十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以物为本”的被动型城镇化阶段也称作粗放型城镇化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第二个阶段,十八大后,我国推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也称作智慧型城镇化,具体如图2所示。第三个阶段,城乡一体化。

(2)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一致性

认真研究一下《规划》中对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的论述,再对照一下近几年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2],就会发现二者是相当一致的,即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是二者共同的原则。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城市产业发展需要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并成为产业大军。GDP上去了,但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工未真正融入城市,工业和农业技术明显落后且创新少,空气、水、土地污染严重。究其原因是发展太快,来势太猛,没有做好城镇化的准备,因此显得十分被动,或者说没有来得及在一些城市和区域先抓试点再全面推进。十八大以后的新型城镇化就要做到有规划、有好的顶层设计、有先行试点。首先在某些城市(中心城市)先走一步,城市绝对是城镇化的支撑和核心,也是引导者。用四化全面推动的智慧城市正好先行了一步,可以引导城市周围的郊区、农村乃至更远一些的边远农山区。有了用智慧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并让智慧城市先行推进和试点,以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指标。它的成功可向城区周围辐射。这几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要智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抓好智慧城市建设并使其成为先导。

(3)智慧城市如何智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

《规划》中明确了对智慧城市的要求:智慧城市要做到统筹城市物资、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现城市规划首先要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以智慧城市的水平向周围辐射并将其融入[3]。

由上可见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首先要以高质量高水平为起点,做好顶层设计,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把整个城市、政府、企业、市民联成一个具有智慧的生态链[4,5]。

由图3可见作为一个智慧城市(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一个智慧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6],并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让市、镇、乡、村、组的基层细胞实现全信息共享、互动和业务协同。这个智慧大脑是依靠四大网络所具有的双向信息汇总到云中心,通过计算分析和挖掘[7]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决策依据,而政府再与市民、企业家交互产生智慧决策,并智慧地实现全城的生态链,达到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管理精细化的未来目标。

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智慧生态系统中,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理念、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延伸并渗透到镇、乡、村、社区、家庭乃至每个人,再通过党和政府各项新型城镇化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全面实现智慧的城乡生态链。

5 关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由住建部推动的第1批、第2批试点城市都有统一的要求,首先要编写《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这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要求极高的工作,因为它将一个城市未来建设的理念或者说对美好未来的“梦”,全面系统有前瞻性又符合当地实际要求地编织成册。这一工作必须做的深入、细致、科学、全面。要把当地以市长书记为首的党政各部门领导的智慧集中体现,要积极动员企业家、市民推出创新性的建设,最后形成一个能科学指导本市(县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没有这样一个科学、先进、充实的顶层设计,一个智慧城市就不会成功,因此不少城市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并由市政领导、专家反复讨论修改。有的地方还交由人大、政协讨论修正,邀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几年的实践证明: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成功建设的一半。

但是也有一些城市把顶层设计看成是交个文字的材料,由一些并不深刻了解本地区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非专业人士去做,结果有的编写十几本(有些也是模仿其它城市的材料),而内容偏离了一城一策的正确方向,为智慧城市未来建设埋下了潜在风险。因此,编写好顶层设计一定要来自调查研究、来自需求分析并科学地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把那些政府、企业、市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千万不可面面俱到,不解决民众的需求,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最后还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失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均衡之路——中国县域发展的寿光经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 郭跃. 智慧基础设施内涵、特征及其布局要求探究[J]. 物联网·智慧城市, 2014(31): 61-65.

[4] 宋俊德. 形成有效合力,避免重复建设[J]. 智慧城市, 2014(1): 44-45.

[5] 郭理桥. 新型城镇化与基于“一张图”的“多规融合”信息平台[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3): J0001-J0003.

[6] 张军红. 中兴通讯:为城市解决“智慧”难题[J]. 智慧城市, 2014(1): 90-92.

[7] Michael Miller. 云计算[M]. 姜进磊,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

《规划》的发布,为各个部委如何指导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路线、目标、任务有了清晰和全面的统一表述。

《规划》也准确给定了实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目标、路线和方法,确定了以我国为主、兼顾学习国外优秀经验的方针。

《规划》也全面地回答了前一段时间在智慧城市创建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目标。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学好《规划》,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划》发表后,有几种提法值得参考——“用智慧城市拉动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先导”……,作者认为,只有真正把控好后两者的关系,才能一方面健康地推动智慧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全面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但不少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工作割裂开来,并由不同部门分头指导,这就出现了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主要看成了城市的信息化,而把新型城镇化放在农民土地、宅基地流转、农民入城户籍问题、农民转市民后医保社保问题、孩子的公平教育等问题上,忽视了利用信息化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工作。我们认为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而应使智慧城市工作先行一步,使其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先导。

4 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先导

(1)我国城镇化、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我国的城镇化总体来说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十八大召开前,八十年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以物为本”的被动型城镇化阶段也称作粗放型城镇化阶段,具体如图1所示。第二个阶段,十八大后,我国推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也称作智慧型城镇化,具体如图2所示。第三个阶段,城乡一体化。

(2)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一致性

认真研究一下《规划》中对新型城镇化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的论述,再对照一下近几年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2],就会发现二者是相当一致的,即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是二者共同的原则。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工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城市产业发展需要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并成为产业大军。GDP上去了,但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工未真正融入城市,工业和农业技术明显落后且创新少,空气、水、土地污染严重。究其原因是发展太快,来势太猛,没有做好城镇化的准备,因此显得十分被动,或者说没有来得及在一些城市和区域先抓试点再全面推进。十八大以后的新型城镇化就要做到有规划、有好的顶层设计、有先行试点。首先在某些城市(中心城市)先走一步,城市绝对是城镇化的支撑和核心,也是引导者。用四化全面推动的智慧城市正好先行了一步,可以引导城市周围的郊区、农村乃至更远一些的边远农山区。有了用智慧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并让智慧城市先行推进和试点,以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指标。它的成功可向城区周围辐射。这几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要智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首先要抓好智慧城市建设并使其成为先导。

(3)智慧城市如何智慧地推动新型城镇化

《规划》中明确了对智慧城市的要求:智慧城市要做到统筹城市物资、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实现城市规划首先要实现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以智慧城市的水平向周围辐射并将其融入[3]。

由上可见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首先要以高质量高水平为起点,做好顶层设计,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把整个城市、政府、企业、市民联成一个具有智慧的生态链[4,5]。

由图3可见作为一个智慧城市(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一个智慧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6],并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平台。让市、镇、乡、村、组的基层细胞实现全信息共享、互动和业务协同。这个智慧大脑是依靠四大网络所具有的双向信息汇总到云中心,通过计算分析和挖掘[7]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决策依据,而政府再与市民、企业家交互产生智慧决策,并智慧地实现全城的生态链,达到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管理精细化的未来目标。

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智慧生态系统中,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理念、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延伸并渗透到镇、乡、村、社区、家庭乃至每个人,再通过党和政府各项新型城镇化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全面实现智慧的城乡生态链。

5 关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由住建部推动的第1批、第2批试点城市都有统一的要求,首先要编写《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这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要求极高的工作,因为它将一个城市未来建设的理念或者说对美好未来的“梦”,全面系统有前瞻性又符合当地实际要求地编织成册。这一工作必须做的深入、细致、科学、全面。要把当地以市长书记为首的党政各部门领导的智慧集中体现,要积极动员企业家、市民推出创新性的建设,最后形成一个能科学指导本市(县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没有这样一个科学、先进、充实的顶层设计,一个智慧城市就不会成功,因此不少城市都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并由市政领导、专家反复讨论修改。有的地方还交由人大、政协讨论修正,邀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几年的实践证明: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成功建设的一半。

但是也有一些城市把顶层设计看成是交个文字的材料,由一些并不深刻了解本地区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非专业人士去做,结果有的编写十几本(有些也是模仿其它城市的材料),而内容偏离了一城一策的正确方向,为智慧城市未来建设埋下了潜在风险。因此,编写好顶层设计一定要来自调查研究、来自需求分析并科学地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把那些政府、企业、市民急需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千万不可面面俱到,不解决民众的需求,这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最后还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失败。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均衡之路——中国县域发展的寿光经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 郭跃. 智慧基础设施内涵、特征及其布局要求探究[J]. 物联网·智慧城市, 2014(31): 61-65.

[4] 宋俊德. 形成有效合力,避免重复建设[J]. 智慧城市, 2014(1): 44-45.

[5] 郭理桥. 新型城镇化与基于“一张图”的“多规融合”信息平台[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3): J0001-J0003.

[6] 张军红. 中兴通讯:为城市解决“智慧”难题[J]. 智慧城市, 2014(1): 90-92.

[7] Michael Miller. 云计算[M]. 姜进磊,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